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文中伟 刘雅/文 文中伟/摄
富怡专栏
创思特“无淡季”的秘密
本刊记者_文中伟 刘雅/文 文中伟/摄
专访南京创思特服饰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杭宏
杭宏
在纺织服装业,苏美达集团这几年势头迅猛,不仅位居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规模企业前20强,且连续多年保持向欧盟市场出口第一。在同行业绩普遍下滑的态势下,苏美达2014年业绩较2013年同期强势上涨超20%。
作为苏美达集团的第7家直属工厂,创思特公司从2014年2月18日开业,3月开始投产,第一单便是“海澜之家”的80万件羽绒服贴牌。据记者在生产车间所见,20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好像没有淡季,我感觉每天都很忙。”杭宏这句话一带而过,却让记者印象很深。
众所周知,国内服装企业正在“新常态”下摸爬滚打,而创思特却能顺风顺水、一马平川,凭哪些硬本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杭宏为我们分享了创思特逆势增长的秘密。
采访开始,杭宏谦虚地表示,创思特作为今年刚投产的新厂,目前尚缺乏宣传亮点。当记者提醒说,在目前行业低迷之际,创思特车间里满负荷的生产场景正是亮点,杭宏却笑着说:“我们只算是开了个好头。”
创思特主攻羽绒服与棉服,一开始便接下了“海澜之家”的大单。谈到企业的高起点,杭宏认为,新工厂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80万件羽绒服在去年10月底刚刚结单,我们又签订了今年150万件的新订单。”
杭宏对创思特的起步很满意,在他看来,大订单的作用不止于此。“由于我们是新厂,设备有调试期,工人有磨合期,如果老换款,磨合期就会很长。所以,这个大订单对我们安全度过磨合期贡献很大。”
在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高企,很多服装厂都难以为继。杭宏对此也深有感触:“2002年,我在苏美达第一家服装厂做厂长时,工人月工资才600块钱,而现在已经涨到6000块了,服装加工费只翻了1倍,工人工资却翻了10倍。”在这种情况下,创思特对产品结构做出了更高的定位。
“大家都知道,服装行业现在都在向中西部、东南亚转移,我们在这两处也有工厂。苏美达的规划是:对于一些量大、质量要求不高、运输成本也不太高的低档次产品,我们就放到国外(比如柬埔寨、缅甸)去生产;对于一些含金量较低的超市类产品,我们放到中西部去生产;而对于一些运输成本高、质量要求也比较高的中高端产品,我们就放在长三角生产。”杭宏介绍,创思特就定位于做中高端产品。
“我们要做别人难做的事,利用现代的高科技设备,比如全自动缝纫机,来完成独特的设计效果,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海澜之家这批订单运用了‘双线绗缝’工艺,这个小工厂根本模仿不了,因为传统机器或人工做不出来,只有用富怡的双头全自动缝纫机才可以完成。”杭宏说,这样的产品就能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对海澜之家品牌也是一种提升——在此,品牌、加工厂、设备供应商达成三赢格局。
“我们所有的职能部门,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质量部门,甚至包括清洁工,都是为了企业的质量和产量而存在的,我们去除了不增值的一切。”对于精细化管理,杭宏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财务出身的他,对企业运营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然于胸。
“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达到保本点人数,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盈利。学财务的都知道,固定成本比如说折旧费、开发费等,在一年之内总量是不变的,但单位成本会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下降。比如说固定成本有1000万元,100人分摊的话单位成本是10万元/人,1000人分摊就变成1万元/人了。所以,最好是在达到保本点人数的基础上,把工人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为此,杭宏为创思特算了一笔细账。“我核算过,我们的保本人数是750个技工,人数略高于这个保本点是最佳的,所以今年我还想增加几百个技工,目标是1000个技工,我们的管理能力还能够掌控。”
杭宏表示,与很多企业“招工难”不同,创思特的招工情况一直不错,这为保质保量的生产构筑了良好保障。“在长三角招工难是业内共识,但由于苏美达是一个品牌,地理位置也不错,处在江苏、安徽的交界处,再加上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进展很顺利。目前全厂职工已经超过千人,从来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招工结果。今年我们还要再上4条生产线,再招500名技工。”
