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的“诊”与“治”

2015-01-09 20:09张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偏差措施教育

张锐

在教育过程中,谁都希望学生顺顺当当,不出现任何问题,自然也就省心省力,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学生的成长实际上是不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正确的教育态度不是学生不出现问题,而是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问题,然后科学、有效地处理问题。

一、看待问题的视角

要想正确地看待学生的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问题”。笔者认为,所谓问题就是与教育要求或科学的认识有偏差的事情。把与教育本质要求偏差的行为看作问题,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育目标是无法量化或作为评价标准的,必然要以人的理解并细化为培养目标、具体目标等可操作的标准。由此,“问题”的理解又呈现出了两种视角:一是行为本身确实偏离正确的方向,需要教育、引导乃至纠正的,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成长方向。二是评价标准出现了偏差后的“问题”,当衡量学生行为的尺子出现了偏差,必要的要素无法衡量,或所确立的标准是错误的、偏差的,此时,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在评价者看来也是问题行为,当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评价、判断乃至采取相应的措施时,不仅不利于纠正问题,反而将学生引向了成长的反面。因此,看待问题以及理解问题的视角反映着教育者的理念和水平,影响着后续的教育行为和效果。

教育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好,就会被判定学习不努力或者学习能力不够,这肯定是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是需要纠正的问题,但是从教育的特点来说,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性,什么样的成绩是适合学生的,是有价值的,无法有统一的标准。以此判定标准确立的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教育者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其是否需要教育引导,不能仅仅凭着经验或者惯常方式就能确定问题的危害程度,要在教育生命建构的视域中看待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乃至各种要素,并在生命成长的视角下判定某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进而针对某种行为问题进行教育引导才有其必要性。

有些行为方式在不上学的孩子身上并不一定是问题,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发型,但在教师眼中的同龄学生身上就成了问题,是因为在校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还是教育的环境中需要更多的引导?恐怕事情不是行为本身这么简单。行为是否有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在教师看来并不一定是问题本身的实际程度,而是因为教师自身的偏好和职业特点决定的。这些不是问题的行为被看成问题,是因为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教师的成绩必须借助于学生主体的努力才能实现。在无法确保有效激发学生动机的情况下,教师最为方便的做法是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必然要控制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方式,以切实减少所谓的无效时间,延长学生可能的学习时间。在教师和成人的认识中,学生留长发需要梳理,会耽误学习时间。尽管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分关注的问题,但在这种偏差的认识下成为了校规、班规中所不允许的行为,自然留长发就成了教育需要纠正的问题。

教育本身不是单纯的行为训练与矫正,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有效的教育一定是眼中有“人”的。因而,面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应只是针对行为本身,应从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视角分析,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用简单的标准孤立地判定行为问题,无论教育的针对性多么强,最终问题的解决多么“有效”,都是值得商榷的。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整体看待学生问题表现的理念,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学生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是其个体、外部环境和有关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学生生存的环境,产生不良行为的条件,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

1.正确判定需要矫正的学生问题

学生需要纠正的行为问题依据并不是数据上的严重程度,而是从行为本身的情况和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判定的。教师希望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其心愿是好的,但教师受制于时间精力乃至教育水平,现实中的操作是困难的。况且,这种教育的理念是把学生当成缺少自主性的产品对待的。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在自我调整和自主处理一些自身遇到的简单问题后,不仅能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笔者认为,当学生出现一些单纯性的、非原则性的偏差行为,如偶尔的迟到、逆反情绪和冲突行为,并不一定需要教师一大通的说理教育,过分的说教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此时,教师的忽视或者简单的暗示,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审视问题,从而正确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行为方式,从学生成长的视角看,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面对需要纠正的问题恰当采取措施

不少教师习惯针对学生的具体违纪行为采取惩戒措施,似乎这样就是科学的、有效的措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行为问题本身只是学生内在需求的表现,简单的问题纠正并不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习惯于上课捣乱,这种行为会影响到班级秩序和教学,教师需要及时处理好这类问题,当学生是为了获得教师的注意而采取这种行为时,此时教师的批评乃至其他的处理措施,都会让学生预期的结果得到满足,反而会强化其行为表现,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面对学生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针对行为表现采取措施,要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的办法,否则,针对问题行为的控制虽然表面上起到了控制的作用,但最终的结果却并不理想。

3.在理解和潜能的视角下对待问题学生

学生在缺少社会支持的系统下,常常有更多的抵触和负面的情绪,他们会以各种极端的、不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和价值满足。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些行为违反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管理的效果,自然要受到制度的惩罚,教师也会以强制的手段和严厉的措施来围堵、惩罚学生的行为。其实,从学生生命存在的视角看待某些行为存在的合理性,以理解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行为表现,往往更有利于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帮助措施。比如学生为什么会逃学,是为了摆脱学业失败,摆脱缺少尊重和成就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上的痛苦等等,他们这样是为了回避父母的指责、抱怨,也为了避免目前以学业成绩排序带来的挫败感,这种做法虽然是不当的,但对于学生摆脱目前的困境以及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安慰是有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逃学行为的处罚并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从理解、接纳的角度关心和帮助学生,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学生有了生存的意义。正如诺丁斯所说:“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从教育过程看,教师尽管没有针对逃学问题采取直接的措施,但学生的逃学行为会逐渐减少或者避免的。

教师在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基础上,应该重视对学生发展心理和基本心理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把握和尊重我们的教育对象,这样,无论面对学生的何种问题,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就不会是简单的纠正行为,而是出于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尊重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持,这样,教育才会走出教育技术性操作偏差。从人的潜能和生命的视角考量和选择每一种教育措施,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预期的,也是民族发展所必须的。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偏差措施教育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50种认知性偏差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加固轰炸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真相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