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中的一类临界问题

2015-01-12 17:14钟月锋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8期
关键词:变式新课标能力

钟月锋

摘 要:2013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第25题及江苏卷第14题中出现了以木块木板为模型的习题,通过对这两个题目的研究,笔者认为想要搞懂这类问题,还需要从源头(基本模型)抓起。其中江苏卷中的题更是联系实际,朴实新颖,使枯燥的题目变得富有生命。通过这一模型可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过程与方法”这一环节。笔者研究近几年这种类型的试题并对其作了一定分析和必要的变式拓展,以便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关键词:模型;新课标;变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50-3

1 模型初探——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0.2kg的长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m=0.2kg的小滑块以v0=1.2m/s初速滑上长木板,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4

小结:在“宏观”大模型下,适当变换一下物理初始条件和物理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模型下的不同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抓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真正做到懂一模型,解决一类问题,增加解题的自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孟拥军.一题六解的魅力,触类旁通的技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3,(9):45.

[2]卢尚建.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栏目编辑 陈 洁)

摘 要:2013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第25题及江苏卷第14题中出现了以木块木板为模型的习题,通过对这两个题目的研究,笔者认为想要搞懂这类问题,还需要从源头(基本模型)抓起。其中江苏卷中的题更是联系实际,朴实新颖,使枯燥的题目变得富有生命。通过这一模型可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过程与方法”这一环节。笔者研究近几年这种类型的试题并对其作了一定分析和必要的变式拓展,以便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关键词:模型;新课标;变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50-3

1 模型初探——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0.2kg的长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m=0.2kg的小滑块以v0=1.2m/s初速滑上长木板,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4

小结:在“宏观”大模型下,适当变换一下物理初始条件和物理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模型下的不同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抓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真正做到懂一模型,解决一类问题,增加解题的自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孟拥军.一题六解的魅力,触类旁通的技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3,(9):45.

[2]卢尚建.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栏目编辑 陈 洁)

摘 要:2013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第25题及江苏卷第14题中出现了以木块木板为模型的习题,通过对这两个题目的研究,笔者认为想要搞懂这类问题,还需要从源头(基本模型)抓起。其中江苏卷中的题更是联系实际,朴实新颖,使枯燥的题目变得富有生命。通过这一模型可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过程与方法”这一环节。笔者研究近几年这种类型的试题并对其作了一定分析和必要的变式拓展,以便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关键词:模型;新课标;变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50-3

1 模型初探——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M=0.2kg的长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m=0.2kg的小滑块以v0=1.2m/s初速滑上长木板,滑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4

小结:在“宏观”大模型下,适当变换一下物理初始条件和物理情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模型下的不同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抓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真正做到懂一模型,解决一类问题,增加解题的自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孟拥军.一题六解的魅力,触类旁通的技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3,(9):45.

[2]卢尚建.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栏目编辑 陈 洁)

猜你喜欢
变式新课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