反游八大处

2015-01-12 15:57元夫
草原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山灵光佛塔

元夫

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西山南麓,因八座古寺(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星布三山之中,“八大处”由此得名,八大处亦因“三山、八刹、十二景观”闻名遐迩。

心净是佛

第一次来到西山脚下是几年前,因带着工作只在八大处门口张望了一下即匆匆离开了。这次虽仍是带着工作,但不想错过机会,便稍事安排了一下,借机登山了。从导游图上看,第八处是单行一线,其他七处则皆可环路相通。因随时可能有事,便抱着能走到哪里即哪里的想法,选择了先登第八处。

第八处证果寺原名卢师寺,位于卢师山腰,始建于隋,时称尸陀林,唐改称感应寺,是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寺院。证果寺与另外七处隔涧相望,独领一峰,秘魔崖是八处的一景,《长安客话》记载:“证果寺前临青龙潭,后有秘魔崖,中空如室,石如偃芝,于此山岩洞中最胜。云是秘魔祖师所居。”

我想很多人都会喜欢证果寺这个名字,作为世人我们都有着目标和追求,都渴盼着如心所愿的结果;作为出家人,证果则是修行达到的某种境界吧!通常初一和十五是寺庙香火旺盛的日子,而今天是十四,又是还有些闷热的下午,沿途稀有游客,我是在密林匝蔽的甬道上一路独登的。幽静是一种美,安静是一种状态、一种恬淡和闲适。静是儒家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也是儒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宁静致远”。

证果寺原来并不大,没有佛事,没有香客,亦未见住持、僧侣,有两个应是工作人员在闲聊,有几个工人在整砌墙壁、道路,油漆廊柱、窗框。与想象中的多少有些失望,而这种失望不也正是现实中屡屡发生的吗?

佛家求静,更求净,六根清净,心净。如果静能令人走得更高、更远,净则能让人看得更清澈、更广阔。

时光空谷

从第八处原路返身下来,再选择登临处会有很多条线路,我是从那条山谷上去的。这条山谷就是中华精印谷,我国第一条以石刻形式系统介绍中华印章文化的山谷。从谷口自下而上,分别为前秦印、秦印、汉印、唐印、宋印、元印、明印、清印八大印区,每个印区立有石柱石刻,介绍这个时代印章的特点、发展、变迁以及这个时代的名印。有战国玺印中最大的“日庚都萃马”,有传世最早的“斋馆印”——唐朝宰相李泌的“端居室”印,还有岳飞、刘伯温等历史名人的印章。而更多的是历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的金石作品。这些印章放大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雕刻在天然山石上,其中最大的印章是汉印“魏霸”,有4平方米,最小的印也有一尺见方。

我对印章是外行,但令我惊叹的是这创意的新奇,这条山谷完全是自然的未加修葺,如同昨日刚刚流过一场清澈的山水,而千余枚名章精印也自然流淌在这段近400米长的山谷中。当你注目侧壁立石一方大印时,脚下一不小心却踩着另一方名印了。是有意为之,又似无意而成,是人工雕刻,又浑然天成,因而这条山谷不仅流淌着自然,也流淌着文化和历史。

令我更感兴趣的不是这一枚枚印章,而是那已然如水流过的一个个时代的历史。时光从每一条山谷中一分一秒地流过,留给我们的是可以寻觅而又难以寻觅的印记。一个个时代的历史也是这样流过的,留给我们或点滴或浩瀚的文字。令我们记忆更多的是那些描绘丰功伟业、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苍茫画卷。樵夫走过,英雄来过,洪水流过,冰雪覆过,开过鲜花,燃过战火,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金戈铁马,小桥流水,一幕一幕在万里河山中如涛卷过。历史也是斑驳而沧桑的,有多少悲叹和沉渣,然而即便是最血腥和龌龊的一页,也会渐渐在时光中淡化。历史总的来说是美的,否定了走过的历史就否定了现在,就没有未来。行进在这条山谷中,宛如飞驰过历史的长廊,闻到了历史的陈香。

