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芫
潜心研究、学术诚信以及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成为评奖趋势
高校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1月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纺织行业6个项目获奖,其中1个项目荣获一等奖。“新型共聚酯MCDP连续聚合、纺丝及染整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今年,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说:“科技创新是纺织行业深化转型升级的根本支持,必须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最突出位置。”不难发现,纺织行业本次获奖的6项科技成果正涵盖了新型纤维材料、高新纺织加工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等方面,完全符合纺织行业提出的“着重围绕新型纤维材料、高新纺织加工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以及终端产品开发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资源投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重点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核心技术与装备自主化,形成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要求。
2014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纺织)
201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纺织)
201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纺织)
同时,统计结果显示,全国高等学校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6项,占授奖项目总数46项的58.7%。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高校获得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充分体现了高校的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纺织行业获奖的6项成果中,有5项是与东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完成的,1项是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完成的。这也符合了王天凯为行业绘制的“大力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多学科交叉纺织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试验,在世界纺织科技前沿占据应有位置”的蓝图。
此外,有媒体对这几年国家科技奖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潜心研究、学术诚信以及激励青年科技人才这三大方向成为科技奖评奖趋势。特别是今年评奖强化对潜心研究的引导。2013年,首次限定同一年度每人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前三名完成人;2014年,限定同一年度每个人只允许作为一个项目的完成人。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表示,这样能有效避免频繁报奖和搭车报奖,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这一趋势也与纺织行业近年来着力改善纺织人才结构不谋而合。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纺织人才强国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加快纺织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思路,以提高纺织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和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基础,建立能够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更好地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纺织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