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梅+王赛
〔摘 要〕《中图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该文比较分析了《中图法》第一至第
五版之“G63 中等教育”类目的演变,研究了用于进一步复分的“专类复分表”变化?文章
中对“总论复分表”中与教育有关的“-4 教育与普及”的演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
不断修订的《中图法》之中等教育类目设置日趋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及时增加反映
新科技和新主题的类目?
〔关键词〕《中图法》;中等教育
;类目演变;专类复分表;总论复分表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G254.11;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1-0032-05
Analysis of Category Evolution o
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Li Yimei Wang Sa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
00,China)
〔Abstract〕”BZ〗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is a large comprehensive taxonomy in curr
ent,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hina.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tegory evol
ution of“the G63 secondary education”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from th
e first edition to the fifth edition were made at first.The changes of Special S
ubdivision Table were studied.After comparison and analyses of the evolution of
“-4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of General Compound Table,it can be concl
uded that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ategory Settings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
ation after these revisio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licable the categories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opics can be added tim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
ty.
〔Key words〕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the secondary education;category evolution;special subdivision ta
ble;general compound table
中等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等教育在整个
学校教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为各类中等学校,普通中学
为其中主要部分,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
重任务?中等专业学校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1]
?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部大型综
合性分类法,不仅图书情报部门类分文献使用,而且在图书发行?各类数据库乃至互联网也
得到了应用?在《中图法》类目中,中等教育类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能让读
者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图书,依据《中图法》对中等教育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全面?
科学的分类是必要的?本文通过《中图法》从第一至第五版的不断修订来比较分析“中等教
育”类目的演变过程?
1 《中图法》及其中等教育类目
概述
《中图法》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
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中图法》从1971年开始编制,1974年出版试用本,1975年第
一版,1980年第二版,1990年第三版,1999年第四版,2010年第五版?与《中国人民大学图
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
档案分类法》等分类法相比,《中图法》更新及时,能反映新学科的发展?虽然《中图法》
编制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中图法》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
已成为当今我国图书馆?信息机构用来编目标引和检索的重要知识组织工具?经过四次修订
后的《中图法》第五版更具有实用性和时代特征,更能充分反映和体现信息组织?知识组织endprint
?文献组织的工具性,更好地满足文献标引,信息?知识?文献检索的需求[2]?
《中图法》分为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中等教育属于五大部类中的社会科学部类,2
2个基本大类中的“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而G大类是狭义的,包括新闻?广播?
出版?图书?博物?档案等文化事业,以及科学研究事业和教育?体育,即一般所说的文教
事业,概括为一个类组?“G4 教育”类目下设有“G61/79 各级教育?各类教育”,各级教
育首先根据阶段分为“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 初等教育”?“G63 中等教育”
?“G64 高等教育”等,然后再根据具体阶段依研究范围分[1]?中等教育类目“
G63 中等教育”在各级教育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中图法》第一版至第五版中
等教育类目演变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知识?新主题不断出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图法
》不断修订,同时中等教育及相关类目也在不断变化?
2.1 第一至第五版之中等教育类目演变
自从1975年10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版出版,历时35年,经历了4次改版,直到2
010年的第五版,中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已成规模?中等教育类目变化见表1?
1990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出版?和第二版相比,第三版在中等教育的教材
?教参的归类问题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动[8]?为了增强细分度,增添了两个分别用
于教学法?教学参考书和教材?课本的专类复分表?
专类复分表的标记符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自然科学各类的专类复分号前一律冠“0”,专类
复分表的两侧用竖线标记,以示醒目?《中图法》第三版至第五版中等教育类目之专类复分
表演变情况见表2?
3 《中图法》第一至第五版中等
教育类目演变分析
3.1 中等教育类目演变分析
通过表1中等教育类目演变情况可以看出,1975年第一版在教育总论之后采取了先按国家地
区分,再按各级各类教育列类的方式?但是,人们在使用《中图法》第一版的过程中已经发
现:把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材”?“课本”等都归纳在国家之下有明显的不
合理之处,结果是把具有共性的反映各级各类教育特点的教学用书均按国家地区分割开来,
表现在不同国家出版的同一学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无法集中在一起,不便利用[9]
?因此,在修订第二版时,着重对“G4教育”的分类体系进行修订?
1980年出版了《中图法》第二版?从第二版中等教育的分类体系类目变化可以看出,《中图
法》第二版已经改变了第一版中“教育”大类先按国家分的体系?同时,在《中图法》第二
版的使用说明中已经指出:本类所属的各项文化工作的序列原则,除“G8体育”类按体育运
动项目编列外,一般均首先序列理论与方法,最后序列各国事业概况[10]?从而
可以看出,第二版的分类方法较第一版更为科学?
