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汇聚“刀锋”的民间智慧

2015-01-11 07:30汇编王丽琼
科学之友 2015年14期
关键词:核雕刀锋石雕

汇编|王丽琼

雕刻:汇聚“刀锋”的民间智慧

汇编|王丽琼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牙雕、玉雕等工艺由于材料昂贵,做工又十分的精细,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工艺”。木雕、石雕、泥雕等工艺,则大都流传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宗旨,都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以及审美理想。

王冕有一句诗,粉默消磨雕刻在,神仙飘忽有无中。本期传承,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师傅们的刻刀,领略一番这“刀尖上”的非遗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石雕

遗产类型: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辽宁省抚顺市、浙江省临安市等

入遗时间:2008年

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门、珠海曾发现多处岩刻,均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它的传统技艺始于汉,成熟于魏晋,在唐朝流行开来。

中国当代石雕工艺主要有园林雕塑、建筑雕塑、雕像、石雕工艺品几大类,雕刻产品主要有人物、动物、壁炉、花盆、栏板、喷泉、浮雕、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各种精品雕刻等。既有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玉雕

遗产类型: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北京市、江苏苏州市、河南镇平县

入遗时间:2008年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当代玉雕工艺,从大的流派来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涵盖辽宁、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则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并分为几个支派,包括以上海穆宇静为代表的“上海工”,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州工”,以扬州为代表的“扬州工”,此外还有“广东工”和“福建工”。上海玉雕以白玉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制作。

玉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玉雕作品的载体——玉石原料必须符合“美丽、稀少、稳定”三要素,既是美丽的石头,又要具备“物以稀为贵”的稀少和物化稳定的条件。当前在玉雕市场上经常使用的玉石材料有几十种,常见的有以缅甸翡翠为代表的硬玉,以新疆白玉、碧玉为代表的软玉以及玛瑙、孔雀石、青金石、独山玉、密玉、东陵玉、芙蓉玉、虎玉、紫水晶、白水晶、黄水晶、桃花玉、岫玉、兰纹玉、澳玉等,还有生物玉石如珊瑚、欧泊等。

玉雕艺术品是玉雕工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能,在天然的玉石材料上手工雕刻完成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具有很好的观赏属性,有的具有很好的把玩使用属性,或者是两者皆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木雕

遗产类型: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福建泉州、广东潮州等

入遗时间:2008年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通常的说法是,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保存的困难,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到了现代,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手工木雕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如一件简单的木雕,花上几天时间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同样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太大,致使手工制作的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其次,正因为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一民间手工艺术,延继民间传统文化已成为政府、学者及艺术家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核雕

遗产类型:民间美术

申报地区:江苏苏州、山东潍坊、广东增城

入遗时间:2008年

核雕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

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

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桂兰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为其核雕作品。

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苏州人陈素英即为都桂兰之后又一核雕名家。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10倍。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椰雕

遗产类型:民间美术

申报地区:海南省海口市

入遗时间:2007年

椰雕是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椰雕是海南岛的特产之一。椰雕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椰雕工艺品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雕刻工艺包括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还有带棕立体雕刻和贝壳镶嵌雕刻等多种手法。椰雕是海南旅游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椰雕工艺分为三类:一是椰壳雕。利用椰子壳的天然形态,把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产品有椰碗、茶叶盒、牙签筒、烟灰缸、花瓶、二胡、拼贴工艺画等。二是椰棕雕。根据椰棕自然肌理效果,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椰猴、椰猪、椰妹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三是椰木雕。椰木向来被海南民间用来加工成木梁盖房子,后来工艺厂开始用椰木加工成筷子、发夹等产品。但是,人们利用得最多的还是椰壳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称:葫芦雕刻

遗产类型:民间美术

申报地区:山东聊城

入遗时间:2008年

来自“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的东昌(山东聊城)葫芦雕刻,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东昌葫芦雕刻器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文化涵容天地与人生。葫芦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诗经·大雅》中:“锦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人类出自葫芦瓜。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就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从内心发出的对葫芦的赞誉和喜爱。葫芦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农村,小娃娃的身上,胸前常佩带小葫芦,以祈长命百岁。道家把葫芦视为神物,道士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传说中的铁拐李、麻姑南极仙翁皆携带葫芦作为法器,称作“宝葫芦”,许多道观、佛庙把葫芦用来作驱邪逐鬼镇压五毒之符。

葫芦除了食用、药用,干老成熟之后,还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它还可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器,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

猜你喜欢
核雕刀锋石雕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国家公祭日有感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春天
刀锋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