随着人员的增加,业务量的增长,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杭宏坦率地说:“一个企业在起步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是不现实的。”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思特公司每天有短会,每周有长会,包括生产中出现的管理漏洞、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注意汇报和总结。
创思特还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了许多关于有效沟通与高效合作的培训,以打造团队凝聚力。杭宏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打造高效的团队,有效沟通很重要。接下来,我们还想多做一些执行力的培训。”杭宏强调说,“如果我们的管理再加强,团队再加强,我们在订单组织、流程安排上就会更加得心应手,生产力和竞争力会更强。”
从创思特的实践经验来看,先进设备所带来的“红利”正越来越高。
随着工人工资的成倍增长,服装加工企业如何应对?杭宏的答案是:“在生产效率上做文章。”
杭宏举例说,以前一天能做5件夹克衫,现在一天必须要做到20件才行。“如果你现在一天只能做6件,或者不到10件,那你的企业肯定岌岌可危。”杭宏认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使用熟练工人,二是使用先进设备。但从创思特的实践经验来看,先进设备所带来的“红利”正越来越高。因此,创思特流水线上的设备都是一流的,生产效率也始终处于行业前列。
杭宏介绍,苏美达旗下各公司对设备的投入都很大,目的就一个:提升效率。“在所有工艺流程中,只要是可以代替人工的,我们一定会用设备去代替。我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一流设备,但是,钱要花到刀刃上——我们要选用最好的设备,这也是我们集团的共识。”
在创思特车间里,富怡、杜克普、重机等著名品牌的设备鳞次栉比,“由于我们的订单量大,这些设备都是24小时连轴转,停人不停机,设备一旦出了状况会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设备首先要过质量关,价格其次。如果设备经试用不行的话,我们是要退回的。”
杭宏表示,创思特选择设备非常慎重,“我们不看别的,就看设备能切实解决哪些问题,能为生产带来多少好处,以及成熟度能否达到要求。”据悉,曾有某厂家的设备因为性能不稳定,4台设备全部被退回。
对于生产设备的考察,创思特有一个独门秘籍:每个季度,都组织一线操作工为设备打分,按得分高低给各家设备品牌排名,这个排名将成为下一次设备采购的“内参”。杭宏介绍:“富怡的得分一直很靠前。我们以前用富怡的CAD打版软件,觉得不错,后来又采购了5台富怡的全自动缝纫机,单头、双头的都有,稳定性很好,现在觉得双头的机器更好,效率更高。”
据介绍,创思特计划新上4条生产线,目前正拟定设备采购清单,这份清单里头全是国内一流品牌。“我们买产品也是买服务,设备供应商如果没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我们也不会考虑。”杭宏透露,创思特曾考虑采购国外品牌的设备,也接触过美国的CAD系统和法国的裁床,然而,“它们都存在售后服务问题,一是维护费用太高,二是反应速度太慢,最终都被我们否决了。”
杭宏坦陈:“我们对品牌的选择会有个惯性,比如,如果富怡的服装设备确实好,那我们还可能采购富怡的其他设备,比如家纺设备,这也是富怡的强项;并且,我们不仅是自家使用,还会推荐给集团内的兄弟单位。”
毋庸置疑,苏美达服装业务正做得风生水起。近两年,苏美达还加快了海外布局,大手笔频现:2013年8月1日,苏美达服装板块在柬埔寨金边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这是苏美达进军东南亚服装市场的标志性事件;2014年11月10日,苏美达旗下第一家海外实业工厂——缅甸双赢服饰有限公司在仰光隆重开业,该工厂拥有14条生产线,可月产各类T恤、衬衫、裤子、夹克25万件,标志着苏美达服装产业向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苏美达在搭建国际化产能平台的同时,也在国内布局高标准的生产协同网络。目前,苏美达已在南京六合区及镇江句容市建立了7家全资工厂,可年产1000万件(套)服装家纺产品,年产值超过8亿元人民币。杭宏介绍,在“创思特”新厂成功起步之后,河南项目也即将启动,该新项目占地260亩,计划投资金额3~4亿元,建成后可年产240万件服装。又是一个大手笔,苏美达服装板块从来不缺亮点。
最近,在创思特的一次办公会上,杭宏有感而发:“我们有崭新的工厂、崭新的设备、崭新的团队,人家都说我们是高大上,但我们不能光外表漂亮,内在实质也要高大上,需要我们再下一番狠功夫。”杭宏说,高水平的管理是门精细活儿,创思特在团队打造、管理流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创思特才刚刚上路,但我们有想法也有信心,在未来两三年内,定将创思特打造成南京市的一流企业。”杭宏言辞恳切,信心笃定,“我们都在为此努力,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宁可走得慢一点,但要走得稳,走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