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 书
羊年说羊
文 赵书
“羊 ”与“祥”有相通之典、与“阳”、“洋”有同音之缘、与“善”有相关之情、与“八”有顺居之位,乙未年是个充满希望和朝气的好年份!
2015年是乙未年,生肖为羊。羊为哺乳动物,生有对角,属反刍类,有绵羊、山羊、羚羊、黄羊、盘羊、岩羊等多种。在十二生肖中,与地支“未”相配,顺居第八位,因此在餐饮业有“羊八爷”之俗称。乙未年是黄帝纪年4713年,在《六十甲子纳音歌》中“甲午乙未沙中金”,为金羊年。民间民俗楹联“老马识途终有益,羔羊跪乳最多情”。在干支中,“乙”是天干第二位,代表种子已经出土发芽向上伸长;在地支中,“未”是笫八位,代表万物已成,有了滋味。因此乙未年从字面上意味着事务已破土伸枝,特性已经形成。提醒人们在处事中要顺从规律,仔细耕耘,才能为全年丰收打下基础。金羊年,是吉祥之年。汉字古文字中,“羊”与“祥”相通;“羊”与“洋”同音,是心满意足“洋洋得意”的样子。古代把“吉祥”多写成“吉羊”。而“羊”又与“阳”谐音,因此又有“三阳开泰”之吉语。“羊”的生肖歌为:
未羊清和是老八,吉祥如意事业发,五羊衔穗风光美,跪乳孝行堪当夸。
未羊清和是老八。“马驰率风,羊致清和”,当午马扬蹄而去,未羊款款来临之际人们喜欢以这句话应景。羊是温顺平和的食草动物,在六畜之中,羊是人类除狗以外最早驯养的家畜。远古时期,羊是人类衣、食、住、行物资的主要来源。羊与人类生活密切,因此有许多雅称、俗称。如:因山羊颔下有须,于是羊就有“长髯主簿”之称,此外,羊还有柔毛、少牢、雨工、膻根、白石道人、饩牵、细肋、青鸟等称呼。这些称呼虽然有的只是偶见于诗词,但依此可见人们对羊是多么喜爱,依赖程度多深。人们常说“万事一(衣)为先”,这里既是讲数字排列顺序,也是讲人(尤其是北方)生存的要素。在远古时代,人类七天不食才饿死;在寒冷的滴水成冰的“三九”天气中,一个小时不穿衣服,就会冻僵。羊在六畜中是唯一的不但皮可制革,毛可擀毡并能纺纱织布的动物。用羊毛制笔书写文字,使书法成为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羊在古代游牧民族是人的财富象征,生活资料的来源,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以羊为主题的古代艺术品丰富多彩,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生肖羊是清心寡欲、心态平和的象征。十二生肖虽然只是记载时间的符号,但在岁月流转过程中不断给人以生命的体验,形成生肖文化特色。羊年给人的启示是,经过万马奔腾的马年后,十二生肖年进入第八年,“羊致清和”。清和之年,需要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在精神上提出对“美”的追求,而在汉文字中“羊”与“美”相关。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羊》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意思是说,羊肉好吃,故在六畜中主要供人食用。羊肉又是非常可口的,这从“馐”、“羡”两字的本义及引申可以看到这一点。随着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羊人为美”的说法,于省吾先生在1963年1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撰文指出:“早期美字象‘大’上戴四个羊角形,‘大’象人之正立形。”在中国的古代传说《山海经》中,有许多半人半羊,或一半为羊、一半为其他动物的神。如“东次三经”:“凡东次三山之首……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道教乙未年的生肖太岁杨仙,也是羊面人身,他的神像供奉在白云观的元辰殿中。传说中的教先民种植庄稼的后稷也与羊有关,其母姜塬生子后稷曾把他遗弃陋巷,幸有牛羊自动前来喂奶,后稷才得以生存下来。在西方《圣经》故事中,耶稣诞生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牧羊人;在阿拉伯世界、清真屠宰的羊肉是主要肉食。
吉祥如意事业发。“羊”与“阳”同音,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解释望羊中说:“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因此“羊”又象征事业蒸蒸日上。《易经》认为:正月为泰卦,三阳近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遂以“三阳开泰”为吉语。三阳开泰:农历正月初一清晨,是岁之首、月之首、日之首,是“泰”卦之象。寓意青春长在,好运长随。牧羊人视野开阔,望地上羊群宛若天上白云,因此古代有“羊为雨工”是司雨之神的说法。“羊”与“洋”同音,是得到各种赞誉最多的动物,如:美好、善良、吉祥、知礼、知孝,等等。“羊”和“善”有相通之处,所谓“善”就是心怀爱心,圆满地处理人际之间关系,这是一切事业有成就人的共有美德。如:在古代卿相、上大夫以羔为贽、贺生子以羊酒为礼、解仇怨以牵羊红酒化干戈、以肉祖牵羊示服、以刳羊盟示义、以打羊敬客为尊等等。总之,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羊。
