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宏,陈崇荣,徐军
(解放军理工大学 a.野战工程学院,b.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环境构设探析
雷宏a,陈崇荣b,徐军b
(解放军理工大学 a.野战工程学院,b.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实战化训练环境是开展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的重要依托。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必须着眼于信息化战争发展要求,积极构设实战化地形环境、复杂天候电磁环境、残酷的交战环境和模拟对抗态势环境。
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训练;训练环境
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是按照实战要求、贴近作战任务、模拟实战环境、落实实战标准的针对性训练,是开展联合训练、军兵种训练和综合演练的基础性训练。实战化训练环境是开展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的重要依托。信息化条件下提升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水平,必须着眼于信息化战争发展要求,积极构设近似实战的复杂训练环境条件。
《孙子兵法》强调“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可见正确地选择和利用战场的地形条件,往往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古代战争相比,由于远程打击手段和机动方式的增多,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行动受空间距离和地形条件的制约程度有所降低。但不管战争形态如何演变,地形环境仍是未来复杂战场环境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实战化训练的基础在于落实实兵、实装、实弹、实爆、实通等课目,让官兵在“准战场”中摔打磨炼,获取“战场”经验,提高战场适应能力;关键在于有一个酷似逼真的处置现场,让官兵与“形神兼备”的“对手”在险恶复杂环境中“交战”[1]。
构设实战化训练环境,首先就要从地形环境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既定地形。现有的单兵综合战术训练场、射击训练场和营区附近的地形,官兵相对比较熟悉,一些基本的课目训练在这些既定的环境中开展,有利于官兵快速掌握训练内容,扎实掌握基本训练技能,更快地提高军事基础训练水平,为之后的合同训练、综合演练等更为逼真的实战环境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结合具体课目,充分利用单兵综合战术训练场、射击训练场和营区附近有利地形,构设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环境。二是改造现有地形。采取增加地物、改变地貌、改造地形、营造氛围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的战术训练场地进行改造,确保训练场地基本满足实战化训练需要。在改造地形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贪图安逸、怕苦怕累,防止将训练环境向生活环境改造的倾向,必须紧贴可能作战区域、天候、时节的特点,着眼于从难从严、练苦练累的要求来改造训练环境。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组织的“精武杯”对抗比赛(以下简称“精武对抗赛”)中,就专门设置有依托竞赛场地原有地形地貌改造的通过障碍训练课目。将现地改造成由土崖、土坎、矮墙、独木桥等自然障碍物组成的300 m障碍场地,通过土崖时还要求必须借助绳索,增加了训练场地的复杂程度。三是注重选择陌生地形。未来的作战战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逼真的实战化训练场地与未来战场的地形环境也会有差异。构设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地形环境,不仅要使官兵熟悉基本的地形环境,更要注重提高官兵对不确定性地形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在利用、改造现有地形、熟悉基本训练环境的基础上,经常选择陌生的地域开展训练,本身就是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的内在要求。陌生的地形环境对官兵的反应速度、适应性、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充分利用营区周边训练资源,不断变化选择山林沟壑等生疏复杂地形,适当加大地图使用、野战生存等军事基础课目训练的难度,官兵经过训练能够提高对未来作战更大的战场适应性。
利用不良天候发动战争达成突袭效果,掌握制胜先机,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中屡见不鲜。如何在战争中充分利用复杂天气条件改变战场态势,历来是体现战争指导者指挥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交战中会产生大量的通信和网络电磁信号,在传统的天候环境条件中更增加了复杂的电磁环境因素;同时,随着人类影响、改造天候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军事强国甚至可以使用技术手段改变天候气象条件,造成有利于已而不利于敌的天候、电磁环境。因此,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的变化,加强复杂电磁、天候环境构设研究和演练是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必须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
开展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积极运用多手段创设复杂天候、电磁环境。一是抓住不良天候构设训练环境。要利用自然的雨、雾、冰冻、大风等不良天候,营造恶劣的实战环境,进行野战生存、步枪(轻机枪)应用射击、地图使用、观察报知与指示目标等课目训练,使训练条件更符合实战要求。例如,解放军理工大学组织的暑期强化训练中,就注重酷暑天气条件下进行步枪射击课目训练,大雨天气条件下进行长途奔袭训练等。二是利用夜暗天气构设训练环境。对于有夜间训练要求的军事基础训练课目,如,按图行进、步枪(轻机枪)和火箭筒夜间射击等课目内容,可采取调整或增加夜间训练时间等方式,加大夜训的难度和强度,增强受训者的夜战技能。对于无夜训要求的课目,如手榴弹使用等,在加强各种安全教育措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在夜间进行训练,能增强受训者适应夜间作战环境的能力。三是采取多种手段逼真构设电磁环境。通过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研制与敌军主要电子设备性能相近、作战运用相同的模拟装备器材,把武器装备的电磁信号特征逼真地模拟出来,把战场电磁态势逼真地设置出来,使无形的复杂电磁环境变成感受直观、特征明显的电磁信号,使受训者能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切实打牢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的基础,提高适应未来电磁战场的能力。四是利用人工措施构设训练环境。采取多种手段如人工喷洒水雾、施放烟雾、浇灌湿地、发射多频段电磁波干扰等方式,营造不良天候、电磁环境下的应用射击、观察报知、协同通信、战术基础等课目内容的训练条件。
