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曾利明 王舒颖
国防科技工业要成为高技术的凝结点
——访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
□ 本刊记者 曾利明 王舒颖
记者:近几年,国防科技工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视野,中央领导同志也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您如何看待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形势?
胡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现在的国防与那时已有了质的不同,从人才队伍、设施装备、技术工艺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已形成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不仅全部是自主建立,而且可以拿到世界上参与比较。这对于建设强大的国防至关重要。国防科技工业的使命就是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这是重点。
强军必须强国防,国防工业是支撑。没有国防工业,就没有强军的基础。与此同时,作为战略性前沿领域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成为高技术的凝结点,在参与国际博弈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应推动这一领域的高技术、高水平产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我们有些国防科研项目立项受到质询,就是因为研发的新技术未能及时进入社会经济生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得到公众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如果每项新技术、高技术产品能够及时转化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就能促进军民融合,推动国防科技良性发展。
特别是在人口少、环境差的区域,更应运用高技术支撑开展服务。比如,我国西部地区人少地多、环境条件差、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利用我们的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组合成综合监测网,提供地理状况、人口流动、交通导航等信息。这就是综合利用国家现有资源和能力,为经济社会做更大贡献。国防科工局应在这一方面积极主动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记者:本届两会您的议案是否也与探月工程有关?
胡浩:是的。作为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2020年将完成全部计划,之后如何利用探月工程形成的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和管理模式,继续开展走向深空的技术探索,是我提出的一项新议题。
虽然我们已到达月球,但对它的认识还差的很远,还需要做更多工作深入了解、探索利用月球的途径,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使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深入、完备,为我们的深空探索提供技术准备。为此,需要进行这方面工作的论证。从发展方向上看,采取重大专项的模式对国家在短期内实现比较明确的目标是非常好的方式。这对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特别是综合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记者:实施探月工程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您如何看待创新?
胡浩:我们对创新的定义不应局限在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探月工程创新主要体现系统目标上。航天是高风险的行业,国外月球探测成功率不到50%。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利用系统创新和成熟技术,争取更高的胜算。
嫦娥工程载入返回试验实现了第二宇宙速度载入,完成从月球轨道返回,把我国航天速度提高了一个层次,这本身就是创新。为了适应第二宇宙速度研制新材料,完善提升测控设备,健全测控网,完成月球上采样任务过程复杂,这都属于为实现目标进行的成功创新。
此外,创新驱动的核心是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的核心是科技。如何把科技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展现科技实力,是国家能持续发展的核心。作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应把航天、国防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向经济社会领域转化,全力支撑国家发展。
记者:探月工程产生的综合效益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浩:航天卫星研制带来的技术突破带动多领域的技术发展。探月工程研发的传感器系统,已经应用于安防系统、铁路信号系统。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发的许多设备仪器、以及医用金属材料,90%是因为航天需求推动而研制出来的。
高技术一定会凝结成高技术产品,要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立转化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技术成果转化出去。我们的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卫星这些航天科技成果已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但把中间的技术转化成为产品,向经济社会领域辐射带动,仍存在很大差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主要是政策和机制问题,比如专利持有人没有明确责任,缺少相关的考核机制。逐渐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探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计民生,也是我目前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希望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建立起军民成果相互转化体系,把军品研制成果迅速向民用转化形成产品,以至形成产业。好的民用成果也能向航天包括军用领域转化。这需要建设平台、政策支撑,也需要中介机构提供支撑服务。
记者:去年两会您曾经提出关于航天立法的建议,目前此项工作进展如何?
胡浩:中国航天发展到今天,对立法需求已十分迫切。无论是日益增加的航天活动,还是对外交往合作,都迫切需要法律依据。目前《航天法》已被全国人大列入立法项目,进入调研阶段。《航天法》将规范国家航天发展各方面的关系,明确参与航天活动的准入条件、法律责任以及空间飞行器意外灾害处理标准等。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都已达到较高水平,可进入包括航天的任何领域。有了法律保障,无论是军是民,只要产品能达到质量要求,满足系统可靠性的技术要求,都可以参与航天领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