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22.0.0

2015-01-10 10:55策划李娟王菲
纺织科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纺织服装企业

策划_文/ 本刊记者 李娟 王菲

伴随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经济“走出去”步入了2.0新时代:从早期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进行产品输出,转变为通过装备、技术、标准和资本输出“走出去”;从早期由企业在境外“单打独斗”,转变为国家“走出去”,为建立和改善国际经济制度主动发力,以谋求世界经济秩序和制度的改变,“一带一路”是最典型体现。

4月20日,习近平主席首访“巴铁”(巴基斯坦),促成丝路基金价值百亿元的首个“大单”——中巴联合开发巴基斯坦水电项目。巴基斯坦成为中国领导人年度海外出访的第一站,与巴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性密不可分。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一旦建成,将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贯通南北。

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长久以来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推至高潮。在中国“走出去”政策经历重大升级的新阶段,“一带一路”规划被评价为“走出去”新政的“压顶石”。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重点,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资金层面的措施,被业界寄予厚望。

亿赞普大数据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最热的区域是东南亚,他们最期待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展开合作;中亚和南亚紧随其后,他们最热衷和中国做买卖;欧洲最关注的是中国的海外投资。而这些热点地区,都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走出去”的重点区域。

2.0时代 经济外溢的“国家手笔”

对于纺织等制造业而言,“一带一路”带来的一项重大利好,便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始运行和丝路基金等资金流大规模投入“一带一路”国家,作为纺织行业重点投资地的东南亚国家有望逐渐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物流效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环境将因此得到整体提升。目前,出资400亿美元设立的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并签下大单;倡导成立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029亿美元,增长14.1%。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的差值相较于2013年(274.16亿美元)已缩减至167亿美元,如果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伴随着中国从资本净输入国到资本净输出国身份的转变,中国经济“走出去”也步入了2.0新时代:从早期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进行产品输出,转变为通过装备、技术、标准和资本输出“走出去”;从早期由企业独立在境外投资,转变为国家经济外溢,政府开始“走出去”为建立和改善国际经济制度而主动发力,以谋求世界经济秩序和制度的改变,“一带一路”即是典型体现。这个阶段,企业境外投资“单打独斗”的困境有望被大大改善。

近年来,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全球货物贸易带来巨大影响。例如由于大部分产品双向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客观上加速了我棉纺、服装的部分产能向越南等国的外移,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内面辅料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东盟迅速超过日本成为我第三大出口市场,我国和东盟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度融合。据了解,201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361亿美元,增长5.5%,中国从东盟进口纺织品服装39亿美元,增长20%。近五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年均增速在28%以上,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纺织品服装年均增速在30%以上。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一大纱线出口市场和第一大面料出口市场,按单个国别算,越南是中国第一大面料出口目的国。

未来几年,由于美国、日本巨大的市场容量以及“从纱认定”乃至“从棉花认定”的原产地规则,TPP的签署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棉纺、面料和服装产业的大量投资。此外,日本、欧盟利用优惠国别关税政策,给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零关税或者低关税,高达6~10个百分点的关税优惠,诱使采购商的采购订单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向这些国家转移订单,继而加速企业境外投资的步伐。

整合周边 形成“中国+”供应链

在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看来,作为较早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今已同中国制造业一样,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

总体上看,目前纺织业海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企业超过2600家,分布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南亚、北美、欧洲、澳洲、非洲等重点区域,主要投资企业来自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

纺织行业对外投资几乎涵盖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从上游的棉花、浆粕、麻等原材料,到棉纺、毛纺、化纤等中间产品制造,再到终端的服装、家纺产品和纺织机械等都有涉及。在对外投资形式上,则涵盖了绿地投资、股权并购、资产收购和合资等典型FDI形式。虽然纺织行业对外投资的累计统计金额只有几十亿美元,但根据过去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专项走访调研,行业境外投资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因为地理位置接近、文化理念相近,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经过多年耕耘,在这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中国纺织业境外投资的一条主线——通过“走出去”实现产业链的跨国整合。具体表现在以我国产业资本为主导,通过绿地投资、合作进行生产力的跨国布局,打造“中国+周边国家”(重点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维持和提升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国际领先优势。

以东渡集团为例,经过2003年开始的战略布局,东渡在国内苏南张家港本部、苏中、苏北宿迁泗阳,国外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在东南亚3国的用工人数已达到2万人左右。2014年东渡约60%的服装产量都由东南亚国家生产,但对于技术、环保要求很高的面料工厂和研发中心,则仍然布局在国内。

在纺织产业链中,棉纺和针织行业已成为境外绿地投资的热点。受国内棉价高企影响,近年来国内的棉纺企业开始成规模地进行海外投资,天虹、百隆、华孚、新大东、裕纶等企业在越南的棉纺投资合计已超过100万锭,岱银在马来西亚、科尔在美国的棉纺项目也进入投产阶段。同时,由于缝纫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点,针织服装加工也是我纺织业对外投资的热门行业。申洲国际、即发集团、东渡集团、AB集团等骨干企业都在柬埔寨、越南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绿地投资。

此外,对于东盟国家急需的织造、印染环节,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有加速布局的趋势。如今年3月,鲁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鲁泰(香港)以自有资金投资1.5亿美元,在越南建设6万锭纺纱及年产3000万米色织面料生产线项目。