在对中等教育的图书进行分类时,主要参考 “G63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和“G634 教
材?课本”类目?《中图法》第二版使用说明中已指出:对这一范围的图书分类时应注意:
G633除收各科教学法著作外,还收各科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参考资料以及考试复习大
纲?复习资料和试题汇编等;G634除收教科书外,还收结合教学大纲所写的补充教材,关于
学生课外读物?自学丛书?各科习题?题解等,虽然与教育有关,但也属于科学的普及读物
宜入有关各学科?各科竞赛试题亦各入其类[10],但这一规定在分类时不易掌握
,容易使得相同学科性质的图书分入不同性质的类目中,而同属于中等教育类目的相关图书
分入各学科类目,不便于集中摆放,不利于读者查找?
1977年9月恢复高考,第二版在类目“633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下增加了注释“高考
复习大纲,高考试题汇编入此”,这也正说明了《中图法》的修订与时俱进?
1990年,《中图法》第三版出版?为了增强细分度,在“G62 初等教育”类目下的“G623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和“G624 教材?课本?学生参考书”类目增添了两个分别用于
教学法?教学参考书和教材?课本的专类复分表?而“G633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依
据G623?G624下的专类复分表,而“G634 教材?课本?辅助教材”则仿分G633?
另外,第三版在“G633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下添加了注释:“职业高中基础课教学
法?教学参考书亦入此”?“专业课教学法?教学参考书各入其类”?这样使得该类目更具
准确性和科学性,使得在给有关职业高中基础课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方面的图书进行分类时
,这些图书有更明确的位置?
1999年3月,《中图法》第四版出版?由于《中图法》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及其规范化的要
求,从第四版起,《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全称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
?
与前三版相比,第四版停用“G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并入与其含义等同的“G51 世界教endprint
育事业”类;停用“G6 各级教育”与“G7 各类教育”类目,并入其上位类“G4 教育”?
2010年9月,《中图法》第五版正式出版?与第四版相比,第五版在中等教育类目下的类目
设置及专类复分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增加了少量的复分标记,第五版使用手册指出:为增
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仿分注释而通过指示性类目注释
出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复分标记[11]?通过以上类目可以看出:第五版
在各个学科类名右上角添加了圈码“⑨”,圈码“⑨”主要是指专类复分表?一般性问题或
仿分?这样就更突显了在类分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教材?课本?辅助教材时可以依照
专类复分表进行复分?说明《中图法》在中等教育类目的编制已经成熟,已经得到了大多数
人的认可?
3.2 专类复分表演变分析
从《中图法》第三版开始,在“G62 初等教育”类目下设立了两个专类复分表,这就较好地
解决了关于“教学参考书”的认识问题,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学参考书”指的就是教师参
考书?教学辅导?指导读物?教师手册应入G623和G633,而学生用的学习资料,自学读物?
课外读物?习题?问题解答?考试试题与题解?学生手册入G624和G634[12]?与
第三版相比,《中图法》第四版的G623与G624下的专类复分表的某些类目进行了调整与归并
,使之一个用于教师用书的复分,另一个用于学生用书的复分,避免了两个复分表的交叉
[13],使分类人员在使用时不会产生分歧,从而更有利于读者查询相关图书,因而
,第五版的对G623和G624的两个专类复分表没有做任何修改?
由此,分类人员可以根据这两个专类复分表对中等教育的图书进行更详细,准确的归类?在
使用时应注意:专类复分表中的号码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与主表中的有关类号结合使用,
应在主表的有关类号后先加“0”,再加专类复分表的号码?例如,《中学化学教材教法》
一书是针对中学化学老师编写的,并且是有关教学法方面的,因此,应入G633.8,如果再
细分的话,可按照专类复分表复分,所以,该书的分类号应该为:G633.802?
4 总论复分表中“-4 教育与
普及”的演变分析
《中图法》共有8个通用复分表,其中总论复分表列出了教育及普及的内容?主表中任何一
级类目均可使用它复分,复分时将有关号码加在主类号之后即可?
4.1 总论复分表中“-4 教育与普及”的演变
如果将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按学科分入有关各类时,可按照总论复分表下的“-4
教学与普及”类目进行复分?总论复分表编列出各学科门类均可遇到的共性区分内容,如理
论?方法?机构?教学?参考工具书等?复分号由标记符号短横“-”与数字组成?以下列
出了《中图法》从第一版到第五版总论复分表中“-4 教学与普及”的号码变化情况,
见表3?
表3 总论复分表中“-4 教育与普及”
4.2 总论复分表中“-4 教育与普及”演变分析
《中图法》复分表的修订一般仅局限于扩大类目外延?增加新类目?增加细分层次?增加注
释等,尽量保持某个复分子目号所表达的主题基本不变[13]?从《中图法》第一
至五版的总论复分表中“-4”变化表可以看出?
