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态 新 闻

2015-01-08 01:51:04
航天器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航天太空卫星



动 态 新 闻

航天科技集团与西安交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中国航天报2015年11月27日报道,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前期科技创新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双方决定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体系与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融合。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规划双方合作战略,将联合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在航天工程、电子信息、能源动力、结构力学等优势专业领域成立联合研发机构,开展前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开辟新的技术领域和研究方向;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技术发展要求和西安交大的专业优势,联合申请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双方还将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联合培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建立高层会商机制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两大机械臂亮相机器人大会

据中国航天报2015年11月27日报道,11月23日,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展会上,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抓总研制的空间机械臂与采样机械臂双双亮相,集中展示了我国在空间智能机器人系统工程领域的最新成就。空间机械臂是目前我国智能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机器人系统,具有长寿命、高可靠的特点。与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典型空间机械臂设计指标相比较,其在质量、负载能力、输出力矩、刚度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越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采样机械臂是围绕地外天体表面无人自主采样全过程任务开展研究的空间机器人系统,是地外天体表面探测采样的核心产品。国外星体表面着陆器机械臂仅用于样品采集并送至分析仪器所在位置,而这款采样机械臂能够自主执行样品采集、容器抓取和转移等系列任务。目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已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可为我国空间机器人的系统研发、工程实施及空间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阿塞拜疆建造新卫星

据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15年11月18日报道,阿塞拜疆卫星地面控制站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SSL)签订Azerspace-2通信卫星的合同。SSL表示,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其将向阿塞拜疆卫星地面控制站提供与雷达对地观测相关的技术转移。据悉,卫星将在地球静止轨道运行,阿塞拜疆卫星地面控制站与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将共享卫星通信容量,后者将以国际通信卫星-38的名义出售市场份额,并将取代已经运行15年的国际通信卫星-12。阿塞拜疆政府官员表示卫星将在2018年发射。Azerspace-2卫星将给阿塞拜疆卫星控制地面站提供额外的能力,以满足该地区增加的通信需求,也会给其客户带来最好的服务。

2025年“电动帆”有望用于超高速航天器推进

据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15年11月13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电动帆”推进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质子流、电子等源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形成的太阳风,以160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研究人员表示,电动帆航天器将装备10~20根母线,每根母线长约1~20 km,直径约25 μm,其需要配备名为电子枪的设备,以保持母线携带正电荷。这些母线上的高压正偏压方向垂直于太阳风流向,使太阳质子流偏斜,从而使金属线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将航天器径向推离太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这种微小的动力能够将航天器加速到100~500 km/s量级的极高速度。如果该技术可行,电动帆航天器可以在10年内到达太阳影响范围的边缘地带。该项目已获得NASA“创新先进概念计划”两轮资助。

NASA授予三家商业航天公司立方星专用运载火箭研发合同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5年11月2日综合报道,NASA与三家商业航天公司签订约1710万美元的合同,用以研制专门发射小微卫星的新型运载火箭。这三家公司分别是萤火虫太空系统公司、火箭实验室公司和维珍银河公司,他们所研发的火箭将使小微卫星的近地轨道发射成本低于1000万美元。2018年,NASA将分别把质量为45~90 kg的立方星搭载在三家公司研制的火箭上进行试射,目标轨道高度约450 km。NASA目前累计有50多颗立方星等待发射,而每年却只有少数卫星有机会作为搭载的次级载荷升空。

NASA着手研究3D集成电路冷却技术

据NASA网站2015年10月28日报道,NASA正在研究3D集成电路冷却技术,以便将3D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在太空设备上。3D集成电路具有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功能更强的优势,能够让最小的组件提供最强大的功能,其唯一的缺点是难以散热。NASA的研究团队通过将发丝般大小的通道嵌入到芯片内或芯片之间,使冷却剂通过该通道流动,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另外,微型通道中的流动沸腾可能不受重力缺失的影响,这在应用于微重力环境下飞行的技术领域时至关重要。科研人员正在评估微型通道中的二相流,旨在制作一份引发重力不灵敏现象的通道尺寸、流动参数和流体性质的标准清单。

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向泰雷兹公司订购新型高通量卫星

据今日卫星新闻网站2015年10月28日报道,国际通信卫星公司与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建造第一颗基于Spacebus Neo平台的新型高通量卫星(Neo HTS),卫星计划2019年发射。新卫星的任务是提供65个点波束网络75Gbit/s通信容量,拟覆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为用户提供直接到户的宽带业务,其还将被用于社区网络连接wifi热点、手机接入和农村联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完成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航天器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2015年10月24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完成NASA“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航天器的组装,将进行为期5个月的试验,以确保其执行太空任务的可行性。公司将对Osiris-Rex进行振动、声学及热真空试验,模拟太空中缺少空气的环境和温度波动。该任务计划于2016年9月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升空,2018年抵达“贝努”小行星,采集样本后于2023年返回地球。

NASA与以色列航天局签署太空合作协议

据NASA网站2015年10月16日报道,NASA与以色列航天局(ISA)在国际宇航大会上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NASA的火星之旅计划和未来深空探索方面开展合作。ISA主席表示,两国在太空探测、科学探索及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以色列最为突出的技术是其超轻材料技术,能够帮助NASA在未来火星等深空探索任务中节约能源。协议中,NASA与ISA的合作领域还包括:联合任务、科学数据交流、地面及航空航天科研设备、太空通信及航天教育等资源和平台的共享。ISA未来可利用NASA的探空火箭及科研热气球等开展航空航天科学探测。NASA与ISA曾于1996年签署协议并合作至2005年。此次重启的双边合作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

