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芗城区委书记吴文团
芗城新一轮科学发展之路
中共芗城区委书记吴文团
芗城区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2013年7月芗城区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回顾历史,红色的光辉岁月历历在目。
这里曾成立福建历史上第一个中共省委领导机构。大革命时期,芗城就是福建省内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闽南地区乃至福建全省党的领导中心。1927年12月4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芗城的振成巷32号成立,统一领导全省党的工作。
这里是闽南地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区域。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今芗城区)。十分重视苏区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毛泽东,对拓展闽南苏区建设工作特别关注,亲自指导建立了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闽南苏区以漳州城(今芗城)为中心正式创建。
这里留下了众多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在中央苏区发展的高潮时期(1930年至1933年间),陶铸、蔡协民、曾志、邓子恢、王海萍等一批党的著名领导人先后被派到漳州城(今芗城)主持党的工作。作为当年中央红军进漳入驻的所在地,我党我军在这里进行了治党、治政、治军的生动实践,毛泽东、罗荣桓、聂荣臻、陶铸、杨成武、邓子恢、曾志、罗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从芗城走出去的著名的革命先辈有彭冲、高捷成等。
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1930年至1933年之间,芗城先后发生了漳州北乡“乌石农民暴动”和中央红军进漳。期间,芗城城乡数千民众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中央红军进漳期间,芗城为中央红军筹款一百余万大洋,筹集大批粮食、药品、布匹、胶鞋、红糖、食盐和大量枪支弹药,并运往长汀和瑞金,为中央红军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
光荣的革命历史为全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在建国初期,特别是1956年到1961年期间,芗城的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药品片仔癀、柴油机、食品罐头、香料、钟表、家具等生产企业相继建立,形成了初步的工业体系,产品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芗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芗城又迎来了发展黄金期。1985年撤市建区,芗城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1992年之后,芗城抓住机遇,开辟金峰开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到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区属)419.33亿元,规模工业产值484.4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1.64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2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0.83亿美元,外贸出口8.53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0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增长了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实现了质的飞跃。
工业支撑有力。规模工业企业186家,产值亿元以上的有29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有7家,三宝集团、正兴集团等大型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电子科技、特色家具、优质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汽车汽配、特殊钢铁两大战略产业的“4+2”集群,年产值达369亿元,其中两大战略产业产值均超过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5家,位居漳州全市第一。
建设家园
城市繁荣有序。城区面积由1985年的8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013年的36.16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51.4%提高到88.8%。2013年实施104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拥有年交易额超98.6亿元的43个商品市场,大润发、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品牌商贸入驻发展,形成新华西等6大商圈。
民生保障有力。2011年以来,对社会民生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累计达28.14亿元,占同期公共财政支出的58.29%,其中教育投入达7.94亿元,医疗卫生投入达4.28亿元。教育水平稳步提高,88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已经全部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卫生服务持续优化,千人均床位数5.2张,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我们还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
芗城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灯谜艺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等,生态与文化成为芗城的亮丽名片,吸引各方人士到芗城旅游观光和投资兴业。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以来,中央对加快福建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芗城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找准定位,科学谋划,全力以赴,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坚持一个定位,谋势开局。作为中心城区,芗城的发展定位是建设“首善之区,富美芗城”。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不低于全市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12%;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总量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5%,总量突破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累计投资总量突破1300亿元。
发挥两大优势,乘势扬帆。一是中心城区优势,着力在体制机制上因势利导,促进发展要素更多聚集芗城,推动更多项目落户芗城;二是原中央苏区县优势,认真研究对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争取更多上级资金和项目向芗城倾斜。目前,已先行谋划8大类、68个项目、总投资213.25亿元的对接发展规划。
打造三大平台,蓄势突破。实施“中心带动,西部突进,向北延伸”的发展战略,集中打造三大平台。一是漳州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盘活古城现有的特色资源,按照“风貌保护,文化激活,业态更新”的思路,加快植入新业态,全面激活古城区,带动市区中心繁荣发展。二是金峰开发区拓展提升区,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园区产业发展,引进高新产业和高端业态,打造实体经济的升级版,推进西部片区的产城融合。三是漳台文化产业合作区,依托陈元光文化园、林语堂文化园两大载体,深化芗台两地文化产业对接,打造芗台两地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拓展北部片区的发展空间。
芗城林语堂纪念馆
推进四项工作,聚势发力。一是基础先行。突出规划引领,主动对接漳州市总体规划,实行全域规划,实现“连片拓展、转型提升”,为跨越发展提供更好的承载平台。坚持改革驱动,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更加优良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路网提升,安排19个项目、总投资62亿元的道路建设提升工程,完善路网体系。二是产业转型。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三产向现代化、高端化发展,力争到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提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思路,推进园区专业化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发展,到2018年形成特殊钢铁、汽车汽配、农牧科技、优质食品、电子科技、特色家具等六大产业集群。三是城乡统筹。着力发展城郊型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统筹解决好城乡社会事业欠帐和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四是生态宜居。坚持项目带动,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十大工程、100个项目的建设步伐,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芗城。
铭记历史,苏区精神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珍惜成绩,自豪而不自满,决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芗城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首善之区、富美芗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