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杨大乾 冯海龙
战备物资标准化配载对武装力量夯实日常战备基础具有重大意义。民兵应急分队作为“急时应急”的拳头骨干力量,应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训用管一体的思路,结合实际抓实抓好战备物资标准化配载建设,不断促进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的提高。
科学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注重宏观指导,通盘整体设计,科学把握标准化配载建设方向。一要突出军民一体。坚持军民融合、系统发展,将应急方案计划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将库室建设列入地方城区发展规划、将应急装备器材储备融入地方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军民一盘棋、共同谋发展。坚持双重领导、双重保障,通过国动委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地方领导现场办公等形式,在建设经费、专业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争取地方支持,实现建设资源共同投入、建设成果军地共享。二要坚持任务牵引。突出重点区域,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落实主要江河流域、重点林场、地震带等方向标准化配载工作,防止主次不分、盲目建设;突出急用先建,坚持建用一体,优先抓好抗洪抢险、扑火救灾类装备器材储备,防止建用脱节、浪费资源;突出一队多用,在完成重点应急装备器材储备的基础上,采取实物储备、预征预储等形式,不断丰富应急装备器材储备类型,防止建设单一、用时抓瞎。三要强化工作指导。细化建设标准,制订标准化配载实施办法,明确应急装备器材储备标准和配套结构,提高操作性和针对性。注重边建边用,应急装备器材储备与方案计划、战备库室、应急力量编组、实战训练等捆绑抓、同步建,确保建成即可形成保障力。搞好任务结合,将标准化配载建设纳入民兵整组点验、分队训练之中,通过常态化落实,不断提升建设质量。
突出规范配套,强化精细建设。把精细化贯彻标准化配载工作始终,突出细化规范、定人定位定装。一要抓硬件储备。坚持立足复杂用兵环境,着眼多方向、独立、持续遂行任务,搞好应急装备储备,确保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过硬。落实实物储备,科学论证标准化配载建设规模,抓好应急装备器材和指挥、通信、宿营、炊事器材实物储备,确保任务初期能够有效应对。抓好预征预储,卫生救护、生熟食等不便长期存储的物资以及运输车辆等,可在任务方向或就近就便预征预储,提升持续遂行任务能力。二要抓软件规范。健全信息共用共享机制,协调地震、气象、水文、卫生防疫、安全等部门,发挥好民兵信息员的特殊作用,建立信息预警和报知网络,实现军地信息共享和联合应急响应。完善方案计划,科学分析辖区应急形势,抓好基础性和专项性方案计划细化充实,做到系统齐全、整体对接、可靠管用。抓好战备库室建设,规范落实防火、防盗等设施,定期组织检查和擦拭保养,使各式装备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三要抓配载定位。围绕“单元化、箱组式、成建制、按种类”标准,按照轻便实用的要求,科学设计配载箱笼,合理利用箱笼空间,优化箱笼装载重量,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区分应急指挥所、应急分队专业装备器材和通用装备器材,分类抓好装备器材存储,防止相互交叉、乱存乱放。落实精确定位,科学制订“三分四定”表和人员战备行动卡、车辆装备配载卡、战备物资器材储运卡,确保每一步行动、每一个环节都能将装备器材精确定位到每个人、每台车。
狠抓训练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坚持向战斗力聚焦,进一步端正训风演风,抓好实战化训练落实,推动标准化配载由基础建设向能力生成转变。一要提升专业技能。抓实基本操作训练,围绕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充分挖掘驻地训练资源,积极开展专业装备器材操作训练。落实配载定位训练,结合整组点验、应急分队训练组织开展紧急出动演练,进一步熟悉应急方案计划、熟悉个人携行装具、熟悉配载位置。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定期组织特种技术装备培训,充分发挥技术装备在应急行动中的实战效能。二要强化指挥效能。坚持练兵先练官,围绕应急行动需要,突出指挥器材操作、识图用图等实战课目训练,提升指挥技能。围绕快速响应、快速出动、快速机动、快速部署,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以上带下抓好室内战术作业,提高人武机关快速判断情况、快速定下行动决心的能力素质。突出军地联演,积极协调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应急行动军地联合演练,熟悉指挥程序和内容,切实发挥好军地合力。三要抓实实地训练。采取“实案演练、现地导调,动静结合、突出动态,信息采集、量化考评”的形式,依托江河、水库等预定任务地域,依案组织人武部带应急分队全员全要素开展收拢集结、装(卸)载、机动、展开部署、指挥所开设等训练,深入搞好应急行动作战编组、专业器材配备研究,推动战备演练由营区训练向野战训练转变、标准化配载由静态建设向能力生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