在此亲山

继续上行,经过六处香界寺(该寺依山而建,层层升高,建筑规模雄冠八刹,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就到了七处宝珠洞。阿弥陀佛殿是八刹最高处,位于平坡山顶,以殿后的岩洞有蚌珠状岩石而得名。乾隆皇帝游宝珠洞时曾留下三首七言绝句,刻于路旁一巨石上。其一为:“极顶何来洞穴深,仙风吹送八琅音。个中疑有天龙护,时做人间六月霖。”其二为:“是处真称迥出凡,天花馡馥落云岩。恰如观象谈周易,六位成章索得咸。”其三为:“天半轩斋一倚楹,初冬风物值晴明。即今一晌拈吟处,何似去年望里情。”

宝珠洞虽为八处最高,因所处位置及树木遮挡,观山却不是最佳处。开始有些遗憾,及至下行一段有一宽阔平台,修砌了围栏,有乾隆御笔石刻 “在此亲山”。在此凭栏果真视野极尽开阔,回首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三山相拥而来,交汇环抱,形似座椅;举目群峰挺秀,万木葱茏,金顶掩映;俯视京都,楼宇隐现,雾清紫霭。

八大处十二景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有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故乾隆诗云:‘西山至此更无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此亲山,身在山中,乐在其中;在此观山看的却是山的形状和曲线,是浓荫匝地,馥郁葱茏。八大处有树种八十余,树木四十万余,银杏、七叶树、白皮松、黄连木等名贵古树逾六百年以上者随处可见,丰满茂盛,虬曲横天。黄栌、火炬、元宝枫等红叶树近十四万株,“深秋红叶”即为十二景之一,秋霜过后,彤飞丹流,层林尽染,万山红遍。

灵光闪耀

继续下行是要奔那金顶佛塔而去的。在八大处中即便行至高处也只有金顶佛塔可见,余皆掩隐山林中。及至寻时,峰回路转,林荫遮目却又寻它不见了。观龙泉庙、过大悲寺、憩三山庵,终于来到了山腰下的二处灵光寺。灵光寺始建于唐,名龙泉寺、重修于金,名觉山寺、再修于明,更名灵光寺,因供奉世间罕存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寺院及千佛塔(招仙塔)曾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现所见金顶佛塔即佛牙舍利塔于1959年修建,高5l米,八角十三层密檐。这也是我所见过的最精美的佛塔了,汉白玉做塔基,饰以莲花石座和玉石雕栏,金刹碧瓦,宝玉琉璃。或是月前刚举行了欧阳中石先生题“佛牙舍利塔”揭匾仪式,或是余晖里更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真乃精美绝伦,如新如初。

灵光寺也是八大处中佛事、香火最盛的。宝殿巍峨,金幡绕栏,舍利塔壮丽挺拔、至高无上,心经壁潜心恭录、行云流水,罗汉墙端庄肃穆、栩栩如生;泰国已故僧王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宽大的许愿台、还愿台;众多的僧侣、佛器,无一不显现善男信女们的虔诚之至。

有一妇女背对心经壁、面对舍利塔,铺着席毯,一遍一遍起身、合手、叩拜,不知何时起,亦不知何时止,或是求福祈愿、或是消灾避难,看她神色凝重,定是心中有事,很大很沉重,或许什么事也没有,只是对佛的崇拜。我不忍打扰她的虔诚,从她身后悄悄绕过。这个时辰的许愿台、还愿台灰满香残、空旷无人,小僧屋中驱蚊嬉闹,老僧院里捻珠纳凉,一派安静祥和。回到塔下又遇到了那位儒雅男士,似官员或白领,神态平和绕塔行走不止,似思忖亦若无事。其实不必猜测了,佛间事一空百了,世间事岂可事事解破,这不正是佛与世间难以割舍的缘吗?

因知晚八点是要静园的,眼看就要到了,虽意犹未尽,亦无人驱止,心中想着还是要遵守这一规矩。几乎是在最后的几秒钟赶到出口,保安已将门关至一人宽了。走出园门身后是佛教园林的质朴与宁静,眼前是街市的尘埃与喧闹,生命如此,无论悲喜忧乐、炎凉甘苦、贵贱荣辱,都要真心面对,义无返顾。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山灵光佛塔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喀纳斯河流闪着灵光
逃离至三山岛
一湖一河,润养三山万户
黑色灵光
云的故乡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RP-HPLC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