第一版和第二版总论复分表“-4”类名为“教学与普及”,类目及细分层次没有大的变
化?
1985年出版的第三版开始“-4”类名从“教学与普及”修改为“教育与普及”,类目主
题内容基本不变,只是教育比教学的概念范围有所扩大?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细分类目“
-40 教育组织?学校”,并将类名“生产实习”修改为“实习”,这种改变表明,教育教
学的实习范围有所扩大,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实习?
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与第三版相比,在总论复分表类目“-41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中
增加了“课程”,从而构成了新的类名,同时把类目“-42 教学方法?教学参考书”修
改为“-42 教学法?教学参考书”,“-44 习题?问题解答”修改为“-44 习
题?试题及题解”,“-45 实习”修改为“-45 教学实验?实习”,可以看出,随
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更加具体
,也增加了教学实验的内容?
2010年出版的第五版与第四版相比,尽管G633中等教育类目内容变化不大,但是总论复分表
“-4”还是有一些变化的,类目“-43 教材” 修改为“-43 教材?课本”,
“-45 教学实验?实习”修改为“-45 教学实验?实习?实践”,同时增加类目“
-46 教学设备”和“-47 考核?评估?奖励”?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增加了教育
教学的实践环节及教学设备的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内容更加具体?
总之,经过不断修改的《中图法》总论复分表中“-4 教育与普及”类目,紧跟教育教
学改革的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更便于管理者类分及读者查询反映新科技?新主题的相关图书?endprint
5 结 语
从1975年至今,《中图法》已经修订到了第五版?在《中图法》4次的修订过程中,中等教
育的类目也在发生着变化,整体来说《中图法》的修订比较及时,基本上保证了新颖性,适
应了社会的发展,也适应了知识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也会不
断地出现,中等教育类目的变化也会成为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对分类法应用的需
要?
参考文献
[1]白国应.关于教育文献分类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
2):30-38,50.
[2]卜书庆.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发展及第五版述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
37(3):92-99.
[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1975.
[4]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第2版.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
[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第3版.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第4版.北京:北京图书
馆出版社,1999.
[7]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第5版.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8]徐云先.《中图法》第三版关于“教材?教参”归类问题[J].楚雄师专学报,19
91,(2):78-83.
[9]刘大有.谈《中图法》的教学用书分类[J].图书馆学研究,1992,(3):40-45
,99.
[10]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使用说明[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1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
使用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12]王文杰.教育类教材?教学参考书分类探讨[J].晋图学刊,1995,(1):39-
40,51.
[1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
京:北京图书馆,1999.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endprint
5 结 语
从1975年至今,《中图法》已经修订到了第五版?在《中图法》4次的修订过程中,中等教
育的类目也在发生着变化,整体来说《中图法》的修订比较及时,基本上保证了新颖性,适
应了社会的发展,也适应了知识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也会不
断地出现,中等教育类目的变化也会成为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对分类法应用的需
要?
参考文献
[1]白国应.关于教育文献分类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
2):30-38,50.
[2]卜书庆.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发展及第五版述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
37(3):92-99.
[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1975.
[4]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第2版.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
[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第3版.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第4版.北京:北京图书
馆出版社,1999.
[7]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第5版.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8]徐云先.《中图法》第三版关于“教材?教参”归类问题[J].楚雄师专学报,19
91,(2):78-83.
[9]刘大有.谈《中图法》的教学用书分类[J].图书馆学研究,1992,(3):40-45
,99.
[10]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使用说明[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1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
使用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12]王文杰.教育类教材?教学参考书分类探讨[J].晋图学刊,1995,(1):39-
40,51.
[1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
京:北京图书馆,1999.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endprint
5 结 语
从1975年至今,《中图法》已经修订到了第五版?在《中图法》4次的修订过程中,中等教
育的类目也在发生着变化,整体来说《中图法》的修订比较及时,基本上保证了新颖性,适
应了社会的发展,也适应了知识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也会不
断地出现,中等教育类目的变化也会成为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对分类法应用的需
要?
参考文献
[1]白国应.关于教育文献分类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
2):30-38,50.
[2]卜书庆.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发展及第五版述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
37(3):92-99.
[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1975.
[4]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第2版.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
[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第3版.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第4版.北京:北京图书
馆出版社,1999.
[7]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第5版.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8]徐云先.《中图法》第三版关于“教材?教参”归类问题[J].楚雄师专学报,19
91,(2):78-83.
[9]刘大有.谈《中图法》的教学用书分类[J].图书馆学研究,1992,(3):40-45
,99.
[10]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使用说明[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1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
使用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12]王文杰.教育类教材?教学参考书分类探讨[J].晋图学刊,1995,(1):39-
40,51.
[1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
京:北京图书馆,1999.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