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新
摘要:通过色彩构成练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性质、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图案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色彩;明度;纯度;冷暖;色相;对比;想象力;创造力。
应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和我们人类生活是分不开的。在绘画领域、工艺美术、装饰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布置、服装制作、人们本身的修饰等等,都是和色彩时时刻刻交织在一起的。在色彩的學术中,前人已经做出了充分的理论总结。诸如;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调和色、对比色、冷暖色,尤其在绘画领域中所用的颜料色彩种类繁多齐全,不一一陈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的与色彩不可分离,有的色彩会令人心情愉快,有的色彩会令人有反感而造成难过等。总之上述这些理论观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逐渐提高,从而得到对色彩的使用。所以说,了解上述上色彩知识,对学习色彩构成课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工艺美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色彩构成逐渐让传统色彩设计开始顺应社会的发展演变成现代色彩意识,更接近人的审美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领域。在这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色彩构成学一直都作为美术院校工艺美术课程的必修课,这对现代色彩构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已经自成体系,随着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研究色彩构成,其重点是色彩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色彩会构成不一样的图案及显著不同的效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弄清楚各个色彩搭配之间的关系对构建一个完整的色彩构成很重要,在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统一把大千世界中复杂的色彩细分成比较基本的要素,这样再把这些简单的色彩要素按照一定逻辑或方法进行组合达到构成美丽图案的效果,只有在过程中归纳、总结这些组合规律,掌握它们之间的基本性质,不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一,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色彩
师专美术系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这门课程中都没接触过工艺美术这个新事务,至于色彩构成就没概念了。前期他们都是专门花时间练习素描、写生等很基础的绘画练习,对色彩构成在工艺美术中的作用没有真正体会到,因为没有深刻的体会,兴趣方面比较弱。不过各有侧重,绘画让学生锻炼的是描述事务的外貌,是从整体上进行观察,而工艺美术锻炼学生的是从微观角度细分事务,重点在于分析。在研究色彩构成的时候,要先掌握对色彩基本规律的熟悉和利用,把不同色彩组合、搭配在实际中加强应用,设计出人们喜欢的色彩,形成艺术品。作为一门研究学科,色彩构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每一个艺术品都包含这设计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要研究好色彩构成就得掌握对色彩规律的运用,这是一门艺术活。所以,第一是要加强对学生在色彩认识上的引导,锻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毅力,学会把身边的色彩与艺术相结合,逐渐体会色彩之间的关系,养成对色彩的强烈兴趣,通过对不同景观色彩的变化慢慢认识色彩,例如,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景色,这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温暖,有寒冷。只有细心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不断变化着的色彩,才能养成分析色彩构成的能力,体会到色彩对美的作用,最终激发大家用色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意愿。
二,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学习色彩构成,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只有系统的掌握了色彩构成基本原理才能在实际运用中熟练使用,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也才能培养大家创造的灵感。那么在实际中还是要不断模拟或训练,比如:通过观察小方格在色彩透明度、纯度、色相等差异,总结基础色彩要素在实际关系中的效果,不过这样拘泥于形式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激情也会逐渐退减下去。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不同事物之间产生的联系来缓解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状况,用创造的乐趣来让学生坚持锻炼和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入学前都没学习过图案设计,在对实际工艺品鉴赏上需要加强,所以需要老师在对图案色彩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有目的,循序渐进地灌输一些基本图案规律,利用多媒体教学放映一些优秀的图案设计资料,丰富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色彩具有很强的情感因素。不一样的色彩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心里感受,红色表现热烈,蓝色表现宁静,黑色表现庄重等,这种情感上的关系会直接转嫁到设计创作上,因此加强锻炼学生们在色彩感上的联想非常重要。从一年到四季或一天中的时辰的色彩联想练习,并要求同学都做同一课题练习。这样,为了避免作业雷同,就促使同学们更加开动脑筋去想,更加用心去表现。在形式上则要求他们打破以往的小方格形式,启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季节现象作形象联想,从而设计出能体现不同自然现象和心理感受的较为抽象的形象,或者小型装饰风景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育体系的制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少给学生束缚,少一点教师的代劳,不要学生一遇到问题;教师就急于动手改,多一点宽松,多一点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