俄罗斯将为阿里安航天公司发射600余颗小卫星

据俄罗斯塔斯社2015年10月30日报道,俄罗斯进步火箭与航天中心相关人员表示,中心将根据与阿里安航天公司签订的合约,在2017-2019年为600余颗小型人造卫星的发射完成准备工作。据悉,萨马拉航天火箭制造商将负责全部设计工作,制造、交付21枚火箭,考虑到每枚火箭将同时发射超过30颗小卫星,设计工作还将包括确定卫星部署方案。合同总金额暂未透露。有报道指出,根据合同,这些卫星将为全球农村地区提供因特网高速入网服务。

俄罗斯将提出新的10年期太空政策

据莫斯科时报2015年10月26日报道,一份名为“联邦太空计划2016-2025”的政策性文件概述了下一个10年俄罗斯政府将资助的所有航天活动的目标、计划和预算。文件原本应在去年提交政府批准,但在货币贬值、发射失败以及俄联邦航天局重组的情况下一直拖延至今,而且文件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其中太空探索的预算减少了10%,降至525亿美元。据报道,未来俄航天局的总体目标包括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一种停泊在轨道中等待与货运飞船交会然后运送到其他轨道或月球和更远星球的飞行器,以及在现有基础上建造新的重型及超重型运载火箭系列。

欧洲咨询公司:未来10年将迎来新一轮政府航天投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11月3日综合外电报道,根据欧洲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政府航天计划:战略展望、基准和预测》,预计未来10年政府航天开支将开始新一轮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814亿美元。欧洲咨询公司首席运营官表示,尽管整体预算削减,但未来10年政府可能会维持高发射频率。受民用对地观测、通信和卫星导航任务的驱动,2015-2024年间计划发射856颗政府卫星,相比过去10年增长32%。国防卫星发射242颗,增长11%,其中40%为美国政府发射。运营官还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资于航天,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航天活动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已从2005年的38个增加到2014年的58个。国际供应商正在为争取这些商业机会进行激烈的竞争,在新计划中,中国获得了28%商业卫星订单,欧洲获得54%的对地观测卫星订单。

JAXA计划开发用于火星基地的机器人

据日本新闻网2015年11月12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计划与国内公司合作开发机器人及其他技术,以有助建造和服务于载人月球与火星基地。设想是为4~6人的2030年月球基地和2040年火星基地做技术储备,JAXA希望与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和销售无人自动倾卸卡车的建筑机械制造商成为合作伙伴。该设想是探寻在恶劣的外层太空环境中使用这些技术的方法。JAXA的另一个目标是开发能够在原地获取或生产材料的技术,这涉及利用月球或火星表面上发现的铁、铝或其他矿物质作为建筑材料,或者探寻从表面下水冰中提取饮用水的方法。NASA计划于2030年执行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日本尚未确定是否参加该任务,目前政府考虑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实际上,JAXA希望独立自主研发新技术。

日本发布《太空基本计划》路线图修订案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2015年11月11日报道,日本政府公布了截至2024年度的《太空基本计划》路线图修订案,侦察卫星将由目前的4颗增至10颗,以加强对危机事态的管理。此外,针对冲绳县以及钓鱼岛周边海洋状况的卫星监视体制将于2016年上半年试验性启动。修订案中还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美军的合作。此案表明日本对太空的利用倾斜于安全保障领域。如果相关程序顺利,修订案将于今年12月确定。如若侦察卫星增至10颗,日本将能对地球任意地点进行每天多次拍摄。目前,用于拍摄晴天情形的光学卫星与夜间、恶劣天气使用的雷达卫星分别有2颗。日本将首先在2023年增加1颗光学卫星。同时,还将部署能够实时传输拍摄图像的数据中继卫星,以缩短图像获取时间,卫星将于2019年和2024年发射。此外,日本拟建立各相关省厅与美国卫星的情报共享机制,展开实时监视。针对使用地面雷达的太空监视,日本也拟加以利用,并扩大与美国战略部队的合作。修订案还提出,要就用于探测弹道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卫星可搭载的红外线雷达展开技术研究。

日本拟向“国际空间站”提供净化器换取航天员派遣

据参考消息网2015年11月9日报道,由于只有出资国才能向“国际空间站”派遣航天员,日本方面打算通过提供新型净化装置来抵消出资款项,从而保证日本能持续向“国际空间站”派遣航天员。报道称,目前“国际空间站”使用的净化装置基于美国和俄罗斯技术开发,空气和水需要两个不同的装置分别净化,而去除二氧化碳和杂质的滤网也需要定期更换。虽然“国际空间站”有循环利用航天员尿液的装置,但半数以上的饮用水仍依赖地面补给。据日本方面的设想,新装置将能同时处理空气和水,并且其体积将减少3/4,用电量也将减半。此外,日本方面还计划研发新技术,以减少这一装置的后期维护工作。

JAXA将成为日本国家级研究与开发机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15年10月29日报道,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日本科学、技术与创新综合战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被定义为国家级研究与开发机构,这势必将对JAXA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改变。JAXA的副局长今井良一表示,随着与许多研究机构的紧密协作,JAXA不仅着眼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还着眼于运用创新研究成果为服务社会创造新价值。而今,JAXA的职能得到了更明确的界定,作为日本核心的航空航天技术机构,JAXA将继续开发世界领先技术,同时整合日本研究机构的综合实力,借助合作研究产生新的研究价值,并致力于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航天太空卫星
我的航天梦
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10
航天梦,我的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56
miniSAR遥感卫星
上太空,安个“家”
静止卫星派
科学家(2019年3期)2019-08-18 09:47:43
逐梦航天日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太空探索(2015年4期)2015-07-12 14:16:14
太空遇险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