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王 锐 唐晓波
对军工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的思考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王 锐 唐晓波
2015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国发〔2014〕70号)。《意见》发布后,各地政府积极开展科研仪器设备的网上登记工作,我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而对于拥有大量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及技术储备,但市场单一的军工科研院所来讲,《意见》的发布为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体制,促进军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外主要国家早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注重发展尖端科技,建立了先进工业,早于我国表现出了国防资源高占用和经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各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实现军民资源有效调配。以美国为例,1993年出台的《国防转轨战略》明确提出,要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促进国防工业由军民分离状态向军民一体化转轨,对冷战中积累起来的庞大的国防工业基础进行了缩减和调整。在国家资源从战时向和平时期转变的过程中,为了谋求国防安全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国防工业改革过程军民一体化,以进一步扩大民品采购,促进军品研发、制造、维修和服务军民一体化,解决军民分离导致的问题。
因此,现在的国外大型军工企业基本上均为能军能民、跨行业的集团,如世界最大的国防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业务覆盖飞机、卫星、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航空航天及电子行业,均为军民两用技术领域。
在整合科研资源,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国外基本呈现出了三大趋势:一是广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对原有科研机构实施撤销、兼并、重组,优化布局,转变运行机制,组建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是大力推进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其中,第三大趋势——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对于我国国防科研院所的军民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提高军工科研院所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缓解国防科研资源高占用和民用领域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军工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我国军工科研院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科研、试验条件。
反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除军工科研院所占有的大量科研资源外,我国其它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政府下属公共事业机构等单位,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和体制机制束缚等原因,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经济主体无法及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科研资源支撑,极大地影响了其技术创新,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调整。
向社会有限度地开放军工科研院所拥有的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可激活大量沉淀在军工领域的科研资源,提升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为民用领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条件保障。
二、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转型
军工科研院所在过去长时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由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繁重等原因,很多军工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造成国内相关民用技术领域和市场长时间被国外企业掌控。而军工科研院所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一方面,能够释放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积累的科技成果潜力,促进国内民用技术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应用研究优势,实现高校基础研究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衔接,既能有效避免基础研究与社会市场的脱节,也有利于建立起分工明确、产研顺畅的国家创新体系。
三、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015年,国务院适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1)要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特别是检验检测第三方专业化服务。(2)要用好创业创新技术平台。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3)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向社会开放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4)鼓励企业建立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5)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创建特色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6)加快建立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实施、信息交互和标准化协调机制,促进军、民用领域创新资源的融合。
适时适度开放军工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能够促进军工科研院所利用丰富的科研资源建立第三方专业化检测检验平台,并依托其强大的研发力量,打造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提高军工科研院所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缺乏国家层面和集团公司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各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军工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分布零散、使用率低的情况较明显。资料显示,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而我国的许多仪器设备利用率不足25%,军工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利用率更低。
军工科研院所无论是对社会开放科研资源还是小范围地对军工集团公司内部开放科研资源,都能够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促进军工科研院所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转变和创新
我国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是在国际封锁和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建立的,在管理上过去通常采用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集中管理模式。但在目前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军工科研院所体制变革的进程落后于企业、高校及政府科研机构。
伴随着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逐步调整到为经济建设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上来,但是由于军工科研院所研发工作的特殊性和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入影响,军工科研院所虽然进行了初步市场化探索,但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割裂、脱节等现象。
对外开放科研资源能够促进军工科研院所与市场对接,有利于引入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跟踪最前沿的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动态,激活军工科研院所的发展潜力。
三、提升军工科研院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有利于其调整经济结构,摆脱对军品市场的过渡依赖
