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苹 徐永泉 乔腾飞
摘 要:冀东皮影艺术不仅是冀东地区的一项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技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冀东皮影在艺术保存、传承和发扬等诸多方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试从品牌建构、与计算机动画、门户网站、手机等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探索冀东皮影的发展道路和策略。
关键词:皮影;新媒体;传承;发展
皮影作为中国一门传统的民间戏曲艺术,目前可参考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朝。而关于皮影的起源,很多史学家和戏曲学家都有不同见解,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请方士以影人幻术招魂的故事。发展至今,皮影分布甚广,全国各地分布着不同种类的皮影,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冀东皮影、四川皮影、陕西皮影等。
一、冀东皮影及其发展现状
对于冀东皮影的区域定义,本文在此引用皮影研究专家魏力群的观点:冀东皮影,也称唐山皮影、滦州皮影、乐亭皮影。①乐亭县在历史上隶属滦州,解放后属唐山地区(今属唐山市),所以乐亭皮影就有了“滦州皮影”和“唐山皮影”的称谓。乐亭皮影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成型于金,盛行于清中晚期,发展于建国后。是集民间的美术、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因影人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故也称“驴皮影”。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在中国开办的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大量的乐亭皮影唱片,其中可以欣赏到早期滦州、乐亭老艺人的精华唱腔。唐山市皮影剧团于1955年、1959年、1975年、1981年四次参加文化部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和调演,并曾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20世纪八十年代初,乐亭皮影开始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冀东皮影的魅力所在。九十年代,专题片《醉人的老呔儿影》、《箭桿王》、《乐亭皮影》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大奖。不仅对乐亭皮影发展的脉络、艺术特色进行了形象的追踪和宣传,也客观地对乐亭皮影的求新求变道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1996年,乐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8年又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中心也落户乐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皮影这种利用影布和灯光、手动操控影人的传统艺术,如果不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中寻求生存之道,或许只能成为一门失传的艺术而进入博物馆的展厅,留下的只是一堆只可复制不可传承的文物。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深入皮影艺人、乐亭文化馆等地,对乐亭皮影传承及发展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在关于冀东皮影认知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所有调查人数中有75%的人看过皮影表演;在41—60岁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看过皮影表演;当问及是否知道乐亭皮影戏的名篇时,只有31.2%的人明确表示知道,且老年人居多;在21—40岁人群中接触皮影者较少,只占17.5%;而10—20岁的所调查人群无一人看过皮影表演。在96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观看皮影演出了解的皮影艺术,34.6%的人表示是从长辈口中了解到的,10%是从书本上了解的。
相比以前的出国演出、参赛等,皮影剧团的发展已大不如前。现在的皮影剧团只是在乐亭县及唐山市周边县镇演出,观影人群也渐渐减少。在我国数千名皮影艺人中,60岁以上的占90%,他们大多数年事已高无法演唱,而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后继乏人已成不争的事实。全国各种皮影艺术都在不同程度的走向衰落,操作表演、制作材料、雕刻工艺、唱腔曲牌等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
二、新媒体时代冀东皮影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时代是指新媒体不断出现、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逐渐以新的方式代替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时代,具有信息传播互动性强、即时快速、个性化与传统媒体融合等特征。结合冀东皮影艺术的特点和新媒体的类型及其传播特征,课题组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以期探寻皮影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
(一)与计算机动画的融合发展
曾有人提出皮影戏是“运动的绘画艺术”,称中国动画的源头是皮影戏。由此看来,皮影戏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计算机动画的融合。计算机动画和皮影戏代表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前者是将世界上各种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它的艺术风格中主要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而后者则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表达形式。两者结合成皮影动画,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效果和视听效果,使观众能够在同一时空内欣赏到两种不同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皮影戏艺术的文化内涵。
另外,这种创作既可以制作传统皮影表演,即使用计算机动画艺术加以传统唱腔创作出全新的冀东皮影;也可以完全借助皮影艺术的造型形象创造,再利用配音演员的配音制作出具有浓郁的传统民间文化气息的动画片。这种将传统中国文化融入到计算机动画的探索在中国动画片历史上比比皆是。如:经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以齐白石的画作为底本创作的,而创造出中国动画史巅峰的《牧笛》则是以李可染先生设计的水墨形象为原型创作的。不仅如此,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加以运用,动画片《西游记》和《哪吒》就是借鉴了中国年画和京剧的元素。传统文化的加入不仅是为动画片自身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更增强它与媒体融合的发展潜力。
动画片制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和它息息相关的发展道路就是动画外延产业的发展,即皮影动画片衍生品的发展,这将是相当大的市场,也将成为宣传弘扬冀东皮影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目前正在把中国的动画片播出市场作为他们产业链的环节,希望在未来从中国获得更大的利润。当年播出的动画片《变形金刚》虽然表面上是免费为中国提供,但他们却从外延产品中赚取了近50亿元。他们用类似的产业策略培养了中国青少年的动画兴趣,传播他们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然后从中国潜力巨大的动画片市场上获得巨大利润。中国湖南三辰影库卡通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公司,它曾经创作的著名科普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的传播方式就是免费在全国的300家电视台播出。蓝猫授权的产品达6600多种,产业群销售收入达20亿。②
