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绸之路(二) 羽彩鳞光话西安

2015-01-10 10:55:42伍梦尧
纺织科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安市长安西安

文/ 本刊记者 伍梦尧

西安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使其绽放出华光异彩

古丝绸之路由古中国出发,分为海、陆两线向亚洲、欧洲以及北非延伸,为亚、欧、非3个大陆板块的相互交流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中国、印度、埃及、罗马、希腊等古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促使佛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教派得到扩散传播,东西方文化通过交流碰撞,相互激发,互相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贯通,不仅是双方相迥然的文化的碰撞,商贸往来也使彼此的交流更为紧密。就在中国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海外的同时,他国的商队也沿着那条古老的道路把自己国家的特色产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古老的中国,送进了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时之间,都城长安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性城市,风头无两。

时至今日,历经上千年的风霜雨露,西安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悠悠古都

提起我国古代的发展,人们总会对汉唐盛世赞不绝口。作为包含汉唐两朝共13个朝代的首府,我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的身影中总会流露出几分历史的凝重。

西安历史悠久,坐落于黄河流域的有利地形,使它早早便开始了城市建设,早在7000多年前便已拥有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同时也将西安的城市发展史推进到了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西周时,西安被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开启了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至秦朝,阿房宫的大部分面积就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也位于今西安市的临潼区。之后,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取得政权后,定都关中,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当时的长安即今西安市的西北郊汉城。

坐落于关中平原的长安城,在西汉时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后人称之“凿空”。自此,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后世学者尊其为“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经过隋、唐两朝70余年的连续扩建,并得益于唐朝国力、经济的强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再次畅通,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学者、艺术家等各色人物纷纷涌入长安城内,其情景恰如唐代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所描绘——“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随着商贸、文化交流的大幅增加,长安城的面貌也随之大有改观,城市面积达到了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的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后又历经宋元两朝的发展,其格局在明代基本确立,并得名“西安府”,且名称延续至今。在清代庚子之变之时,慈禧和光绪还曾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之久。

随着封建王朝的轰然倒塌,华夏神州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西安城也在绵延的战火中历经风霜。1932年,国民政府在西安建立了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中共长征后,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爆发的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成为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成立的重要标志。1954年6月19日,西安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兼容并蓄

丝绸之路起点及13朝故都的历史,带给西安的不仅是曾经繁荣的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它还孕育了西安包容开放的文化体系及文化态度。在社会发展较为封闭的古代社会,独特的历史地位给予了西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一样的文化。在输出传统文化的同时,“各国来朝”使多种文化的精髓几乎尽聚于西安,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沉淀中,西安更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又在认识、吸纳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形成了新的西安文化。

作为13朝故都,西安城内拥有数量庞大的文化古迹、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市拥有的旅游资源就占了89个,超过总量半数。同时,西安周围已探明的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包括“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及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不仅如此,西安市还有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及汉代佛教寺庙数座。

不仅是佛家寺院,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使其他多种宗教文化的信奉者齐聚西安,传播自身教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较为闻名的教派,在西安皆有数量不菲的受众。这些教派多于唐朝便已传入西安,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皆历史遗迹数量众多且保存较为完好。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西安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目前,西安市内拥有道教宫观27所,其中包含了道教发源地之一的周至县楼观台以及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户县重阳宫。

不仅是高层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西安百姓的生活也充满了地区融合的痕迹。西安人民喜唱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便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百姓通过戴柳木面具扮演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傩,表达了自己的鬼神信仰和祈求生活健康平顺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了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身为黄河流域的最大城市,西安因丝绸之路而快速繁荣,焕发出其它内陆城市所没有的绚丽姿采。2013年,习近平主席再度启动“一带一路”的战略决定,为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实现复兴开启了发展新时代。

猜你喜欢
西安市长安西安
Oh 西安
西安2021
我们长安
水VS火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10
123的几种说法
西游新记 2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