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许基仁 王浩宇
提振校园足球须跨越“五座大山”
新华社记者 许基仁 王浩宇
2015年2月17日,新疆喀什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儿子娃娃”足球队1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给帮助学校建球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写了一封信,汇报他们三天前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的“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总决赛中勇夺娃娃组“球王”。
不久前新华社校园足球调研组到夏镇小学采访时,“儿子娃娃”队的维吾尔族孩子特意穿上他们在“谁是球王”加冕时的冠军服,一脸的自豪。
在夏镇小学,记者不仅看到了“儿子娃娃”队的冠军队服,目睹了喀什校园联赛的热闹场面,还看了一会夏镇小学一年级小娃娃们在场边练足球,动作虽笨拙,踢得却认真……
娃娃们真的开始踢球了!也许,中国足球燎原的火种正在无数个夏镇小学悄然播下!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的出台被视为中国足球的“福音”,对于校园足球来说,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方案》中共有1 7处对校园足球的描述。提振校园足球已不仅是中国足球人才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
从记者在乌鲁木齐、喀什、武汉、大连、上海等地调研采访的情况看,当地教育厅(局)、体育局、省市足协和中小学对发展校园足球较为重视,不乏热情,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到位和有效,不少学校还把足球纳入体育课教学范围内。在《方案》公布后,校园足球整体发展态势健康良好,但仍要破解观念、师资、场地、保险、经费五大难题。同时,有人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脱离实际而赶时髦发展校园足球的苗头也表示了担心。
在《方案》50条改革措施中,校园足球是唯一有时间表要求的: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
大连市教育局、体育局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足球城市”大连目前有158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3~2014年度共有3084个班级参加“校长杯”足球赛,共进行5874场比赛,约有20200人次参赛。武汉市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有174所,并计划在今年底增加至300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30%。上海校园足球联盟承办的四大类赛事已涵盖大、中、小学各年龄段,成员学校已达280所,注册的学生球员数量近万人。
发展校园足球没有统一模式,各地足球特色学校按照各自的足球基础和教学特色抓足球。武汉市万松园路小学是培养出国脚蒿俊闵的足球特色校,是亚足联命名的“亚洲展望—男子、女子足球项目授权学校”。该校在足球课教学中突出“文化、教育、兴趣”的特色,淡化足球的纯竞赛概念。他们在校园内模拟职业俱乐部建立了校园俱乐部荣誉室;组织学生手绘球衣,增加他们对足球的了解和兴趣;在足球课教学中引进了欧洲流行的足球节模式,教学区分成技术区、游戏区和实战区,根据学生对足球喜爱程度的高低组织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根据教师不足的特点动员有兴趣、有时间的家长担任“家长志愿者”,来学校进行足球课辅助管理。
万松园路小学从2008年开始设立足球试点班,目前已有7个班,180余名孩子踢球,其中学习成绩较好者占总人数的70%左右。在这所学校采访时,李幼红老师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我们班里有7个踢足球的学生。说实话,踢球学生一多,肯定会影响正常学习,但这要看利大还是弊大。比如晨读,踢球的孩子会晚点来,7个孩子进教室时都是排着队进来的,而且会弯着腰走过第一排,怕影响其他孩子看黑板。我看踢球的孩子很有教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骨子里有一种意识,就是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给老师添麻烦。他们7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好,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总结一句,足球是可以育人的!”
大连的东北路小学声名远扬,目前国家队中的4、5名大连籍球员如王大雷、冯潇霆、于汉超等均出自该校。这所学校的最大特色是“设定了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课堂足球普及标准和以专业教练为主体的业余训练足球提高标准,确立了保障二维融合的管理模式,构成了普及与提高的基本体系”。每年放寒假,学校还要组织校队队员到南方集训,文化教师也随队,把试卷带过去考试,寒假作业也必须完成。校长王作开对记者说:“学校要求足球教练定期和各学科老师进行沟通,如果球队里的孩子成绩不达标,或者上课调皮捣蛋,那就要停训。孩子们爱踢球,最受不了的就是停训,所以学习都很认真。我们不能为了踢球而耽误孩子的前程。”
东北路小学这种校园足球课与校外集训联动、足球教师与外聘足球教练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模式,无疑代表了校园足球的发展方向。
校园足球才刚刚起步,从记者调研的情况看,发展校园足球有五大难题需要破解。
第一是观念。在目前教育考核评估体系中,踢球影响学业得不偿失仍是很多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其次,对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和路径,教育界和体育界基本上能达成共识,但也有细微差异。教育界人士更多强调,发展校园足球的宗旨就是普及足球,通过快乐教学而育人,踢球的孩子多了,人才自然就涌现了。他们强调每周有一节足球课,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足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而体育部门、各地足协官员从竞技、人才培养角度考虑得更多一些。他们认为,十几岁的孩子是培养足球意识、打技术基础的时候,如果没有高水平教练指点,长大后再也练不出来。从记者观察来看,普及与提高两者兼顾当然最好,但现在踢球的孩子在校园内,而高水平教练则在校园外,形成了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