进入21世纪,随着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我国军工科研院所在军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受限于军品市场规模,以及管理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核心业务与市场结合不够等原因,军工科研院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不高,普遍存在高额投入,成果丰富,但经济产出较低的情况。军工科研院所对外开放科研资源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市场对接,提升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
军工科研院所对外开放仪器设备和研发等资源最基础的方式就是独自或者合作成立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经济主体提供检测、分析测试、技术开发、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按对外开放的对象分,大致可以将军工单位对外开放的科研资源分为硬件设备开放和研发技术软实力开放两方面。在实践中,军工科研院所由于其特殊性和历史影响,面临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设备开放方面
首先,保密管理要求限制军民两用高精尖设备开放。为满足武器装备研发试验需求,军工科研院所引进了很多具备军民两用性质的高精尖仪器设备。但是,在现有仪器设备保密管理和军工单位保密管理模式下,很多单位为了避免出现保密方面的问题,宁愿设备闲置,也不愿对外开放共享。
其次,国内军工科研院所现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仪器设备等军工科研资源的效能发挥。现阶段,部分军工科研院所在仪器设备管理中,仍然将全部检验检测工作交由专门检验检测部门实施,重点仪器设备只能专管人员操作,不仅造成大量检验检测任务积压,还在技术研发和测试两个环节上形成了观念的脱节(由于是两个不同人员承担),也制约了资源的效能发挥,降低了其使用率。
二、研发技术软实力开放方面
对外开放研发技术软实力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依托军用核心技术开展军工科技成果转化。
(一)面临市场壁垒,成果推广困难
虽然军工科研院所基于自身军用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相关民用产品,但由于是市场后来者,面临严重的行业和市场壁垒,成果推广困难。以某研究所研制的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为例,该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实现我国汽车被动安全自主化的重要产品。但由于进入市场较晚,国内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企业占据,致使其无法进入主流车型市场,特别是占汽车销售市场绝大多数的合资车型市场。
(二)成果转化面临政策壁垒,影响对外开放积极性
军工科研院所拥有完备的军用标准和资质,但是民用市场也有民用产品相关的标准和资质,两者之间互不通用,这导致军工科研院所在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时,面临资质问题,从而导致错过最佳发展机遇。
以某军工化学火工品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在火工品领域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其开发的一系列民爆产品性能安全、稳定,技术水平先进。但由于我国行业管理规定严格控制民爆许可证颁发,而军品生产相关资质无法在民用领域通用,这一情况对该研究所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我国民爆产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等级形成了障碍,严重影响了军工科研院所依靠自身核心技术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积极性。
(三)面临体制机制束缚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么自我转化,要么通过投资开展对外合作。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的国有性质,在内部转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及军工集团公司对军工科研院所对外投资合作设置了诸多限制,如不得新增设立四级、五级公司,对外投资审批程序复杂等,阻碍了军工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对军工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提供对外技术服务、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很大障碍。
针对目前军工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创新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保密管理新模式
以项目保密管理和涉密人员管理为核心,以可控制对外开放区域为依托,科学调度硬件开放人员和设备资源。将拟对外开放硬件资源与不对外开放资源分开管理。形成设备军民公用,项目、人员分开,在同一环境下独立运行两个检验检测设备的运行系统。
二、紧跟国外实验室管理理念,改进实验室管理思路
对研发人员开展仪器设备操作使用和基础检验检测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减轻专职检测人员工作压力,为对外交流开放释放空间,另一方面,可实现设备连续运行,提升使用效率。
三、加强对军工科研院所民用产品的国家采购,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壮大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都以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忽视了政府采购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即便是2003年颁布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和2015年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其目标也仅限于“保护环境、扶植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并未将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目标,更不用说对军转民技术创新及其转化的支持了。
为了更好地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首先,建议建立优先购买军转民转化产品促进军民融合的机制。其次,建议探索政府采购新模式。除政府首购、订购等专门的采购模式外,还可采取研发和新产品绑定的采购模式,通过扶持军转民成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四、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简政放权,为军工科研院所办理各项民用资质提供便利,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保驾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工作,但更多的是倾向于“民参军”政策研究与支持,对于军转民,特别是特殊传统行业,如民爆、石油等行业,军工单位资质办理困难,即使通过军用技术转化而来的成果产品性能优异,也可能无法实现落地。建议加强行业资质顶层设计,对于适用于军民两用技术的行业,打破资质壁垒,统一资质类别,研究实施资质分级制度。例如,在涉及火工品的民爆和军用火炸药行业,实施统一资质,不同分级制度,达到相应等级的可以从事相对应的业务。高等级可从事低等级相关业务,无需另行申报。
五、设立国家级军民两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导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技术平台发展
目前的国家科技政策虽有意引导军民融合发展,但牵引力不足。建议借鉴美国国家预先研究计划局的运营模式,建立国家层面的专业机构,开展军民重大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预先研究。此外,要积极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的潜力评估,实现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共享,挖掘民用技术在军用领域的应用潜力。
六、制定鼓励军工科研院所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现阶段军工科研院所的管理中,对于对外投资,成立三级、四级乃至五级子公司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这为军工科研院所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带来了不便。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建议国家放宽军工科研单位对外投资限制,在投资金额和投资形式上,给予更多的创新空间,如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等形式。另一方面,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军工科研院所更多的管理自主权,使其能够依据自身发展需要成立子公司实现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共享。
总之,军工科研院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暨人口红利后的又一大助力。只有更多地去关注他,为其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制定有利的政策,搭建良好的平台,才能为经济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