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伟 赛 芳 宋公仆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技研究院,中国 北京101149)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现场测井作业中。本文主要针对水、油、气这三种流体的典型核磁共振响应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分析其各自不同的核磁谱特性,进而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实现这三种流体识别功能。实际地层流体中主要也是由水、油、
气这三种流体构成,通过核磁共振方法能够有效得出这三种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谱信息,为地质勘探及探井解释提供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探测方法[1]。
核磁共振测井主要测量地层孔隙流体中氢核响应。仪器用静磁场和脉冲射频磁场(RF)来进行井下自旋回波核磁响应的测量。测量的重要信息均包括在回波串中。回波串的初始幅度和地层中的流体信息有关,反映的是地层孔隙度。回波幅度的衰减率反映孔径尺寸的信息和流体中流体类型。核磁共振测井仪主要测试地层流体信息,首先利用探头永磁体的静磁场使地层流体激化完全,然后发射90度脉冲使其核磁矩偏转90度,之后发射一系列的180度重聚脉冲序列使核磁矩重聚生成回波信号,仪器通过接收地层中的回波信号来进行T2谱反演分析与计算。因地层中油气水的核磁相应T2谱分布时间不同,利用该特性可以进行相应地层流体中油、气、水的识别[2]。
水的成分单一,粘度稳定。它的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对同一温度都有确定的值。水的T1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从20℃增大到150℃时,水的T1可从3秒增大到20几秒,扩散系数D同样能增高一个数量级[3]。与T1不同,视T2不仅决定于体积弛豫时间T2B,而且将受到扩散弛豫的影响,即与水的自扩散系数、旋磁比、磁场梯度和回波间隔有关。
原油的弛豫特性比水要复杂得多,Brown (1961)、Zega(1989)、Tutunjian (1992)、Beznik (1994)、VInegar(1996)、Morriss(1997)、Sho-Wei lo(1998)等都提供了与此有关的研究报告。下图1为原油的弛豫时间与粘度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纯链烃和多种链烃的混合物以及罐储原油,其核磁共振体积弛豫时间与绝对温度对粘度的比值成正比,而视T2谱同样要受到扩散弛豫的影响。高粘度原油T1=T2〈300ms;而低粘度原油T1>T2,且两者之差随TE增大而增大。在大孔隙水湿岩石中,原油与岩石颗粒表面被水隔开,因而油中的氢核弛豫时间不受地层岩性的影响,而仅决定于油的组分和地层的温度。由于原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弛豫时间有一个较大的分布范围。在同时含有油和水的孔隙地层中,测到的T2是油和水两个分布的叠加,且两者并无确定的界限。高粘度的原油T2〈100ms,且有T1=T2;而轻质油T2可变化在100~2000ms之间,甚至更长,并有T1>T2,回波间隔TE减小可使T2增高并更接近T1。图1中假定仪器造成的磁场梯度为20×10-4T/cm,如果低于此值T2向T1趋近,T2=T1的区间加大[4]。
在地层条件下气液保持平衡状态的原油,与脱气后的原油性质有别。实验指出,C5~C16烷的混合物,T1与h/T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中是线性的。但甲烷(C1)并不遵循同样的关系,当液态甲烷达到它的临界点后,数据趋势线的斜率与低温下的液态甲烷相反。当粘度温度比大于9×10-4cp/K,甲烷在甲烷-正癸烷混合物中的分子份额占0.56时,混合物的T1与粘度温度比呈线性关系;而当粘度温度比小于这一数值时,甲烷在甲烷-正癸烷混合物中的分子份额将增大,T1~比值数据点即偏离直线。液态甲烷-正癸烷混合物的扩散系数分布为双峰结构。当原油的组分很复杂时,T1、T2和D均为一个宽谱。重组分含量增高,使T1、T2和D向减小的方向展宽,而液态甲烷的相应参数是它们的上限。
图1 原油的弛豫时间与粘度的关系曲线
天然气有干气和湿气之分,弛豫参数是组分、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对甲烷的研究已经相当全面,有足够的数据可供参考。气体的T2完全由扩散弛豫控制,甲烷的T1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属体积弛豫[5]。气体的T2完全受控于扩散弛豫,所以T1和T2彼此无关。甲烷的扩散系数很高,其扩散系数与温度及压力的关系如下图2所示。
图2 甲烷的扩散系数
下图3为未限制扩散的甲烷 T2谱时间与扩散系数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回波间隔TE与气体的扩散系数,能够有效找到其对应不同的核磁共振T2谱时间。
图3 未限制扩散的甲烷 T2(仪器梯度=20×10-4T/cm)
核磁共振测井作为一项最高端的测井技术,能够给地质勘探人员提供直接的流体核磁共振信息,通过核磁共振响应信息能够有效实现对流体的识别,从而获取直接的地层孔隙度及渗透率信息。目前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场实际测井中,通过水、油、气等不同的核磁共振响应特性,实现对这三种典型流体的识别分析。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技术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流体的识别与探测中,实现其独特的测量优势。
[1]George Coates,肖立志,Manfred Prammer,孟繁莹,译.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黄隆基.核磁共振测井讲义[Z].2003(8).
[3]肖立志.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与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肖立志.核磁成像测井[J].测井技术,1995,19(4):284~293.
[5]肖立志.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与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