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的本质就是将训练场向战场逼近、竞赛向竞胜逼近,实战化训练是军队走向实战战场的最后一道“关口”[2]5。然而,战场角逐,不是一般的体育竞赛,往往伴随着惨烈的伤亡。未来信息化战争并未改变其危险、紧张和残酷的特性,流血牺牲会对官兵心理产生极大冲击,进而可能导致畏惧死亡、恐惧战场、精神压抑等精神和心理问题。因此,塑造官兵适应战场的心理素质是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美军为增加战场环境的残酷性和逼真度,甚至聘请好莱坞制作人和特效技师,模拟战场逼真的惨烈和血腥场景,使受训者在胆战心惊、毛骨悚然中磨砺心理素质[3]。我军要提高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水平,提高官兵的心理过硬心理素质,必须在构设残酷交战战场环境方面下功夫。
一是运用实战武器装备烘托实战氛围。广泛采取实打实爆烘托、实弹实投造势、实兵实装显示和实物器材模拟等多种方法,设置和显示炮火拦阻、火力封控、核化生物武器袭击等近似实战化训练环境。例如,精武对抗赛中,依据训练场地地形,由前沿至纵深选定多道具有一定正面和纵深的轻武器射击线,分别设置身靶、半身靶、机枪靶、火箭筒靶等各类靶标,在靶标附近运用空爆弹营造“枪林弹雨”的实战氛围。二是综合运用制式器材模拟对抗环境。利用上级配发的单兵对抗模拟器、模拟三角锥、铁丝网、班排电台等制式器材,设置残酷的交战环境、激烈的对抗环境和复杂电磁干扰环境,把“敌”“我”双方的对抗行动态势逼真地展现出来,增强训练的战场实战效果。三是制作、利用训练场简便器材增强实战效果。充分发挥参训官兵的聪明才智,着眼“隐得了、藏得住、防得好”,根据不同课目训练需要制作电磁干扰模拟器、伪装蓑衣等器材,或利用现有的灯光音响设备和训练场周边的枯草、树枝、草皮、岩石等现有材料,进行伪装和设置假目标等,从而使军事基础训练更符合实战要求。在2014年精武对抗赛设置的战术基础与防护课目训练中,就运用了激光模拟交战系统,学员姿势高出低桩铁丝网就会被激光模拟装置击中而淘汰,模拟出实战时的战场环境氛围。此外,在组织单兵综合演练和对抗比赛中,我军也可以借鉴美军的做法,运用电影特效和场景营造的方法,模拟“硝烟迷漫”的逼真战场环境。
战场态势感知,是作战部队对战场空间范围内的敌、我、友各方兵力兵器部署、武器装备和战场环境等信息的全面实时掌握的过程[4]。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使用,使未来交战双方的对抗呈现出明显的体系对抗、认知对抗的特点。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上,已不仅仅是单个士兵、平台对抗,在后面总有一个巨大的体系在支撑着;一个士兵的背后不仅有空中、海上和陆上等各种远程火力的支援,甚至单个士兵本身就是整个战场上由卫星导航、预警侦察、地面雷达等组成的战场态势信息网的一个数据“终端”。近十多年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拥有强大信息优势、良好战场认知能力的一方,就会扫清战争迷雾取得战场主动权。战场态势感知的认知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胜优势。因此,军事基础训练的实战化,必须着眼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要求,树立信息主导的思想,必须向技术借力、以对抗增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设信息化的战场模拟态势及对抗环境,提高官兵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和态势认知能力。
一是利用现有信息终端构设。主要是通过北斗指挥机、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等现有信息通信设备,利用口述或文字赋予的方法,以文字、图表或图像的形式,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构造一种实时的战场态势感知环境。二是利用网络环境构设。借助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利用网络的互联互通功能,把分散的人员通过网络手段联起来,展开战术基础、定向越野等基础训练的联网式指挥协同训练,给受训者以网络化的实战环境,在网络化环境中提高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的网络生存和协同的适应能力。三是利用模拟侦察手段构设。采取制作音响模拟实战背景、设置蓝军摸拟对手、制作漂浮物模拟飞机、设置图板模拟实物等方法,大力营造“敌”“我”双方行动态势感知环境,形成实战化训练的氛围。
[1] 赵继东.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的再思考[J].国防大学学报,2012(5):80-82.
[2] 吴亚男.实战化训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5.
[3] 胡坚,孙冬,田东.探析军事训练实战化的运行机理及实现路径[J].中国军事科学,2014(1):88-95.
[4] 王继泉,张彦峰,王海春.装甲兵实战化训练环境构设方法研究[J].装甲兵学术,2013(6):9-10.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Environment in Military Basic Training
LEI Honga,CHEN Chongrongb,XU Junb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Field Engineering Academy,b. Command Officer Basic Education Academy,Nanjing 210007,China)
Train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Military basic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in information ages should be with a view to information ages, designinga warfighting-oriented terrain environment, complex weather and electromagnetism environment, cruel war environment and simulating condition environment.
military basic training;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training environment
16711300(2015)01009203
20150107
雷宏(1964—),男,广东台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军事教育训练。
G873
A
注:本文获2014年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学术研讨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