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华夏之光—洛阳桥

2015-01-09 08:44张娜
军事文摘 2015年2期
关键词:造桥海潮贝类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华夏之光—洛阳桥

小编的话:在这个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让后人敬仰至今的科技发明。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在东郊晋江、惠安两县交界处的洛阳江上。整桥都用花岗岩筑成,气势雄伟壮观,是反映我国古代造桥技术和艺术的代表作品。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桥基层十分容易被摧毁。造桥工匠采用了一种直到近代才为人们所熟知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同时工匠们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利用海潮涨落的高低位置,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牡蛎如何固定桥梁?

造桥工匠们发现,海洋里生长着许多贝类,它们张着两片壳,一片壳可以自由闭合,另一片壳则粘附在岩石或别的贝壳上。这些贝类通过分泌一种黏性物质将壳粘附在岩石上,以此来固定自己,防止被海潮卷走。贝类生长繁殖迅速,经过不断的堆积后会在桥基和桥墩周围形成密密麻麻、结结实实的“贝壳水泥”,把桥墩和桥基紧紧结合在一起。

(图文:中国科技馆 张娜 提供)

猜你喜欢
造桥海潮贝类
“长”出来的珍宝
从造桥说起
在海边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贝壳帮忙来造桥
爱你最后的方式
吃扇贝要去肠腺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
造桥机节段拼装64m简支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