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南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亮点纷呈
文|王 南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2014年11月10日晚,北京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演出庆祝APEC会议召开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一年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
改革是201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目标就是要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宪法意识渐入人心,宪法精神广泛弘扬,依宪治国终于从梦想走向了现实。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共首次在中央全会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把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单独二孩”给大量中国家庭带来更多的选择
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中国社会的独特标签,而这一标签从2014年起已经终结。1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随后各地相继跟进,目前,浙江、江西、安徽、天津、北京、广东、内蒙古、海南等省份已落实“单独二孩”政策。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放开“单独二孩”,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将逐渐告别“421”模式。而养老、社保、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随之被大量讨论,“单独二孩”能否成为中国社会活力的新来源,需交由时间检验,但将给大量中国家庭带来现实与精神上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已是不争的事实。
“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在多个地方实施,效果如何,从各地给出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二。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申请“单独二孩”已经连续数月下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警示,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非常接近“低生育陷阱”,呼吁尽快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渡,这一论断引发关注。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马雪松认为,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还有更多的后续工作要做,要让改革红利落到实处。“单独二孩”再育妇女有不少已属高龄产妇,妇幼健康服务压力增加,城市医疗保健机构面临更大挑战。
2014年12月13日,新中国第一个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这是上海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一个新步伐。此前9月份,上海还产生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很大程度上从“静态”的立法转向“动态”的司法,让写在纸上的法律转化为社会生活中的程序和正义。司法体制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根据中央关于重大改革事项先行试点的要求,上海等6个省市先行试点,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积累经验。此后,上海等地一马当先,在司法人员“员额制”、审判责任制、法检机关人财物省以下统管等方面开始改革“破冰”。
民生向来是政府改革的重点领域,而户籍改革则是“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户籍改革步伐加快。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明确了户籍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原则。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制度的意见,终结了沿续半个世纪的“农业”与“非农业”二元户籍。临近岁末,居住证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可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享有的多项权利。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突破不断,配套改革正渐进式推进。一纸户籍不再成为身份羁绊,为社会释放的创造力量也将不仅仅停留在纸面。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户籍改革改变户口只是“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是“实”。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能把城市落户与放弃农村承包地与宅基地挂钩,不能把公共服务与户籍人口挂钩,只有真正做到权利平等,才能让更多进城农民工稳定生活在城市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城镇化,在13亿人口中,46%的人仍生活在农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根据《规划》,中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APEC北京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欢迎制定《APEC预防贿赂和反贿赂法律执行准则》,到中美领导人同意共同打击各类跨国腐败犯罪活动,再到G20会议通过反腐行动计划等,中国大力推动和参与反腐败国际合作,境外反腐追逃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全面张显,中国与国际反腐大网越织越密。
2014年,中国政府重拳反腐,掀起查办贪官污吏的“暴风骤雨”。7月22日,公安部部署“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先后从60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外逃经济犯罪人员428名。
2014年以来,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栏目中就公布了500多名官员被调查或处理的消息,其中副部级以上便有40余人。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大老虎”的落马,以及部分地方“塌方式腐败”、“小官巨腐”等屡被提及,凸显了中共“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反腐追逃等多领域的合作,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腐败治理的巨大成就,也表明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与中国进行制度协作的共同愿望。中国的反腐已融入世界反贪战的大格局。
2014年12月13日,河北秦皇岛社区市民手托着蜡烛为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默哀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铭记历史并非是为了延续仇恨。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3日,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当天,南京全城鸣笛向77年前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表示哀悼。对此,境外华文媒体分析称,此纪念活动的首要目的在于用爱国主义凝聚国人,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重视,也是出自对南京大屠杀否定论者的警戒。
2014年以来,中国抗战相关纪念活动呈现“罕见高规格”,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席了相关纪念日活动。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回望沉痛历史,汲取血的教训,宣示着中国在向世界释放善意的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底线。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为了强化中国的重要立场和观点,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秩序不能颠覆。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空前活跃。21个经济体领袖到齐,加拿大总理哈珀、日本首相安倍和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也都束装赴京。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最受世界瞩目的一次国际会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由此展现出的实力、决策力和动员力,令人叹为观止。
亚太在倚重中国,中国在过去13年中也越来越融入亚太。对于中国在APEC中发挥的作用,曾推动中国加入APEC的全国政协委员张蕴岭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成为支撑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开放,这和APEC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国不断提出倡议,例如,金融危机后,中国提出进行金融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APEC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倡议。
与13年前上海APEC会议相比,2014年北京APEC会议在议题方面有了许多创新,显得更加具有建设性。2014年全年,APEC经济体共提出超过100项合作倡议,其中50多项是中方提出,中方还首次倡导在APEC平台上开展全球价值链、互联网经济、城镇化这些新领域合作。
APEC会议留下的,除了达成的各项成果,还有令人称赞的蓝天白云。在“APEC蓝”的背后,是华北地区采取的系列史上最严措施保障。然而,APEC过后不久,雾霾连袭北京,“APEC蓝”让饱受雾霾困扰的中国人意识到,治污并非只能被动地“等风来”,政府有能力、有决心治理污染。
或许没有什么能像高考一样在中国每代人心中都占有如此重要分量,高考改革牵动千万中国家庭的神经。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同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等多项措施直指教育不公和制度积弊。考试招生制度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和命运,2014年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启全新篇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教育不公主要表现在不同省份高考进名校的比例相差悬殊,不同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不同,城乡学生上学机会不同,分配招生计划指标不同。教育改革直指这些教育不公和制度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