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提时代于上海,每日早餐大多为泡饭、酱菜、咸鸭蛋,隔三岔五奶奶或外婆也会给买上一套大饼油条解解馋。烧饼裹着油条吃,这是北方居民少有的吃法,但在上海的早晨,人手一套,满眼皆是。据老上海阿爹阿婆讲,自打民国起始,上海人的早餐即以“四大金刚”为伍—大饼、油条、粢饭糕,外带一份豆浆。烧饼、油条和豆浆北方亦随处可见,唯粢饭糕似乎鲜有人知,而这一方吃货,却绝然适合北方人的口味。
所谓的粢饭糕,乃一种油炸米糕,它是百余年来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早点,特别在上海,它往往与炸油条同时进行,给人以选择的余地。
相传春秋末期,军事家伍子胥为让吴国百姓于战乱中免受饥荒之苦,遂在苏州城下埋了大量用熟糯米压制的砖型战备粮。后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围困吴国于城中,百姓想起糯米砖石,挖将出了捣碎重新蒸煮,抵御饥饿。此后,每逢年节将至,人们都会将糯米制成砖型的块状糍粑,以示祭奠伍子胥,而油炸粢饭糕就是其中的一种,多见于百姓早餐。
实际上,粢饭糕的做法极其简单,笔者有时想吃到泪奔之时,便会出手自制。网络上刊有详细的制作流程,不妨摘抄共享:一、提前一晚将大米和糯米洗净泡好,加水用电饭锅煮熟成米饭;二、稍凉后加入食盐拌匀,盐量自酌;三、将烤盘上铺保鲜膜,放入米饭压实整形成厚度约两厘米的长方形;四、将烤盘放入冰箱冷冻30分钟左右;五、取出烤盘米饼切成扑克牌盒大小的块状;六、油锅烧热,将切好的粢饭糕放入锅中,炸至两面金黄即可。
事实上,一般家庭无需如此刻意与繁琐,你只要将吃剩下的米饭拌上少许食盐,置于方形器皿中压实,入冰箱冷藏备用,待食用时取出改刀切片(刀上淋些水会不沾),一片片投入九成热油中,以平底不粘锅为好,急火煎炸;入锅时忌讳相互黏连,失了卖相,待一面焦黄后再翻炸另一面,切勿急躁勤翻,如是才会外焦里嫩相见晚,脆糯相宜两眼泪,咸甜可口忆当年,剩饭化作霸王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