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洁
说到林徽因,人们多半会想到《人间四月天》中那个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却很难把她和图片中那个爬上爬下的女汉子联系起来。是的,这才是她的真面目,一位建筑师,一位对古建筑文化保护做出不朽贡献的古建筑专家。
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从30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当时,民生凋敝,梁思成、林徽因的野外调查也异常艰苦。他们在一篇调查日记里写道:“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即便如此,他们依然甘之如饴。
时光流转,到了20世纪末期,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大拆大建后,国内有识之士开始了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年代久远的建筑是否都要拆除?什么类型的建筑需要被保留?什么类型的建筑可以被替换?建筑被更替的程度在什么范围内最合适?如何达到“实用”与“经济”的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的人士进行评估和研究,这也是开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原因之一。2003 年,同济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开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历建”)专业的高校。该专业属于建筑系下与建筑学专业平行的独立专业。正如同济大学建筑系对历建专业提出的口号——培养专家型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只有在综合素质与专业性并存的教育下,才有历史建筑领域不可替代的社会与学术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济大学对历建专业的重视与投入可谓有目共睹,从一开始的每年15 人的小班扩大到约 25 人的特色班,之后又加入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4+2”学位系统之中(即本硕连读,本科4 年,研究生 2 年,连续 6 年可拿到硕士学位。此学位系统并非包括每位学生,有选拔流程),使得学生在职业教育与学位追求上又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更是缩短了深造的时间。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领域是目前建筑设计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国内各大设计院纷纷建立保护设计部门。新闻上曾报道,欧美的建筑工程70% 以上都与历史街区或历史建筑有关,这也将是中国建筑行业今后的整体发展趋势之一。种种迹象都充分说明了历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光明。
如今,同济大学不再是唯一开设历建本科专业的高校。2014 年北京建筑大学也设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从上海到北京,从建筑老八校到建筑行业新锐高校,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入到这个发展空间极大的专业上,而它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相信历建专业以后会输送出更多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