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强
近年来,中国印刷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这给耗材生产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既有国际巨头逐鹿中国,抢滩布局,也有国内厂商的进一步崛起。本文结合刮刀在我国印刷市场的需求及未来展望,与业内人士展开探讨,共话我国印刷刮刀市场的未来发展。
刮刀供应商的市场格局
刮刀的主要用户是凹印行业及涂布行业,此外,柔印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也拓宽了刮刀的适用范围。由于出版商业印刷从来就不是刮刀供应商的目标客户,因此出版商业印刷领域的下滑态势并未让刮刀从业者感受到凉意。
Daetwyler公司是刮刀行业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市场辛勤耕耘10年之后,于2013年取得突破性业绩,销售额逼近亿元级别,单一品牌,一马领先,可谓实力强大。
Swedcut公司201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获得喜人的业绩,得益于其创新性的销售体系,在单品选择上更加丰富,凹印企业的可选择性加大。
Rolf Meyer公司的强势介入,增加了中国市场的润滑度,其是传统德国品牌,专配高端国际性用户,在造纸行业已形成垄断之势,目前进一步加大了在包装印刷市场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瑞典AKE组合式刮刀及日本的涂层刮刀也在市场上拥有了部分客户。
上述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而在中低端市场,短短5~6年间也有多达10多个国产品牌建立了各自的知名度。
2013年更是刮刀行业收获的元年,国产刮刀供应商已明显摆脱只注重复制而忽略品牌效应的初期阶段。
尽管如此,还存在一些国产品牌如马鞍山各类刮刀,使用价格低廉的国产钢带,自制或组装的研磨设备,不求高精尖,追求绝对的数量及客户基数,加上较低的人工成本,已经成为国内刮刀市场金字塔底端的绝对王者。
但是,市场中也不乏潜心钻研技术、不满足于底端市场发展的国产耕耘者,这些刮刀供应商深受客户喜爱,同时也在国外垄断的涂层刮刀技术上取得了决定性的技术突破,并已拥有了一批忠实用户。
原材料价格影响
一直以来,原材料价格及稳定的供货渠道都是刮刀供应商极为关注的要素,相比较油墨行业,值得刮刀行业庆幸的是,所需原料—钢材的供应长久以来都比较稳定,高端刮刀供应商受到的最大影响依然是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成本变动。高端钢材来源于欧洲,瑞郎、欧元及瑞典克朗对人民币一直在高位运行,且短期内不可能出现价格下降的趋势,成本较高。所幸的是,Uddeholm、Sandvik等刮刀供应商关注到了中国包装印刷市场的蓬勃发展,通过本地化生产来缩短供货周期,并有效化解部分汇率风险。
除此之外,利润率较高的高端涂层刮刀,目前依然在国外工厂进行生产,高额的关税、较高的生产成本、钢材的供货周期依然制约着国内许多包装印刷企业的大规模使用。
软包装企业对刮刀的需求
国内高端软包装企业拥有长期稳定的订单,业务处于饱和及超饱和状态,生产设备较精良,对关键耗材如刮刀的要求比较苛刻。此外,中端软包装企业(如旺旺、顶正等集团公司的下属印刷厂)依托母公司的订单,长期稳定运行,设备状况较好,但对版辊及设备的使用(如图1所示)和维护要求却不是很严格,如此混乱的生产现场会大大缩短刮刀的使用寿命,因此,这样的软包装企业对印刷刮刀的质量要求最为苛刻。综合来讲,上述两类软包装企业在选择印刷刮刀方面有相同点,即涂层刮刀、韧性良好、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印刷刮刀是他们的首选。
刮刀标准化生产之路
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稳在某按需印刷会议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重要观点:“印刷材料、印刷工艺可以千变万化,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但是在印后工艺上必须实现标准化,这样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才能将印刷品商品化,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使成本降下来。”
刮刀作为一种重要耗材,从制作工艺,到包装,再到使用方法,都是最易做到标准化生产的一个产品。如何帮助用户简化及优化采购和生产流程,是刮刀供应商未来需要努力的目标,相信刮刀制作标准的进一步统一,一定会为印刷标准化生产助力。
与印刷企业采购凹印机的发展历程相近,印刷企业在保持高品质印刷的同时,也在不懈地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从采购进口品牌为主,逐步过渡到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共用,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的较量将会长期存在,刮刀市场未来的格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