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在世界最角落吟唱阿勒泰

2015-01-09 21:48呼东方
新西部 2014年6期
关键词:阿勒泰李娟外婆

呼东方

李娟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众多文坛大腕认为,她的散文为灾难病痛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有人说她是“在孤寂中迸发天才的力量,以浑然天成的笔触抒写生之爱恋”。

对于李娟来说,她只是用笔记录了自己周围生活的种种,写作,只是欢喜随意而至性。于是,我们通过她的眼睛,重见这世界肌肤深处的秘密。

4月9日,李娟在博客上晒出一张照片,文弱瘦小的她站在领奖台两排人的中间,别人都抱着奖杯、证书,端正地看着镜头,只有她拎着个大包向左扭着脸,似乎在看着身边的陈丹青。

配合的文字是小女子发出的亲昵般抱怨:莫非这就是迷路的最高境界?还有,包包这么大,用了12年居然都没人提醒我!都交的什么朋友啊?

这张照片是4月2日在广州举办的“2014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现场拍摄的。与李娟同获此奖的还有贾平凹、艾伟、多多、陈丹青、陈楸帆,李娟凭着她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获得散文金奖。

李娟自嘲自己在文坛是“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但她却被凤凰卫视专业荐书人梁文道在其节目《开卷八分钟》中大加推介:“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最大的发现之一。”并称其作品为“本世纪最后的散文”。

对悲苦的态度像孩童

远在新疆阿勒泰的李娟,对于公众来说一直是神秘而飘忽不定的。很多人都知道,她从不希望受到打扰,也很少出面做签售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更不接受任何媒体电话采访。

大多数人只能从她的书中拼凑出一些她生活的碎片。李娟说,自己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交流仅限网络。在自己的博客中,她也公开道:供职喀纳斯,住在红墩乡。谢谢你喜欢我的书,但是求你别来找我。

“我并不是故意要行踪飘忽的,若以我的本性,巴不得宅死在家里才好。但生活所迫,注定得不停地四处奔忙,这也没有办法。不过往后会渐渐安定下来的。”李娟说,“至于和公众的距离问题,倒真是本性为之。深感力量单薄,性格有缺陷,无力维持太大的人际关系。再说自己也不是往台上一站就出口成章的人,加上还有口吃、健忘、腿发抖的毛病,便自觉地克制自己,没事少出去丢人现眼。”

至于为什么要写作?李娟说:“从小我就知道了,人长大必须得干一件什么事情。你说我能干什么呢,学习也不好,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身体也不好也不能当兵,也不愿意种地,想想看啊呀,想学画画吧,又太花钱了,哈哈,要买纸什么的。只有写作。当然这不是最大的原因,主要还是喜欢,喜欢写点什么东西,喜欢看书。”

李娟的世界就在阿勒泰,这个在疆北辗转迁徙的小女子,作过小裁缝、开过家庭小杂货店、中间也出门打工、然后又返回来。于是,她周围随处可以成为她笔下话题的生活和人物,他们和她一样都是极其平凡天真和充满对世界美好向往的。“我写的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她说。

“有一天我从睡梦中醒来,感觉那个清晨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寒冷,光线也格外明亮。起床一看,原来昨晚我们睡着的时候,房子塌了。”李娟在《这样的生活》中这样写道:“也许妈妈说的对。那一天,当我们顶着寒流和巨大疲惫,走很长的一截路回家,哆哆嗦嗦推开门之前,房子已经塌了。”

在李娟的作品中,外婆、妈妈、牧民、酒鬼、孩童、牛马、骆驼、河流、森林,还有饥饿和寒冷,都在她笔下为世人一一展现开来。她用诗一般的句子细碎地描述着:养鸡、卖杂货、做裁缝、种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以及哈萨克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物。

在阿勒泰零下四十多度漫长的冬天,大雪堵住了窗户,房间阴暗。李娟得花整整半天时间,在重重雪堆中挖开一条通道,从家门通向院门,再接着从院门继续往外挖,挖了两三米就没力气了。漫长一个冬天,谁也来不了,一个脚印都没有,这个姑娘就开始写字。

