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体是政治经济学中所要概括其利益和意识的阶级,阶级立场通常也简称“立场”,由于经济地位(拥有生产资料与否和在劳动组织、分配中所处位置)不同,社会人群被划分为阶级,这一事实影响、决定了人们认识、处理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政治立场和所抱的态度、阶级感情。
关键词:立体性;立场;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概述
政治經济学是特定阶级对经济矛盾的理论规定,也可以说是揭示与论证经济矛盾的科学。既然是由特定阶级规定的,那么经济理论、经济学说就一定会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带有主观色彩,是为阶级利益、维护阶级统治而服务的。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规定和看法,除了主体本身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外,阶级立场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政治经济学产生初期,其研究领域仅限于流通市场的少数经济现象,在17世纪后半世纪,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逐渐演变为工厂手工业。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势力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家站在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的立场上,对于封建制度进行抨击,分析本质深挖矛盾,从理论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规律,证明其生产方式相比当前的优越性。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经过科技革命和土地改良运动,机器大工业逐渐代替比较落后的手工工业,资产阶级和雇佣劳动者力量逐渐壮大;同时雇佣劳动者会对资产阶级造成直接威胁。此时的政治经济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开始停留在现象描述上,避免揭露本质,躲避矛盾,维持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和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于19世纪上半世纪,也催生出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实质上揭露出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其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原因只是维护小私有制,根本上来讲并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
主体是政治经济学中所要概括其利益和意识的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和阶级性不是某些研究者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于其主体存在及研究对象中经济矛盾的阶级性质决定的,是研究者受经济矛盾的阶级性制约,并由对立的阶级及其斗争所促成的。承认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明确主体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首先,主体性决定了研究的立场和目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为依据和核心,其目的是获取利润而增殖,其主体是资本所有者。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是代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和意识,从资本所有者的立场出发,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及如何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劳动为本,因而其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目的是维护、争取、保证劳动者利益和发展。其主体是劳动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劳动者阶级的立场出发,理性概括劳动者的利益和意识。
其次,主体性制约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研究目的和客体的集合。如前文所述,主体性决定立场、目的,不同的主体,研究目的自然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客体,不同的主体的研究角度、观点等等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同一个客体经济矛盾的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由于主体性不同,揭示和论证出不同的经济矛盾。经济矛盾这一客体并不能“客观”,研究者及其所代表的的社会群体是研究的主体,由于经济矛盾并不能自行体现其内容和规律,要想主观意义上对经济矛盾做出理论规定,只有研究主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所代表的的群体利益和意识进行概况,才能形成其主体意识,并由此揭示经济矛盾。
再次,主体性决定研究方法。方法是主体解决矛盾时所使用的思维体系,必然要受到主体立场和目的的影响、制约。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求,研究方法作为实现目的、达到目标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薄弱,无法与封建势力相抗衡。此时的政治经济学家们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运用抽象法分析本质、深挖矛盾,批判封建主义。而随着资产阶级与雇佣劳动者力量的同时壮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就要躲避矛盾,此时选择了现象描述法来研究问题。斯密的“二重方法”就是主体决定研究方法的一个很好体现。
三、结束语
总之,主体性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政治经济学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其阶级立场和目的的不同决定了方法的不同,方法的不同决定了概念、理论体系的不同。明确了主体性,也就明确了阶级立场,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是研究顺利进行、取得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新城.经济学研究应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杂议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论问题[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03)
[2] 张琦. 流通理论研究的经济学方法论基础[J]. 商业时代. 2008(32)
作者简介:陈晓蕊,女,汉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