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川
大中城市一般人口密集、科技发达、高校众多,是征兵工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许多征集难题出现早、涉及广、影响大。调查显示,相对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目前,大中城市“当兵冷、征兵难”问题更加突出,完成征兵任务普遍困难,其中主城区征集形势尤为严峻,且有向郊区蔓延趋势。究其原因,既有法律政策的缺陷、也有制度措施的空白,既有客观现实的矛盾、也有主观人为的问题,既有领导指导的乏力、也有基层落实的不足。这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多方问题总量叠加、多重矛盾逐渐积累的结果。近年来,江苏省注重加强和改进大中城市征兵工作,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和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全省征兵工作发展。
认清形势强责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征兵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适龄青年总数逐年减少、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总量依然很大,征集高学历青年是大势所趋;二是适龄青年加速向大中城市集中,各类院校已经成为高素质兵源聚集区,到高校挑选兵员是必然选择;三是适龄青年思想观念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参军入伍已不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选择,增强政策吸引力是当务之急;四是信息技术广泛普及,运用网络平台管理兵员资源的条件已经具备,实行网上征兵是发展方向;五是强军梦支撑强国梦,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需要征集更多高素质青年入伍,量足质优完成征兵任务是基本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征兵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江苏省各级坚持以对党、国家和军队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把征兵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始终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来落实,作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来履行,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推进,做到了眼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转变思路促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引领方向。面对征兵工作大环境、大背景的显著变化,江苏省紧跟形势、因势而变,在工作理念上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面向社会找兵员向聚焦院校选兵员转变,充分利用全省丰厚教育资源,以高校为征兵主阵地、以高学历青年为征集主群体,努力使潜在优势转化为征集优势和质量优势;二是由单纯提高优抚标准向系统完善兵役政策转变,积极构建上下衔接、配套完善的征兵工作法规体系,着力打造鼓励入伍、服务在伍、安置退伍的闭合政策链路;三是由兵役机关“单打独斗”向军地领导、职能部门、各类院校齐抓共管转变,真正把政府的主导力量、职能部门的主抓力量、街道社区和高校的主体力量凝聚起来,实现军地上下“同频共振”;四是由运动式、粗放式、传统式向常态化、精准化、网络化转变,坚持常抓、细抓、深抓,推广运用信息手段,普及开展网上征兵,切实提高征兵工作质量效益。实践表明,实现了这“四个转变”,就选准了突破困境的发力点,就把握了改革创新的基本点,就找到了质量效益的增长点,也就牵住了征兵工作的“牛鼻子”。
扭住重点求突破。坚持把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作为征集重点,向教育要人才,到院校选兵员,主要是抓好两类重点对象征集:一类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另一类是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生。目前,江苏省共有133所普通高校、939所高级中学,每年毕业生分别为53万人、73万人左右,把这两类对象发动起来,既确保完成征兵任务、满足部队建设对兵员文化素质的要求,又最大限度降低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业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为抓好大学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江苏省重点落实了“四个举措”:一是会同省教育厅等单位出台《江苏省高校征兵工作实施办法》,推动高校征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吸收高校为征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高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健全高校武装部并赋予征兵工作职能,抓好宣传发动、兵役登记、网上报名、初检初审和确定预征对象等工作,配合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四是直接向高校下达征兵任务,征兵成效纳入高校年度和就业工作考评,使“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区分地区抓指导。大中城市各级各类学校众多,但往往地区分布不够均衡。江苏省根据地、市高校数量和分布情况,区分“三类地区”实施分类指导,即:高校密集区、高校较少区和高校空白区。有的城区为大学城所在地,高校数量众多,大学生兵员潜力比较丰厚,属高校密集区;有的城区高校数量相对较少,且多为学生主体外迁后的高校本部或研究生院(以南京大学为例,本部在南京市鼓楼区,分校在南京市栖霞区的大学城,本部主要负责办公和科研,学生主要是研究生,符合征集条件的本科生均在分校),学生资源有限,属高校较少区;有的城区基本没有高校,以高级中学(含职高、中专、技校)为主,属高校空白区。为此,江苏省在工作指导上,统筹调配高校资源,将高校密集区中部分分校资源调整到其本部所在城区,大学生统一在本部所在城区报名应征,实行部(人武部)校(高校)挂钩、条块结合、对应管理,解决高校密集区“征不上”、高校较少区“征不到”问题。调整后,高校密集区和高校较少区以大学应届毕业生为征集主体,在校生为补充,高校空白区重点抓好高中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征集,真正实现高校征集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最优化。
夯实基础保质量。准备工作的成效决定征集兵员的质量。准备工作必须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确保征兵任务顺利完成。为此,江苏省重点是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精细化调查登记。每年结合第一季度民兵预备役整组,扎实开展潜力调查和兵役登记,切实把辖区内就业待业、在校读书、外来务工、出国留学和人户分离等适龄青年数量、质量及分布情况登记全、统计准。二是常态化宣传发动。常年在省、市、县报刊和电视台开辟征兵专栏、在政务(校园)网开设专题网站、在微信微博开通公众平台,定期开展“征兵宣传周”“征兵宣传月”和“征兵宣传校园行”活动,切实营造“依法服兵役、建功在军营”的浓厚氛围。三是长效化管理服务。加强预征对象管控,简化高学历青年报名登记、体检政考、优待安置办理和学费补偿程序,组织“一站式”服务征兵工作试点,积极探索简便、快捷、高效的征兵工作新模式。四是机制化追责问效。充分发挥征兵工作考核问责这个“指挥棒”作用,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真正使法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完善政策闯新路。征兵热不热,关键在政策。为破解“当兵冷、征兵难”问题,江苏省对现行地方性法规政策进行调整完善,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退役安置工作。借鉴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做法,及时修订《江苏省征兵工作条例》,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如,在公务员招录、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拿出一定指标,定向安排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到专武干部、人防、警察等岗位;士兵退役后,报考本省非定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全日制高等学校,初试成绩加分;允许退役士兵省内异地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即参军的大学生退役后参加招录招考招工时应当等同于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鼓励出台个性化政策。鼓励南京、无锡、徐州、苏州等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制定符合时代特征、体现自身特点、具有创新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引导其他地、市结合实际,出台有个性、好操作、能落地的地方行政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