但是,功高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羊对人的生活、人的事业有这么大的奉献,历史上却有“红羊劫”的说法,认为丙午、丁未多有灾之年,因为在五行中“丙、丁”为“火”,宋代靖康之变在这二年。在清朝末年,国家衰败,人民怨声载道。由于主持朝政的慈禧太后生肖为羊,人们就说属羊的人命不好,这是把对政治的好恶迁怒到生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历史上生肖为羊的名人不少,如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唐代皇帝太宗李世民;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等。六十甲子是人为所制历法,与人间社会变化和天然灾害并无联系,偏要联系一起,就属无稽之谈。羊年,更应讲科学,不能忘记羊对科学的贡献。1997年2月27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7个月前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克隆)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小绵羊多利。这个“克隆羊”科学成就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人类在生物工程、遗传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其轰动效应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克隆羊是人类成就,羊被克隆也说明“羊”与人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喜迎羊年时,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未时骄阳艳,羊岁淑景新”。
商店里各式各样的生肖羊玩偶
五羊衔穗风光美。在世界各地远古动物图画中,羊的形象都占相当大的比例。羊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为五谷之神,有一天它从天宫来到人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究其原因,才知当时人类不会种粮。原来,天宫种粮储粮之技仅在天庭有,人类不得知,玉帝不愿与凡人共享食粮之福。神羊为了造福人间,把天上稻、稷、麦、豆、麻的种子衔在嘴里送到人间。人类才开始农耕生活,分享粮食美味,过上富足生活。广州别名“五羊城”,就与这个传说有关。旧日广州城内有五仙观,内奉五位仙人,像下有五只石羊。这五只羊神态各异,生动有趣,来庙上香者祀毕之后均愿把神羊抚摸一遍,以沾福气。时间长了,羊身竟被摸得晶莹、光滑,神采喜人。为了使这寓意幸福的传说长久流传,1959年广州市在越秀山公园五羊山上立了一座花岗石五羊雕塑。石雕高11米,底座直径8米。一只羊角微向上弯,长髯飘拂、双目炯炯有神,显得苍劲雄伟。其他四只仙羊围绕其旁,神情宜然。五羊衔穗的雕塑使羊城充满诗情画意,南国风光更加优美。来广州之人都会前来留影,领略神羊风采,这组雕塑是广州最有艺术特色的地标式的建筑。
农业国家,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在中国古代,羊和土地紧密相连,被称为“土羊之神”,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国语·鲁语下》有一则穿井得羊的故事: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问孔子,答曰:“木石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羊。”据《陇州图经记》记载:秦始皇到陇州,见有二只白羊相戏,见始皇而逃,始皇命追之,忽不见。始皇至,羊消失处成为了一土堆。始皇甚奇,命两羊现身。土堆蠕动而起,现俩白衣人跪拜皇帝曰:“臣非人,乃土羊之神也。以君至此,故来相谒。”说毕,化入土中不见。始皇大喜,认为这是可得天下之吉兆,命在陇州建土羊神庙,兹后事业大振。秦始皇修长城时,又命土羊神“化石为羊”,赶“羊”到山顶,羊变石而垒长城。在老北京的传说中,也有“西便群羊”的故事,石头变成羊,不用车拉人扛,而是变成羊被人赶着走,完成了紫禁城内大量汉白玉的用料要求。关于羊可变石的故事,最有名的是晋葛洪《神仙传》中黄初平(赤松子)“叱石成羊”,在金华山牧羊成仙的故事。石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叱石成羊是古代从事巨大工程时的一种幻想。因此,羊年是寓意事业兴旺大吉之年。
