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林 韩芳
摘要:城中村问题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并且日益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城中村出现,给城市的管理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也影响到了村民自身利益。但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也不是顷刻间就能实现的,因此本文从对城中村居民居住状况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提供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居民;居住状况;建议
一、乌鲁木齐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居住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1、住房面积较小,乌鲁木齐市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住房面积普遍不大
从此次的乌鲁木齐市平顶山社区实地调查结果来看,乌鲁木齐市城市村的人均租住房屋面积大约在4~11m之间。租住的大多是较混杂的多层楼房,并且所租住的房屋内几乎没有较好的相应生活配套设施[1,2,3-4]。
2、居住形式差异较大,一家人共同居住的比例有增大趋势
外来人口的居住形式现如今虽说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种类,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与家人同住或与他人集体居住,自己独住也存在,但较为少见。
3、住房状况以租住房屋为主。
从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来看,城中村外来人口获得住房的形式主要以租房为主,占住房来源的40%一85%之间。
4、租金较为低廉,相关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方成为城市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区
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在城市较偏远的郊区由于大量低廉的房屋出租、居住成本相对较低、交通比较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等特点,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首选聚居地[1,3,5-6]。
二、调查范围和研究区域概况
本次乌鲁木齐市城中村调查选择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平顶山社区。红庙子街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辖15个社区,平顶山社区是其中外来人口最多的社区。平顶山社区位于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平顶山新南街一巷2号,成立于2001年5月15日,管辖面积1.1平方公里,社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社区共有居民3685户11460人,其中流动总户数2580户8173人,占总人数的71.3%;少数民族居民1220户5043人,占总人口44%。平顶山社区具有自建房多,外来人口多,出租房屋多,人员构成复杂,外来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不高的特点。
三、乌鲁木齐市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问题分析
1、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是问卷发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平顶山外来人口贫困的主要根本原因之一,文化程度低影响了外来打工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大部分外来人口靠出卖体力为生,从事的行业以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建筑业为主,占总数的59.9%,被调查者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现有的技能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而技能缺乏又影响就业和收入:收入少且很不稳定,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8%。
2、住房面积小,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外来人口居住条件简陋,居住面积小,基本生活设施缺乏。有些出租屋内是有上水没下水,而有的是有下水没有上水。
3、子女教育没有达到全部入学:调查样本显示,外来人口子女在乌鲁木齐市上学的有109人,占87.2%,且普遍认为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硬件条件好、教育资源丰富。还有10%适龄儿童未接受义务教育。
4、社会保障状况堪忧: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住房、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调查样本显示,参加过医疗保险占30%,却还不能跨区使用医保卡,参加过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占21.3%,而从未交过和不知道养老保险怎么回事的人分别占70.2%和8.5%。
四、相关对策建议
1、加大外来人口的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1)完善针对城市外来人员的住房公积金体系。(2)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外来打工人员提供与其收入水平相配套的住房。(3)加快乌鲁木齐市所有城中村外来打工者的居住环境及硬件设施改造是改变外来人员居住环境的有效措施。
2、加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1)全面展开对城中村内排水体系及污水处理情况的排查。(2)加快对城中村内电力、通信网络、互联网宽带的建立或改造。(3)逐步改善燃气供应体系。(4)改善城中村内的卫生服务系统。
3、加强外来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财政出资的职业培训是政府帮助外来人口就业最根本的措施。针对外来人口的培训还比较少,所以有关部门仍要逐步加强对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培训,针对那些外来人口的自身特點,制定具有针对性培训项目,最终达到使其自身各项能力都有所提高的目的。
4、完善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要逐步将外来人口尤其是城中村外来人口纳入社会保障范畴,重点解决外来人口住房、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
5、加强社区服务,使外来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区:不但要把外来人口聚居区纳入到社区的管理模式中,更要把其纳入到社区的服务当中。
6、积极引导外来人口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要让外来人口感觉到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打工不是孤独的,让其感觉到家的环境氛围,让其觉得生活在自己的社区是一件十分温馨的事,要让他们多多参与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丰富外来人员的闲暇时光,让其逐渐产生主人翁意识。
五、结语
通过对平顶山、雅山及大湾地区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提高需要政府根据长远的整体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当地的文化风貌、城市景观、经济结构现状以及各类居住人群的生活能力和需求等各种复杂原因,循序渐进地对“城中村”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生活环境的恶劣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玲,“城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农村外来人口的状况和自我感受”,载柯兰君、李汉林主编,《城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111页.
[2]黄卓宁.农民工住房来源及住房水平的实证研究[J].珠江经济,2007,(9):59-67.
[3]钱瑛瑛.当前大都市住房租赁群体的特征及租赁保障思路[J].住房保障,2007,(5):57—59.
[4]钱瑛瑛,浮延强.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探讨[J],中国房地产,2006,(5):66—69.
[5]王强,范涛.广东外来人群生活方式适应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7(2):48.
[6]汤夺先.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El现状的调查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80(2):37—43.
作者简介:杜芳林(1992.2~)女,新疆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韩芳(1974~)女,新疆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 项目编号:jqztp720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