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一、教学目标分析:
1、體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培养符号感。
2、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学过的运算律、计算公式和关于数的其他规律和结论。
3、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规律的探索过程,深化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认识、理解及应用,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激发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兴趣,体会学到知识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
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1、用字母表示数。2、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去深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现实性、必要性。
地位与作用: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变化规律,并确切的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这一环节开始,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带入到代数式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感知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与意义,会列出简单的代数式。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充分感知探索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合作交流及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1、大家谈谈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让学生从所给算式中感知反映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在本环节中出示在运动会中我班三位同学的赛跑成绩,求速度,引出速度公式。V=s/t及变形。同时回顾一些公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1>观察下列各式
①1+(-2) (-2)+1 ②3.5+4.6 4.6+3.5
a+b=b+a
姓名 王澜100米 周宇400米 王一飞1500米
成绩(秒) 20 50 500
速度(米/秒) 5 8 3
2>
首先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反映的运算规律—加法交换律a+b=b+a进而让学生充分感知字母,a、b在每一等式中所表示的数,从而激发学生充分感知,字母可以表示数—>引出新课,然后让同学们独立计算三位同学的赛跑成绩。
2、知识巩固与延伸
本环节起到巩固与应用字母表示数,同时借助于学生解答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知识讲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加强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A填空
1、每支笔a元,10支笔总价是
2、每千克面粉 元,a千克面粉售价是
3、m箱苹果n元,单价是
4、与m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 ,
B组 思维拓展
1>用500元钱买体育用品,已知一个足球x元,一个篮球y元,一个排球z元.你能说出下列每个式子表示的意义吗?
(1)x+ 2y(2)500-3y(3)6(x + y + z)
2>请给“2a+3b”赋予实际意义
3、探索发现
通过本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展现自我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充分感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学习,我快乐。
1>25=2×10+5 432=4×100+3×10+2
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是a,百位上的数字是b,十位上的数字是c,个位上的数字是d,则四位数表示为
2>水果店出售的苹果,数量与售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x/千克 1 2 3 4 ...
售价y/元 2.1 4.2 6.3 8.4 ...
写出用X表示Y的关系式。y=2.1x
3>观察下列各式: +2=2X3 +1=1X2 +3=3X4
按此规律写出第n个等式。 +n=n(n+1)
4、相关知识链接
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和升华,及训练学生准确解答的能力。
填空
①如a>0,b<0,则-ab 0 ②如a≤0,b≥0,则ab 0
③m是不大于 的非负整数,则m=
④a是绝对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 的整数则a=
5、情感教育
通过让学生欣赏一则故事,教育他们立志做一名感恩于父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使学生在深思与高潮中结束本节课。
故事内容:
周未,大明的妈妈很早起床去上班,临走时留了张便条,上面写到“孩子做完作业后帮妈妈做些家务”晚上下班后妈妈看到便条上写到,洗碗5元、扫地3元,拖地6元,妈妈看后在上面回应到“爱x元、教育y元、拼养z元”大明看到后很是惭愧。
让同学们就这一故事展开讨论,大明为什么惭愧?
这里的x、y、z表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习之心,同学们会借此感悟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价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六、教学反思:
作为今天的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尝试,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在教学中尝试新课程标准,使教师成为教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本课我紧紧围绕两个中心“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字母表示数?”,“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来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层层深入,步步直上,环环相扣。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2、引导学生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为学生搭建起了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
3、使学生认识到从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