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辑山
战斗力标准是军事力量建设的根本标准,编组出战斗力是省军区系统战斗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源头工程。新形势下,必须把组织建设放在省军区系统战斗力生成全局统筹思考,坚持任务牵引、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以军民深度融合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编实建强民兵预备役分队,为有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如期形成支援保障大规模作战能力奠定组织基础。
细化研究任务,理清力量需求明方向。牢固树立“编为战、编为用”工作指导,推进编组工作与作战研究、战备方案完善、力量运用相衔接,提高组织建设的方向感和针对性。一是加强战场环境勘察。注重把握属地防卫和就地就近用兵特点,组织辖区山脉隘口、河流湖泊、军事基地、交通干线等现地勘察,切实找准防卫作战的主要任务和行动。把上级赋予的防卫作战和非战争军事任务,细化到具体地域和单位,精细论证力量需求,精确力量编成使用,为后备力量编组部署列出清单、提供依据,做到每项行动任务都有具体力量来支撑,每支队伍都有具体任务来牵引。二是突出重要目标防卫。重要目标防卫是省军区系统防卫作战的主要行动、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战役纵深安全达成防卫目的和社会大局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围绕辖区具有重大政治、军事和经济价值,与国计民生、战役成败等息息相关的要害目标,采取集中研究、实地推演等方式,联合目标单位逐个分析地形条件、进出道路、防卫区域、战时可能遭袭情况和行动任务,分解细化目标防卫力量编成、战斗编组、指挥协同和后装保障,搞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防卫、防卫人员、可能行动等问题,把任务落下去,确保力量编成与防卫任务对表、指挥协同与行动要求匹配。三是强化编组战备互动。坚持以可能行动形成战斗编组、作战编成带动人员编组,依据战备方案明确的专业、数量要求,把人员和装备编配到位,从源头上确保编战统一、编用一致。把编组计划纳入战备方案内容,明确目标、时间、路线、行动方式等要点,使人员编组由组织定位向具体行动任务延伸。按任务实兵拉动检验成效,紧盯问题加强互动优化,实现编组与使用的深层次融合。
扭住核心能力,整合优势资源解难题。牢固树立“编组是第一战斗力”思想,着眼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有效破解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围绕行动任务合理布兵。着眼民兵布局就是作战部署,尽可能把力量部署在大中城市、交通干线沿线、军兵种部队驻地和重要目标附近,以及社情民情复杂、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确保每一个任务区域都有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队伍。二是紧跟兵员流向拓展编兵。适应当前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方式发展变化,构建以城镇为主、以农村为辅的力量布局,实行户籍地与工作地或居住地相结合择优编兵,注重向党组织健全、生产经营稳定、兵员潜力充足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拓展编兵,想方设法提高退伍军人和专业对口人员比例,夯实战斗力生成基础。三是突出应急力量梯次配兵。着眼编实建强应急力量,形成市县乡村梯次互补局面。村组编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员、联防户,确保一有情况能互相策应、及时处置;乡镇编精,以乡镇周边工作稳定人员为主,控制党政机关干部编入,解决编不能用、编不能训等问题;市县编强,整合行业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和公司企业人员,进行模块式编组、积木式组合,确保便于集结、便于机动、便于遂行任务。
把握特点要求,分类统筹抓建成体系。认清不同类型队伍的不同建设要求,着眼构建规模适度、重点突出、功能完备的后备力量体系,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预备役部队和基干民兵的关系。军分区、人武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既要克服“抢兵员、争地盘”思想,又要防止一兵多职、交叉编组,减少编有预备役部队地区的基干民兵编组任务,切实在编组地域、专业、人员上优先保障预备役部队。二是应急队伍与支援队伍、储备队伍的关系。应急队伍按行政区划普遍布局,保持高在位率,确保能常态使用;支援队伍针对战时需求就近部署,提高专业对口率,以备战时重点使用;储备队伍根据当地条件分散部署,按储备人员、装备、能力要求搞好登记统计,以备持续动员、后续使用。三是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的关系。在优先编好基干民兵的基础上,保持普通民兵基本制度,抓好登记管理,体现组织存在,自觉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发挥作用。
注重综合施策,强化整体运作聚合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发挥军地两方面积极性,提高编组工作的综合效益。一是要坚持依法抓建。加大《国防法》《兵役法》等法规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各地实际配套具体政策措施,确保各级政府依法抓建、适龄公民依法服役。将后备力量组织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双拥考评、人大代表巡视等时机加强监督问责,形成依法履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强化利益激励。探索确立依法规的要求性抓建与服务式的扶持性抓建相结合的抓建模式,注重切合不同类型编组单位和个人的需求,主动为编组企业事业单位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培训骨干,变负担性参与编组为求益性参与编组,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注重综合效益。以编实建强各类后备队伍为起点,与国防教育、专项整顿、制度完善等工作相结合,系统抓好管、训、保、用等战斗力生成全过程。积极探索民兵预备役人员管理与流动人口、企业事业单位员工管理等相衔接的管理办法,实施精确动态管控;严格按训练大纲落实训练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加强重要目标防卫、抢险救灾等使命课题演练;扎实推进务军兴武专项清理整组,下大力纠治队伍组织落空、训练弄虚作假等问题,提高后备力量实战化水平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