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靖等
这也许是世上最壮烈的亲情交融:在父亲去世后,哥哥嫂嫂承担起长兄为父的责任,他们先后帮弟弟买房、成家。在弟弟罹患晚期肝癌,只有几个月生命大限的情况下,炽热的兄弟情让他以刚强的爱心坦然面对!由此,最后的生命成为弟弟一生最快乐、充实的日子。弟弟走后,哥哥在无限追思的同时,深深意识到,弟弟这种豁达乐观、舍己爱人的精神,正是一种传家的正能量精神!
为此,他开始书写23万字的《弟弟最后的日子》,每一页都充满着对亲人的眷恋和鼓舞,每一句都饱含着浓郁的亲情,每一字都浸透着一个强者面对死亡的强悍誓言……这部语言沉静、质朴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人们,并于2013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死亡锤炼了兄弟深情:
“死刑犯缓期执行”
2003年1月18日清晨,周国忠起床后正在洗漱,妻子慌慌张张告诉他,大姐打来电话说,弟弟周家忠昨夜腹痛,熬到天亮去镇上卫生院检查,B超显示肝上有三个肿块……周国忠夫妇和大姐二姐赶紧带着弟弟到上海一家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周家忠已是多发性晚期肝癌,生命只有两三个月的大限。
面对这灭顶之灾,周国忠悲痛到了极点,内心像被无数只蜂针蜇刺着。弟弟啊,当你满怀希望回归故乡,苦尽甘来刚刚看见一线曙光,无情的魔爪却在瞬间掐断了你生命的光源。究竟是谁在操纵你的命运,将你玩弄于股掌之间?苦命的弟弟呀,你才38岁、你回来上班才仅仅半个月啊……
周国忠、周家忠兄弟出生在无锡前州乡。父亲是苏州民丰锅厂的翻砂工,母亲是家庭妇女。父母生下四个孩子,周国忠、周家忠分别排行老三老幺,上面有两个姐姐。1979年,父亲提前退休,决定由刚退伍的周国忠“接班”,周国忠执意要将机会让给二姐,然而传统观念严重的父母却非得要把这个机会传给儿子,双方僵持不下,最终父母决定让正读高一的周家忠辍学接班。
周国忠后来当了司机,28岁时与相恋多年的顾红霞结婚。婚后不到半年,1982年夏的一天,父亲被查出到了肝癌晚期,不到两个月就匆匆离世。操持完父亲的后事,周国忠召集了家庭会议。他对母亲说:“您放心,父亲虽然走了,但有我们在,父亲未了的事情中,最大的事情是弟弟还没有成家,我是长子——长兄为父,我会负起责任,帮弟弟成好家!”
后来的日子里,成为基层机关干部的周国忠一直呵护着弟弟,并从经济上不断接济他。1988年,厂里终于给了弟弟一个货币分房的机会,可弟弟却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还是哥哥给他全部交上。弟弟感动得流泪,表示早晚都要还哥哥的钱。这时嫂子顾红霞就说:“还什么还,留着成家吧。”
第二年,一个美丽的苏州姑娘与弟弟相爱,这在全家人看来是天大的喜事。不久,在哥哥的资助下,周家忠体体面面地成了家,并很快有了女儿。但三年后,弟弟所在的锅厂效益下滑,收入越来越少,弟媳又下了岗,弟弟一家生活上越来越捉襟见肘。当弟弟一家回无锡过年时,哥哥嫂嫂总是资助他上万元,并建议他回老家发展。2002年,弟弟的工厂因兼并迁移,他蜗居的20多平米的房子被拆迁又无力购买新房时,他和妻子终于下定决心,于年底回到无锡。在哥哥的帮助下,女儿上了无锡最好的初中,他进入前州供电所工作,媳妇也在前州建筑公司找到工作。
然而,就在弟弟一家走向新的美好生活之时,厄运却悄然而至!让哥哥吃惊的是,当他将弟弟的病情直言相告时,弟弟反而十分镇定:“我什么都能接受,你们不要为我担心。”这使在场的哥嫂、弟媳等亲人热泪盈眶。弟弟又说:“不要因为我影响你们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自己可能只能活两三个月,但我会乐观度过每一天。哥,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你!”