跪乳孝行堪当夸。百善孝为先,羊跪着吃母奶本是天性,可是在古人眼中这却与“善”本义相关。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中这样赞美羊:“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即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如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汉代王充《论衡·是应》记载了一个尧时的“神羊”传说:尧时有一位法务大臣皋陶,他有一只能辨善恶的独角神羊,每当判案决定罪在何方时,皋陶均让独角羊去识别。“有罪则触,无罪不触”所以“皋陶敬羊,起坐事之”。后世的法官们为了使自己具有羊的神力,皆戴羊角来判案,此风影响到秦汉。正因为羊具有如此之秉性,所以被人们赋予美、祥、仁、义、礼等象征意义。古人以羊为赞,羔裘为朝服,意思是德亦如羔羊。
在浩如烟海的各类古籍中,我们的先贤写了许多咏羊的诗歌,如唐代诗人李峤的五律《咏羊》、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七律《江邻儿寄羊诗》、元朝诗人许有壬的五律《秋羊》、清朝诗人王士祯的七律《赵承旨画羊》均是咏羊的名作。最有名的咏羊诗出自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之手,诗文为:“长髯主簿有佳名,首柔毛似雪明。牵引驾车如卫阶,叱教起石羡初平。出都不失君臣义,跪乳能知报母情。千载匈奴多收养,坚持苦节汉苏卿。”前四句是颂羊,后四句是赞汉武帝时期苏武以中朗将之身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王单于胁迫他投降,苏武至死不从。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在匈奴地区牧羊十九年,始终保持民族气节,终得归汉。与羊有关的历史人物还有汉武帝时代由牧羊、牧民到治国的上林苑的牧羊人卜武,他以牧羊为业,几次在国家危难之时,慷慨捐助,周济流民。神话人物黄初平,十五岁时随道士进山牧羊,四十年未归。家人寻之,发现其叱石为羊,已经成仙。“叱石为羊”成为典故,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这个归隐山中的黄初平也成为了有求必应、点石成金的“黄大仙”了。《东观汉记》中有一个“瘦羊博士”的故事:东汉建武皇帝每年腊日均赐给博士们每人一头羊,但羊有肥有瘦有大有小,有人建议杀羊分肉,以求平均。有一位叫甄宇的博士,抢先把最瘦小的一只羊取走,于是其他人也不争执了,而甄宇则留下了“瘦羊博士”的美名。后人用此语形容那些顾全大局、克己让人的人。
有关羊的成语有“羊踏菜园”比喻吃素出名的人偶食荤腥的自我调侃、“羊头狗肉”比喻表里不一、“亡羊补牢”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加以补救、“羊质虎皮”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羊狠狼贪”比喻狠毒贪婪、“歧路亡羊”比喻情况复杂误入迷途、“十羊九牧”比喻民少官多、“羝羊触藩”比喻进退两难、“告朔饩羊”比喻形同虚设以及常见的“羊落虎口”、“羊肠鸟道”、“如狼牧羊”等虽各有出处,但一望便知。关于羊的俗语“羊毛出在羊身上”、“羊群里的骆驼”等仍活跃在人们当前口中。以羊为地名也很普遍,如羊山、羊头岗、羊坊店、羊耳玉、羊圈头、羊奶沟门、羊房胡同、小羊圈胡同等。但有的地名是需经考证方知与羊有关,比如古地姜水,相传是炎帝出生之地,“姜”字与“羊”有关;甲骨文中的“羌”也曾是地名,也与羊有关。以羊为名的动植物也有很多,与羊有关的字也不少,不再列举。羊与中华饮食文化内容最多,其中以“鲜”字最为突出。“鲜”本是一种鱼的名字,可是在中国烹饪技术中是独到的用语,点明中国饮食在“酸、辣、苦、甜、咸”五味之外具有鲜味的特点。
总之,“羊 ”与“祥”有相通之典、与“阳”、“洋”有同音之缘、与“善”有相关之情、与“八”有顺居之位,乙未年是个充满希望和朝气的好年份!
作者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团成员、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