第二是师资。据记者此次调研了解,大连市现有足球专业背景的教师340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13%,这一比例在新疆为10%左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即使有足球教师,也是兼职性的。比如喀什农村的英吾斯塘乡中学老师阿卜力克木本是田径教练,现在兼管足球,另外还要管理学校库房,而他一周的课时是14~16节左右,工作量明显比其他老师重。编制和资质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地学校招聘足球教师。一些退役足球运动员想教孩子踢球,但因考不上教师资格证和缺编制而望“校门”兴叹。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元认为,教师队伍目前是结构性缺编,特别是缺音体美老师。有的教育局官员直言“哪个学校肯把编制用于聘请足球教师?”据记者了解,目前教育部正在全国范围内高密度地进行足球教师培训,今年就将培训5400名足球骨干教师,并在三年内把足球特色校的足球教师轮训一遍,以解足球教师奇缺的燃眉之急。
第三是场地。记者在对东、中、西部4个城市近10个学校的实地探访中发现,开展校园足球比较早的学校,如武汉万松园路小学、乌鲁木齐第五小学、大连东北路小学、喀什夏镇小学等,至少有一块塑胶或人造草皮球场,这都是政府部门近几年为鼓励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而拨款修建的。而大多数学校的场地条件比较简陋,如新疆的喀什十四中校园足球成绩突出,但也只有土场,孩子们训练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专家提出,孩子们在塑胶场地或者人造草较短的非标准球场上踢球容易受伤,也不容易练就标准的技术动作。包头市青少年足球培训总教练米罗西就感慨:“中国校园球场的人工草皮太薄了,长期在这样的草坪上踢球,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
第四是经费。校园足球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体育系统校园足球资金和教育经费三块。其中生均教育经费是大头。湖北省去年投入校园足球的启动资金为5000万元,其中教育厅拿出3000万元,体育局投入2000万元。但校园足球一红火,教师聘请、修建场地、赛事组织等都需要大量钱,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即便有了钱,也不能随便花。乌鲁木齐五小近几年投入校园足球的经费有160万元,校长吾甫尔说:“学校球队拿了全国冠军,自治区政府给了30万元的奖金,但只能用于出外比赛。没有相应政策,学校不敢随便花钱,连每次训练完给孩子一袋奶都做不到。”喀什十四中也反映,从公用经费中拿出一些用于学生球员的伙食补贴属违纪行为。
第五是保险。家长不放心孩子踢足球,其中最大的顾虑就是怕受伤。目前的校方责任险不足以应对学生在踢球中出现的意外伤害问题。而且多名教育界官员和校长指出,很多案例校方并没有责任,按校方责任险险种赔偿,就是变相承认校方有责任,有些家长就会抓住这点跟学校纠缠,索要更多的赔偿。上海市中学生体协副主席徐阿根表示,小学生足球比赛目前少有对应投保险种,多是家长自主购买,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各地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探索出一些解决校园足球师资、场地等难题的办法,其中一些值得推广和借鉴。
面对师资匮乏的问题,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元对记者说:“我们解决的办法,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每个特色校政府给4万块钱,其中一部分用于聘请专业足球教练;第二就是建立学区制,几个学校形成一个学区,一名足球教师在各个学校都有课,充分利用教师资源,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
政府购买服务是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的有效方式。教育系统拨款购买青训、教练员、裁判员岗位等,既解决了自身人才不足的问题,又有利于体育系统盘活人才资源,提升校园足球的专业性。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杨跃权介绍说:“我们和体育部门沟通,建立了教练员和裁判员两个人才库。市财政出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库里选用合适的教练和裁判。”2015年武汉市教育局与市足协签订协议,以每年200万元的经费向武汉市足协购买校园足球服务。武汉市足协负责提供技术培训、教练员师资等服务。
在场地建设方面,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提出两点意见:首先是盘活存量,学校场地和社会场地共享。其次是新建场地要形成使用,尽量在校园里建设场地,这样既满足学生需求,同时也可以对周边居民开放。
为避免发展校园足球功利性过强的弊端,教育部门也在尝试设立新的评估体系。大连市教育局在足球特色学校评选方案中,有组织领导、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七项标准,比赛成绩并不包含其中,而只是作为“附加分”。
解决缺经费的难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形成明文要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10%。新疆提出的要求则是:各级各类学校从教育经费中开支发展三大球,高校不低于6%、高中高职中专不低于10%、中小学不低于12%。
对于困扰学校和校长的保险问题,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杨跃认为:“我们应该在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险。国家层面需要有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把足球等学生开展的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运动伤害险,以完善整个学校体育的保险机制。”而北京市教委已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附加险,即校方无过失责任险,与校方责任险一样是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则建议,应该引入负责调解家长与学校意外伤害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不会受影响,校长也不用整天面对压力。《大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建立学生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
从记者此次调研采访的情况看,国家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举措释放了孩子的天性,顺大势,得民心。国家和地方教育、体育部门思想重视,措施得力,不等不靠,摸索出一些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足球的春风虽已刮进了校园;但校园足球刚刚起步,困难重重,尚未形成根本性突破,下一步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凝成合力,久久为功,让校园足球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