在哥哥的安排下,周家忠在上海S医院住院一周,接受了介入治疗。周家忠表现得出奇地乐观,看不出半点的忧色。每天治疗完,他开始在日记上记录生命体验和内心感受:“我肝脏病灶已很严重,有四个大小肿块,最大的有六公分,已属晚期,已经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在上海治疗期间,得到了宋先生、吴先生的大力帮助和安慰,他们几次到医院探望我,他们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与我素不相识,真让我感动。这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哥哥、嫂子放下了手头的一切,为我奔波。大姐、二姐也都为我劳碌操心。我看到了他们身上发出的光,使我透过这光看到了人类的博大之爱、无私之爱……生病以后,整个家族围着我一个人转,这时候,我才知道哥哥当时为我生病痛哭了三天三夜,但在我面前还要强作笑脸安慰我……放心,我能视死如归,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坎过不去,是折磨,过去了就是财富!”
在这些每天上千字的文字记录里,无不流露出一个绝症患者面对仅有两三月生命大限的坦然、大气与从容,以及对亲情的理解。周国忠惊讶地发现,弟弟简直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内向的他变得活泼开朗,脸上也常常挂着微微的笑意,给人一种恬美、亲切之感。
每隔几天,周家忠会将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召集一起开家庭聚会。聚会中,他像孩子般说说笑笑,从每天的见闻到每个亲人的谈话,他总是发表积极的见解和看法。他总是忍着病痛,今天去地里拔草,明天在园里松土,后天帮人家修水泵,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妻子劝他休息,他总说:“一休就息了,那我也就完蛋了。”他依然故我,不肯闲着,该做啥做啥,并笑呵呵地对大家说:“怎么样,我这个死刑犯对社会还是有点用吧。”
家人听了这话差点都流泪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弟弟却满不在乎:“别一谈死就大惊小怪,没啥!咱们该高兴才对。”面对弟弟的坦然,大家又破涕为笑了。三个月过去,弟弟安然无恙地挺过来了。他轻松幽默地宣布:“看来我这个死刑犯缓期执行了。”
弟弟引领生命提升,
那深刻厚重的生命领悟
弟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疾病,一方面经常与亲人们交流与分享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心得感悟,一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与病友保持密切联系,嘘寒问暖,解惑释疑,甚至不顾病痛,经常外出探望重症和绝症病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他在日记里写下:“要高贵地活,尊严地死!活着一天,就要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一天!”他的乐观、为社会施爱的品行,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哥哥在弟弟身上,看到并感染了爱的力量,整个家族都在他营造的和谐中吸纳着爱,又通过家庭聚会传递和扩展着爱。哥哥不无感慨地对弟弟说:“家忠,你使我得以重新拷问自己的内心,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思考生命的永恒价值。”
此后,在快乐和充满爱心的日子里,周家忠又奇迹般的活过了一个年头。复查时,医生都十分吃惊:“神了神了!”周家忠说:“真正不把死亡放在心里,这也许就是原因。”他写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如何把短暂的生命变为永恒,这是我们生命追求的最终目的。”在哥哥看来,虽然弟弟的肉体在不可避免地衰弱,他的灵魂却在不可遏制地成长和饱满。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志和信念,一面与疾病作不屈的抗争,一面在信仰的深度上作不懈的追求和提升。
一天,哥哥在弟弟的日记中看到这样的文字:“……因为有亲情,温暖才存在;因为有温暖存在,亲情才如阳光般无私无悔;因为有存在的温暖亲情,阳光才动人灿烂,驱散黑暗……我的乐观,来自哥哥那如火的亲情,这亲情,改变了我,影响了我。”
弟弟生病后,周国忠夫妇和姐姐等至亲,在给予他精神安慰的同时,也在物质上给予他很大帮助。他们先后送来各类水果和营养滋补品,甚至还有价格昂贵的冬虫夏草。周国忠与妻子还让弟弟吃中药进行调理,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每天清晨起来,周国忠总会先去看看弟弟,向他问个早,并一起用早餐。他若没起床,周国忠就先吃早饭,待他起床后与他照个面,说上几句才去上班。每天夜里临睡前,哥哥总是到他房间待一会,哪怕站一两分钟简单问问身体情况,道晚安后才去休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同时,哥哥又尽可能减少职场交际和应酬,将时间完全留给弟弟。周国忠还让妻子带着弟弟和弟媳报了港澳游。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弟弟一路上非常兴奋,似乎完全忘却了病痛。
2005年1月,周家忠又奇迹般地闯过存活两年的关口。这一天,尽管他的肝脏又出现了继发性病灶,就连医生都十分惊奇,因为两年来不少比他病情轻得多的患者都一茬茬地走了,而他居然又活了两年!