在她的笔下,艰苦的条件都变成轻松的感受,“门缝里飘进的雪花,掉落在睡在门边木板上她的脸上,她还会起身探看门缝里又大又圆的大半个月亮。”贫穷本身没有任何浪漫可言,李娟只是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习惯而安静地生长。她说:“世上受苦的人很多,但大多都默默无语。大约越是悲苦的生活,越是得投身其中吧。自怨自怜实在是很丢人,很虚弱的事。”

柴静采访完李娟后,在自己的博客中感喟道:她像一切孩子一样。

贫苦孕育出的花朵

童年的李娟为了配合妈妈的流浪,一直不肯长大。

妈妈说:“你要是永远那么小就好了,从来不让人操心,上火车只需轻轻一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根本意识不到身边还带着个人。整天也不说话,静悄悄的。给个小凳就可以坐半天一动不动。困了倒头就睡,睡醒了继续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娟则说:“妈妈、妈妈,我只是为了配合你的流浪,才那样的瘦小。我为了配合你四处漂泊,才安静无声。”

幼年的李娟就这样,一会儿被妈妈拎回四川老家,一会儿又拎回阿勒泰。

李娟的父母是在新疆兵团长大的。“外婆带着年幼的妈妈去到新疆,是为了投奔已经生活在那里的大儿子,因为那几年老家没有吃的了。”

1979年,李娟出生在一个叫车排子镇的地方,这个镇子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驻地。

婴儿时期,李娟就被外婆带回四川老家,她在作品中记录了频繁来回往返于川疆两地的情景。在四川,她和外婆还有外婆的养母祖孙三人一起,生活在乐至县南街的一个天井里。

那是个怎么样的家呢?房子是年代久远的木结构建筑,墙壁是竹篾编的,糊了薄薄一层泥巴,面积不过七八个平方。老外婆的床支在角落里,李娟和外婆睡的床则白天收起来,晚上才支开。除了床以外,所有的家具是一只泡菜坛子、一只大木盆、一只陶炉,老外婆床下有几十个蜂窝煤球、十多斤劈柴,还有老外婆的木马桶,床边靠着她坐的竹椅,再旁边是一把小竹几、一只木柜子,此外还有一把板凳。外婆一直拾破烂赚钱,凡能塞点东西的地方,都塞满了从外面拾来的瓶瓶罐罐和纸头破布。endprint

当时的李娟从来不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好。她们住的那个天井里,其他人家差不多也都是同样的情形。大家都贫穷而坦然地生活着,沉默着劳动,仔细地花钱,能得到则得到,能忽略则忽略。她在欢乐的童年中奔跑,在对薄荷糖和兔子灯笼的向往中呼啦啦地长大。

她惟一的噩梦就是户口。每当老师说“没有户口的站到一边去!”她就在众目睽睽中站到一边,孤零零地远离大家。后来,她在《小学坡》中写道:我发现除我之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被抛弃了。

上中学时,学校拒绝接收她。“80岁的外婆努力地解释、哀求老师,四处奔走,到居委会开证明,到原校开介绍信,在学校一个劲儿地磨叽。”高一那年,新疆的妈妈失去一切,回到了四川老家,可做的生意却都赔了。“一家人没法在四川待下去了,决定再回到新疆重新开始。”

这次回新疆,家人带走了一切舍不得扔下的东西,锅碗瓢勺、坛坛罐罐,“大大小小十几个箱笼、背兜,上下火车的时候,一家人相当瞩目。”李娟直到现在也没能想明白,那么多东西,连缝纫机、锁边机、自行车这样的东西都带着,“咋弄回了新疆,还倒了那么多趟车呀!”