除了动画外还存在多种可融合发展的媒体形式,包括MTV(音乐电视)、电影、微电影、舞蹈、话剧等。皮影艺术的多元化可以不断地探索,我们应该在继承原汁原味皮影艺术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它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不至于被浪拍沉底,而是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二)建立唐山皮影门户网站
当网络几乎已经无所不能的时候,当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网络所覆盖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下潜在的“网络被消费群体”。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蛋糕”,所能把握机会的人就会尝到这“蛋糕”的美味。唐山皮影的发展必须利用网络来发扬传承,这既是新媒体网络时代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唐山皮影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中国皮影行业已经注册运营的网站有中國皮影网,在礼品、工艺品、旅游产品行业已经注册运营的网站包括中国礼品商务网、中国礼品网等,而专门的唐山皮影网站还没有建立。因此,唐山皮影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不仅如此,还要对网站进行统一的形象设计,将唐山皮影的特色和唐山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网站的独特标识,多元化宣传发展。新媒体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超链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将唐山皮影网站和其他的皮影网站、旅游网站、民间艺术网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户网站等设置超链接,这样就可以将唐山皮影融入到整个传统遗产文化体系中来,让广大的受众可以感受到唐山皮影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网站设计要将唐山皮影的各个方面分类介绍,形成不同的板块,包括基本介绍、发展历史、制作工艺流程、老艺人介绍、皮影戏欣赏、图片欣赏等。并设置方便搜索查找的检索功能等,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上网习惯。
其次要采用用户注册制度来发展会员,拉拢“网络被消费人群”中的大规模潜在用户,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来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以此还吸引更多地网民参与其中。不仅如此,还可以采取一项更能吸引网民的政策,那就是免费提供赠品。这种吸引眼球的手法在上世纪就已经有成功案例。唐山皮影网站可以在会员升到一定级别后得到免费送出的皮影工艺品或是皮影戏的VCD光盘,当然这个级别的度要把握好,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就会失去这些潜在传承者和消费群体。如此做法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网民参与其中,还在另一方面传播了冀东皮影民间文化艺术。网民中又有大量的青年群众,无形之中就在培养了一批爱好民间艺术的受众,发扬了冀东皮影这一充满民族气息和民间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
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必须借助网络的力量来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也需要网络媒体的传播技术手段来使其枯木逢春。唐山皮影艺术的网络化发展将会成为冀东皮影艺术发展历史的一个不可磨灭里程碑。
(三) 探索冀东皮影在手机市场的发展策略
作为终端接收设备的手机,它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机通信化逐渐发展到听音乐、拍照等手机娱乐化,再到现在的上网、即时聊天等手机网络化和手机电脑化,手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皮影艺术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多元化融合的道路。
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APP市场的应用下载。由此看来要想打开手机市场就必须参与APP市场的发展。在这个市场中拥有众多的软件类型,包括即时通讯类、娱乐类、资讯类等多种类型下载软件,冀东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可以利用开发设计应用软件来拓宽自身道路,其中包括游戏的设计、屏保及手机主题的设计等。
皮影艺术还可以和娱乐游戏相结合,合作制作出具有皮影特色的娱乐游戏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玩的各款游戏。如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儿童,可以设计皮影影人拼接游戏,将散落的影人各个部分对应相互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影人。在高一级别可以将各种不同的角色的各个部件堆放到一起,从中挑选出对应的部分将其连接成型。这种游戏不仅能开发儿童大脑,也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识别能力,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了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对于成年人则要开发适合他们的不同形式的游戏,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三、结语
冀东皮影的发展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变迁之后,形成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本土化、民间化、民族化的特点,不仅是冀东地区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技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项艺术完整的保存、传承和发扬。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冀东皮影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在保留其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为冀东皮影的传承创造新的方式,为冀东皮影的发展探寻新的出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媒体参与唐山城市形象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C02)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城市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新闻传媒塑造唐山文化名城的策略分析”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2012-14);
注释:
①魏力群《民间皮影》,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6页
②黄会林等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页、184页
参考文献:
[1]魏力群《民间皮影》,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石磊《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北京:中国传媒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4]路甬祥总主编、汤兆基主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作者简介:
刘苹(1972年4月19日—),女,河北唐山人,工作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徐永泉(1958年10月—),男,河北唐山人,工作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称:教授,研究方向:新闻史 乔腾飞,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