此后的日子里,周家忠一如既往地为周围人义务修理家电、电路,并坚持在日记中记录点滴感悟:
“这世界光怪陆离,诱惑太多,一不留神就可能误入歧途,我们总要谨慎提防,保持清洁的内心,洁身自好。让我们一起坚定信念,珍惜光阴,更好地领受生命之道,不断培养并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他还写道,“时间比金钱更可贵。一个人能否爱惜光阴,就是他智慧或愚昧的分界线。我们要争分夺秒,不要浪费时间。”
2005年11月末的一天,在周家忠病情加重时,他对哥哥说:“我始终觉得这个社会缺乏关于死亡的教育。其实,明白死亡,会使人更加冷静,正确地看待人与事,反而会更加珍惜生活和生命,更加积极、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这恐怕还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重生轻死大谈生避谈死。其实,父亲墓地那副‘诞生中死亡出生入死,死亡中诞生出死入生的联句已说得很透彻。在宇宙的时空里,所有的人都是朝生暮死。要是都能觉悟就好了。”
几天后,病重的弟弟去无锡中医院住院了。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他在日记里特别对妻子留下一段话:“不要流泪,本来三个月就死的我,已经活了三年,我们都该知足、高兴才对。交代你几件事情,你仔细听清楚:第一、有些存放的钱物已告诉过你,你要保管好。第二、不要让女儿知道我又住院和病情严重的情况,让她安心读书。第三、女儿上大学让她读医科,今后当个医生。第四、你带好女儿,今后不要干涉女儿的婚姻!即使你不满意,也不要去管,更不要生气。第五、我走后你好好找个合适的人改嫁,尽快淡忘掉我!好好活着,善待自己,更要善待别人,保持仁慈之心、恻隐之心、怜悯之心。”
几天后,周家忠的岳父也从苏州赶来探望他。临别,老人悄悄拉着周国忠的手含泪说:“家忠这样好的人,这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了!我心里难过啊……”
2005年12月11日11时28分,周家忠在中医院病房里平静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留下了20多万字记录亲情感受、人间大爱的日记。在他最后的时刻,他与哥哥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哥哥拉着他的手俯下身去对他说:“弟弟,作为你的亲人,我们没有办法替代你,也没有能力减轻你的痛苦,我们十分难过和无奈!但欣慰的是,你坦然无惧,坚忍不拔,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这种精神和道德品质一直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为有你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弟弟而骄傲!我们与你也终究会在一起相聚!弟弟,我还有一句话对你说,那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切都有你哥在,你尽管放心!”弟弟听了,含笑说了最后的一句话:“哥,我的重担卸下了!哥,好了。”此时此刻,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显得那样安详。哥哥俯身将他的眼睛轻轻合上,在他耳畔说:“弟弟,你慢慢走,一路走好!”
重温那共度的苦难和温情,
告慰“弟弟最后的日子”
弟弟走后,周国忠陷入巨大的痛苦和追思之中,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妻子和弟媳劝他从悲伤中走出来,可他却难以释怀。他说:“失去弟弟,在我心中,比起悲痛,更多的还有思考。一个人,能在死神逼近时却乐观坦然从容地对待,并且还能用爱心去关怀并照亮别人,这种人生境界十分难得!”妻子和弟媳也禁不住痛哭起来,弟媳说:“是你这个哥哥做得好,自从父亲离世后,你就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弟弟,是你影响了他啊,他曾对我说:“咱哥是天下最好的哥哥,我活一天,就要学他一天,下辈子我们还做兄弟!”
