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骄阳 张雅琪 于若婷 王紫媛 周雨晨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高校图书馆空间细化研究★
赵骄阳 张雅琪 于若婷 王紫媛 周雨晨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使用空间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现状,对图书馆中消极空间的再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空间细化问题,以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使用体验。
图书馆,消极空间,细化设计
图书馆是高校中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现代图书馆在满足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的结构特点下,空间形态趋于单一。这种单一空间虽然能满足各项职能服务的基本需求,但无法考虑使用者的具体需要,同时也不可避免空间浪费。本文试图通过空间细化设计来丰富空间的使用。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首次提出外部空间的消极性。本文中所指的消极空间,借助此概念,特指建筑中因尺度不宜所引起使用不便的空间。
高校图书馆中消极空间主要表现在空间利用率低和缺少一定私密性两个方面。图书馆公共空间尺度较大,家具设施摆放的不合理以及交通流线的特定组织,使得某些角落空间未能完全利用,或是在此处布置桌椅但利用率极低(见图1)。据调查,阅览室层高普遍在4 m~4.6 m之间。虽然能够使空间更加开阔,消除压抑感,但明显超过读者的使用需求,由于普通书架的高度限制,其上方空间完全无法得到利用(见图2)。同时层高过高不仅浪费空间,而且加大了空调、照明、通风等设备的负荷,造成能源浪费。
人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独立的思考环境和特殊的情感氛围,希望不受外界的打扰和破坏,保持0.45 m~1.30 m的领域和个人距离。考虑到私密性的需求,所以其在大空间阅览室选择座位时尽可能靠近边界墙体、座位端头,预留出中间距离,致使成片布置桌椅的阅览空间使用效率不高(见图3)。另一方面在需要与同伴或者组间讨论交流时,会出现影响他人的情况,最适合日常交谈的1.30 m~3.75 m的社会距离在图书馆中难以实现(如图4所示)。
伴随着人口的日益膨胀,城市在不断扩张,建筑密度和体量在无形中增大,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波及各个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不同的思路,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空间的简约化、模数化,空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标准化构件为条件的空间集约设计,成为建筑师所设计表达的内容。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出以微型居住单元为特点的建筑单体,功能齐全,生产高效,兼具经济便捷特点,成为集约空间设计的典范。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4A2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微宅”是关于可拼装集成化住宅的研究项目,其出发点是在2.4 m2的空间内设计微型生活容器。一个单元可容纳休憩、工作、卫浴、餐厨等不同功能,通过对十字形剖面形态的研究,确定它可容纳坐、卧、立等人的行为,满足人的基本居住需求。“微宅”的建筑形态可沿纵轴连续拼装,也可垂直搭建成建筑群,规格统一、方便运输更换、快速拼装建造。
建筑师艾贝索特设计“悬吊办公室”的初衷是在不破坏工作室的宽阔比例的基础上使顶部空间得以利用。他们从标准规格的小组件开始建造,以铁制平面作为支撑,采用玻璃地板增加通透性,一些重要的构件与结构合并,可根据需求自由升降高度。这块明显独立的空间被赋予新的功能,丰富了工作室的空间层次感。
以空间序列组织和环境适用性为出发点,将消极空间细化利用,在小尺度集约乃至极限空间中通过合理整合,发掘使用价值,提高空间利用率。将这种设计方法运用于高校图书馆消极空间的细化中,不仅能消除图书馆高大空间浪费的弊端,更能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六角形或半六角形式样在某些风格的建筑艺术中被大量使用,在这种式样中,那倾斜的面从正面看上去展示出一种十分清晰的三度特征,这是一个立方体形式所望尘莫及的”。“蜂巢”式的结构空间既能够节约建筑材料,又能够不受平面方向限制重复组合,另一方面其六边均等的向心性也是我们探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启示。
细化方案考虑图书馆空间的通用性,忽视空间特殊性。将一个六边形拆分成均等的三个单元——边长为1 500 mm的平行四边形,高1 800 mm,满足单人活动的最小尺度要求,适宜安置在夹缝、角落等空间。A空间是基本单元之一,可容纳1人~2人在其中休息、讨论,可调节的座椅便捷的改变空间适用度;B空间是另一基本单元,可容纳1人在其中安静的阅读,小型书架的设立增加私密感(见图5)。一个基本单元分别由标准规格的墙构件、地板构件、屋面构件组成,由于使用滑轨等可便于拆卸的构件连接,A空间与B空间能够被大量生产、运输、建造。
在单人思考空间的基础上,将基本单元组合形成新的建筑空间,从而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A空间与A空间组合形成可容纳1人~4人的讨论空间;A空间与B空间组合形成可容纳1人~3人的专用阅读空间;而三个A空间组合便能创造出向心性极强的交流空间;竖直方向上单元的叠加亦能激活顶部的消极空间(见图6)。在这种思路上借鉴“蜂巢”建筑的建造方式,不局限于两三个单元的重复,而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自由组合建造出适宜的空间,不仅在二维平面上激活消极空间,更在三维空间上丰富层次感。
高校图书馆中空间细化设计依托于使用者基本需求,创造出多样化空间使用体验。这不仅是适用于这类建筑空间细化的设计,还能启发其他类型建筑空间改造设计。公共建筑中消极空间的存在是必然的,通过对建筑中消极空间改造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这种设计思维使空间和使用需求有机结合,为建筑空间细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 王朝霞,张艺杰.极限住居户内空间设计及集约策略研究——以“7 m2”极限住居为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6):70-75.
[3] 路 靖,黄玉华,李丽舒.大开间阅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浅析.图书馆杂志,2012(5):45-47.
[4] 刘鲁滨,王 琳,王晓峰,等.“微宅”——居住微空间研究.住区,2014(1):66,71.
[5] 卢斯·斯拉维德.微建筑:全球53个精彩绝伦的小建筑·大设计.吕玉婵,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208-209.
Research on spac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Zhao Jiaoyang Zhang Yaqi Yu Ruoting Wang Ziyuan Zhou Yuchen
(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44,China)
It analyzes university library status, such as single utilization space and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students’ variable needs, studies re-utilization methods of negative library spa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icro library space design points, with a view to creative variable space utilization experience.
library, negative space, micro design
2015-09-12★: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
赵骄阳(1994- ),女,在读本科生; 张雅琪(1994- ),女,在读本科生; 于若婷(1994- ),女,在读本科生; 王紫媛(1994- ),女,在读本科生; 周雨晨(1994- ),女,在读本科生
1009-6825(2015)33-0002-03
TU24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