李娟转学到富蕴县二中,但家庭的拮据,让敏感而悲哀的她实在开不了口和妈妈要书本费,于是她退了学,开始跟妈妈学裁缝。在县城,她们的生意仍然很不好做,于是妈妈决定跟着乡下的哈萨克牧人转场。

20岁的时候,李娟到乌鲁木齐打工,当过地下服装厂的流水作业的缝纫女工、超市的售货员、声讯台的传呼小姐之后,认识了《丝路游》杂志一位负责人。

“我意外地发现了她写的那篇《马桩子》,开始关注李娟。”后来这位负责人请李娟去当编辑。“当年的李娟像一个受惊的鼹鼠,黑豆般的眼睛,藏在用胶布裹着的断了腿的近视眼镜后面,滴溜溜地转着。随时都处在警惕、观察、判断中。”

受到很多看过她早期作品的人的诸多肯定后,从1999年开始,李娟决定发挥她的写作特长,开始投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很快就开始出书了。

这是李娟并没有料到的。

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李娟的横空出世,深深触动了中国文坛的“神经”。作家王安忆说:“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王安忆给梁文道介绍了李娟的书。梁文道说:“朱天文又跟我说,她听了王安忆的介绍去看李娟的作品,她也觉得真的是非常的好。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话去评论她,但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最大的发现之一。”

作家舒飞廉则如此评价李娟:“她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

李娟自认为自己受影响最深的就是新疆作家刘亮程。“他对我,是一个启发,就是给我打开一扇门,而不是我顺着他的脚印一直走下去。”李娟说,刘老师性情淡漠、洒脱,文字却异常执着,黑暗而优雅,具有强烈魅力,曾深深影响过写作初期的自己,“至今,他仍是我真心钦佩的作者。”

李娟对刘亮程一直心存感激之心:“10多年前,我去编辑部投稿,惶恐又孤独。编辑部里有人问我,写的是什么?我回答散文。他说,散文给刘亮程。就这样,我开始了写作之路。感觉运气实在很好。”

2003年,李娟的第一本书作为乡土文学出版,刘亮程诚挚地推荐道: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2004年,李娟开始在《南方周末》《文汇报》开设专栏。

对于很多人说她是写作天才,李娟轻微地辩解:“我的写作有着漫长而明显的进步过程,我不是天才。再说,三十多岁的天才,也实在说不过去。”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说:“李娟重新界定了写作者的身份,那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

我觉得我是很华丽的写作

2003年,李娟开始在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工作之余陆续写出了一些文字,并贴到网上。渐渐引起一些网友的注意,得到了一些前辈的认可,最终在2010年获得出版机会,这就是《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为她带来了无数的荣誉和关爱。

对于自己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李娟笑着回应道:“都说我的文字很纯洁、很轻盈、很干净和真诚,真诚倒是我努力做到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不觉得我的文字有多么的朴素,我觉得我是很华丽的写作,一点也不朴素。”

2010年11月号《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专题中刊发了李娟的作品,随后她签约《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作品《羊道》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

在李娟的笔下,阿勒泰的生活很纯朴很美好,好像没有被任何现代化的潮流沾染的一种田园和游牧的生活,令很多读者为之神往。李娟说,其实在阿勒泰这么多年的生活里,也有很多愤怒的、失望的、伤心的事,“但是你想想,在哪儿能没有这样的事?人间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更多的我觉得那些所谓的让你伤心的让你失意的事情,它不重要,它很快就会过去,完了以后你能记住的还是这些让人感觉有希望的事情。”所以,她的作品避免去写“它只是让我本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对别人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在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5年之后,李娟辞了公职,又开始了动荡的生活,写作成了她主要的收入来源。《冬窝子》就是她与出版商签订的写作计划。

“《羊道》是我自己给自己写的,因为是我喜欢写的东西吧,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目标,原计划一年写完,结果写了好几年。以前在宣传部上班的时候,因为很想脱离那种生活,但要脱离的话,就得靠写作来维持生话,我得拿出作品来呀,于是每天努力地写,就写出了《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

对于全部作品都来自阿勒泰,会不会有一天让读者厌倦的疑问,李娟说:“我觉得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除非是我的文字里透出倦意了,否则别人怎么会厌倦呢?除非我喋喋不休地说来说去,可能也是我的问题吧,反正我尽量用不厌倦的心态去写。”

4月1日,《南方人物周刊》微博公布,李娟被列为2014中国青年领袖候选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勒泰李娟外婆
老虎萌萌的幸福生活
我应该在那里
破耳兔
阿勒泰的诉说(组章)
唠叨的外婆
让你动情的不止是冰和雪
外婆的钱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外婆回来了
程序框图题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