并购为媒 突围全球价值链

徐迎新认为,在整合形成“中国+周边”跨国供应链的同时,中国纺织业“走出去”的另一条主线是寻求价值链的全球突围——产业资本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并购,对产业链两端的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垂直延伸和掌控,带动我行业整体上朝世界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以如意集团为例,2010年公司通过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瑞纳株式会社,掌控了旗下诸多品牌和市场渠道,经过近几年整合已逐渐步入收获期。2011年,如意收购了澳大利亚罗伦杜庄园,掌控了世界一流的超细羊毛资源。2012年,如意以约1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高端棉花基地——澳大利亚卡比农田(年产棉花10万吨),并继而收购了附近的轧棉厂。同时,如意还在英国、意大利、德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行了一系列品牌和工厂收购。借由这些海外并购,加上国内布局,如意集团已拥有13个国内工业园区和12个国外企业,希望做强做大棉纺、毛纺两大主业,建成从原料到终端品牌的最具竞争力的垂直产业链。

2013年10月,万事利集团斥资500多万欧元收购了具有120多年历史的法国丝绸企业MARCROZIER,并邀请原爱马仕丝绸控股集团CEO加盟万事利集团进行品牌运营。并购之后,MARCROZIER依旧保持自己的品牌,重点销往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市场。万事利收购MARCROZIER的最终目的,是欲借助后者的设计和技术,将自主品牌打造成获得国际认可的奢侈品品牌,虽然可能道阻且长。

此外,江苏开利地毯近两年收购了法国Tecsom公司(部分股权)、南非crossley公司和迪拜第二大地毯工程公司后,利用被收购企业原有的品牌和市场渠道资源扩大出口,2014年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8%,今年计划增长50%。

作为老牌国企,上海纺织集团正在通过建设“五个海外基地”,希望最终实现用非洲资源、由欧美设计、在亚洲制造、由中国集成、向全球销售的全球化布局。据上海纺织集团董事长童继生介绍,五个基地包括海外原料基地、海外制造基地、海外销售基地、海外供应配送基地和创新设计集成基地。“我们在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布局,用轻资产的方式建设纺织厂;在美国、欧洲建立了10余家海外公司,随后要向尚处空白、但蕴含商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东盟等国家进行市场布局。”

根据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对东南亚地区企业并购交易数量为26宗,成为第四大最重要的并购交易目的地区;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2)、印尼和泰国是东南亚最热的投资目的地;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对东南亚地区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地区。

最后一站 非洲投资价值几何

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代表的人士认为,当东南亚制造业人口难以承担庞大产业转移潮之时,非洲将是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后一站。尤其对服装制造等环节而言,非洲是“走出去”的理想地。

受成本、劳动力数量等因素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将东南亚等地区作为“走出去”的首选,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主要东盟十国共有人口6.3亿,且各国的差别分化较大,能够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合格劳动力数量不宜高估,较低成本的持续时间也不容乐观。

相比之下,非洲拥有54个国家,10亿人口,发展水平同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非常像。非洲农村有大量低成本的、年轻的剩余劳动力。不过,非洲各国家非常复杂,政策条件、社会稳定性差别很大,致使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目前来看,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地区较热的投资地之一,外国投资者可以以全额独资或同埃塞俄比亚国内外私企、公共企业合资的形式进行投资。鉴于其投资前景较好,结合企业诉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日前组织企业家代表团赴埃塞俄比亚调研。

埃塞俄比亚劳动力价格极具优势,预计在10~15年之内工资上涨幅度极小,目前熟练工工资约为77美元~131美元/月。不过,其弱势在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落后,工人效率低于中国,同时劳工问题较多。

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已有不少在埃塞俄比亚布局,如印度shrivallabh pittie纺织集团将投资5.5亿美元,在埃塞俄比亚开设非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厂,埃塞发展银行将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土耳其纺织企业akber计划投资1.75亿美元在埃塞建立工厂。国际服装零售巨H&M以及英国零售巨头tesco等也正计划在埃塞开设分店。另外,许多韩国、孟加拉等国的针织服装企业已在埃塞建立工厂。

国内企业在埃塞的布局基本是从2013年开始的。如2013年6月,东方纺织有限公司进驻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专门生产阿拉伯头巾及印花面料。目前该公司决定扩大投资建设纺纱编织生产线。同年12月,悦晨纺织有限公司在与埃塞俄比亚进行了8年的贸易往来之后,将国内的西装里料编织生产线转移到埃塞俄比亚。2014年3月,林德服装有限公司将牛仔裤生产线从广东远嫁埃塞俄比亚。同年6月,开普纺织以西服面料为基础,迈出了投资埃塞俄比亚的第一步,第二步计划向周边非洲国家扩展。

与当地政府共建工业园,是实力型企业对外投资的一种模式。2014年5月,浙江金达亚麻有限公司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订了投资意向书。该公司总投资6600万美元,将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一座亚麻工业园,这是中国公司将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的第二个工业园,也是中国麻纺业投资额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项目预计2016年3月完成土建,2016年9月底开始投产。

此外,部分纺织企业也尝试在非洲其他地区投资,如双山集团在东非坦桑尼亚购买土地准备建厂。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金在非洲马里建设农业示范基,种植棉花和黄麻等……

以往,“走出去”的企业家常有这种烦恼:在境外某些地区,一个企业干了国家应该干的事(如建设工业园区),所以很累很难。如今,随着“走出去”2.0时代国家政策的转变,但愿企业心里能够踏实一些,迈出去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

猜你喜欢
纺织服装企业
澳洋纺织
企业
企业
企业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