弟弟离世后,周国忠夫妇默默承担起弟弟的责任,资助侄女读高中,更用弟弟的人格力量激励她努力学习。侄女变得更为坚强好学。两年后,她顺利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父亲的生前夙愿!
在周国忠的家中,有两件遗物让他触景生情,永志不忘:一件是结婚时父亲为他制作的精致的音箱,另一件就是弟弟在最后几年写成的那8本共计22万字的“心灵日记”。日记中,每一页都充满着对亲人的眷恋和鼓舞,每一句都饱含着浓郁的亲情,每一字都浸透着一个强者面对死亡的强悍誓言……
远逝的岁月并没有冲淡周国忠对弟弟、对父亲的深情怀念,尤其是弟弟的日记中所记录的那些充满深情的文字,更让他时刻萦绕于心。2010年4月,在弟弟离世近五年之际,周国忠决定,将弟弟的平凡中见伟大的经历整理成文字,当作一个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弟弟充满爱心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
动笔之前,为更多地了解细节,周国忠详细采访每一位家人。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过程,无疑是让每个亲人揭开好不容易愈合的伤疤,可是,要完成这一构想,他又不得不让他们打开痛苦的回忆闸门……
侄女在哭泣中回忆说:“爸爸慈祥而严肃,从不把爱放在嘴上,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出来,使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我至今依然觉得爸爸仍活着,扫墓或假期,我会独自一个人坐在坟前与他聊聊,倾听他的声音,感受他的气息。我会常常回味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话,心里非常难过!爸爸含辛茹苦,养育了我十六年,可我却从未向他道过一声谢,也从未向他说过一声‘我爱你,现在我最想对他说的话就是:‘爸爸,我爱你!我永远爱你!”
此后,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周国忠一边回忆,一边将默默思念诉诸笔端:虽是霄壤相隔,但灵魂息息相通。无论我身处何方,也不管我是俯首还是仰望,你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就像一盏灯光始终照耀在我的心头和案头,牵引我诚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直到写完这本书,甚至写尽人生,与你欢聚相融……
由于思念过甚,在写了两章后,周国忠陷入烦躁与焦虑之中。他干脆中断写作一个月,请几位友人帮忙整理打印弟弟那22万字的“心灵日记”。在校阅中,他重温了共度的苦难而又温情的岁月,重温了弟弟的心路历程和精神气息,思路一下豁亮明晰起来,于是一鼓作气提笔疾书,仅用三个月零五天便写完全稿。当2010年9月5日下午四点多完稿时,周国忠在书房伏案痛哭,妻子读后也痛哭失声。
按照初衷,周国忠只想将文稿装订成册,分送亲友留个纪念。然而,当著名作家储福金、贾宝泉及评论家叶橹等人读到后,无不为之动容,一致认为这部纪实文稿是一部生命大书,于人于社会均能起到净化作用,不应该以一己之私将其束之高阁,而应该让它面世奉献给社会。于是,《弟弟最后的日子》几经辗转,于2013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13年10月15日,江苏省作协和无锡市文联、作协联合主办了《弟弟最后的日子》作品研讨会。大家认为:该书是一部用诗性语言诠释生命意义的令人深思的书;是一部用散文书写的精神史诗,它填补了当代文学作品关于终极题材的空白。作者把自己和亲人们围绕弟弟最后3年的生死经历真实记录并呈现出来,把一个本来悲情的故事变成探讨人生死亡的意义,是提升人生品格和捍卫死亡尊严的经典作品。
其中,这部书所展现的亲情大爱教育,细腻真实地刻画了周家兄弟和整个家族的炽热爱心,更为我们提示了一个新鲜课题: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最后的日子,而当死亡无法回避的时候,只有将爱心和精神作为刚强的力量坦然面对它,生命才会产生奇迹,并焕发不朽的光辉…… □
编辑/阚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