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旭东
中美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代动力
文|张旭东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美关系正站在21世纪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这一判断对于指导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不久,一部名为《旋风九日》的影片将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中美建交之际历史性地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奠定中美关系合作基础的点滴向世人娓娓道来。而如今,延续这一历史脉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继安纳伯格庄园会谈与瀛台夜话后,续写两国元首密切交往、累积互信的佳话,再次会晤以共谋中美关系发展的蓝图。大道无垠,任重道远。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中美双方需要不断携手,砥砺前行,增添新的时代动力。也正因如此,中美元首于2015年9月下旬的再度会面恰逢其时,备受期待。如果说40多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那么或许习近平主席此番赴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一周可称之为“塑造未来的一周”。
“实现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现实,这就给中美双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的政策方向不应频繁调整,要管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能让中美关系因为某一因素而停滞徘徊。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坚持了总体一致的对华政策方向,为保持中美关系的总体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历史经验也适用于当前与未来的两国关系。如王毅外长所言:“我们愿意人们得到这样的预期:不管两国国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双方都将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走下去;不管两国将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矛盾,中美双方都将相互尊重、增信释疑、聚同化异,方向。”在2015年9月24日与奥巴马总统的首次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将2013年中美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以明确的语言再次强调,而奥巴马总统则表示不认同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将发生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用一种西方国际政治的经典术语复述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
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双方针对彼此的战略抉择,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言具有首要意义。曾经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因为安全困境而落入无休止的冲突,和平往往成为大国追求安全的牺牲品,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恒久以来几乎都伴随着惨烈的战争。在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于两国人民的福祉和人类的未来计,中美绝不可在核战争时代重蹈历史覆辙。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总统强调大国尤其是中美之间更要尽力避免冲突。美国的决策者反复重申,美中两国有能力管控好分歧,美中之间的竞争应是建设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将中美之间的竞争称之为“健康的竞争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领导人一贯的表态是欢迎中国崛起,认为稳定和繁荣的中国符合各方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总统在会晤中曾对习近平主席表示:“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应得到提高。美国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王毅外长在2015年9月16日的蓝厅论坛上曾经讲过这样一番话:“美国领导人多次强调,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我们希望美方能把这一重要表态变为实际行动,真正落实在对华交往的具体实践中。”这番中肯的话语,表达着中国的期待,更反映了对于美国“行胜于言”的期盼。因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人们往往比正常情况下更急于看到两国领导人的政策表态落实为政策保持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不管国际社会将来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与挑战,中美两国都将强化彼此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白宫欢迎仪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正站在21世纪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这一判断对于指导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总统在会晤中曾对习近平主席表示:“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应得到提高。美国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6日,美国美东地区华侨华人在习近平主席下榻的酒店外集会,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来访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向美国民众亲切致意
对于未来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两国在一些焦点问题上如何管控好分歧,习近平主席就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达到了访问前设定的三个目标,即: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讲清;把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说透;把美国担心中国在对待当今国际体系和亚太秩序等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心结”打开。
首先,坚持增进双方的战略互信。战略互信的增进,是防止中美发生冲突最有效的途径。增进互信的前提是正确判断彼此的战略意图。中国的战略有三个重要的不变:坚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变,创造更加高水平的开放环境也有利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变,中国决不称霸,坚持做国际和平与稳定的维护者;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决心不变。对此美方特别强调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藏独”、“疆独”,不介入香港事务。另外,对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中国重申作为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的受益者、参与者、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不会推翻现有体系另起炉灶,而是会推动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于美方非常关注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建设,则都是中国主动创造和分享发展机遇,以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品的尝试,有利于突破既有机制的制约瓶颈。这些都反映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是一次增信释疑之旅。
其次,坚定不移推动合作共赢。在白宫欢迎仪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在白宫的欢迎宴会上,奥巴马总统则表示,中美要以海纳百川的精神,通过继续扩大合作,使两国更加强大。中美之间合作,尤其是经贸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建交36年来,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已经超过5500亿美元,相互投资额超过1200亿美元。根据测算,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进口国,中美也将成为彼此的最大贸易伙伴。到那时,美国对华出口将超过5300亿美元,产生近340万个工作岗位。而到2020年,中国对美投资将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400万个工作岗位。对于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发展态势,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是好的,有能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创新宏观调控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可以继续为中美经济互利合作提供足够的空间。
作为中美2015年力推的投资协定谈判,目前已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双方更新了负面清单后,在领导人的推动下后续将强力推进谈判,使中美的经济合作再上一个重要台阶,使中美互惠合作产生更加影响深远的硕果。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的举行,将科技创新的元素作为中美信息化与商业合作的动力,称为两国经济合作增长的亮点。此外,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中美合作也稳步推进。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又一次发表两国元首的气候变化声明,力争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推动国际社会在节能减排方面实现更广泛有力的国际合作。同时中美自身以身作则,为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作出示范,主动设定减排指标,中国还宣布将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在2015年9月中旬中美在洛杉矶举行了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这些都是极富意义的举措,也证明了中美双方在应对国际共同挑战方面携手合作的巨大空间。此外,中国发布的习近平主席访美成果清单包含了49项具体的内容,也都反映出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是一次聚焦合作之旅。
再有,坚持妥善有效管控好分歧。当前阶段,中美围绕若干问题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些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此次习近平主席访美,专门针对这些分歧与美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地沟通,介绍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并努力寻找两国政策的交汇点,以求缩小分歧,推动合作解决争议。以南海问题为例,中美双方其实存在很多共同点,包括政策目标和策略途径等方面。具体来说,中美之间有五项“共同支持”:均支持维护南海稳定;均支持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均支持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均支持通过对话管控分歧;均支持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相信有了如此多的共同点,中美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就可以尽力化解分歧,推动南海地区的持久稳定与合作。再比如网络安全问题,中美首先应该明确对抗是错误选项。在此基础上,双方通过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确保不从事或在知情的情况下不支持网络窃取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行为,并推动制定网络空间的国家行为准则,加强双边对话合作并建立热线,将逐渐化解在此领域的争议,向着中国倡导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努力。上述这些事例反映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是一次开创未来之旅。
习近平主席就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达到了访问前设定的三个目标,即: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讲清;把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说透;把美国担心中国在对待当今国际体系和亚太秩序等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心结”打开。
时隔21载,故地重游的习近平主席见到了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的许多老朋友,更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在林肯中学,该校学生与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生合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与《世界如此美好》不仅生动体现了教育可以成为两国人民互动交往的桥梁,更反映了塔科马与福州之间友好城市缔结下的深厚情谊。如今,中国31个省(区)市和美国50个州之间已建立了43对友好省州,200对友好城市,这对民间外交的开展,为中美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契机。2015年9月22日举行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以“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就契合了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将两国政府层面的各项协作措施落地,更好地推动双方建设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社会。
中美两国的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超越国界,超越分歧,更超越历史。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的华盛顿州和西雅图市为例,当1979年“柳林海”号抵达美国时,不仅结束了中美几十年不通航的对抗历史,更开启了崭新的中美贸易篇章,如今华盛顿州在对华贸易方面走在美国各州前列。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地震后华盛顿州皮尔斯郡的小学生向汶川灾区的孩子们发出了800余封慰问信和鼓励贺卡,那些通过稚嫩的笔触所流露出的纯真感情令人永远铭记。人们也不会忘记在美华侨华人对于美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他们是联系中美的一座独特的桥梁。150年前,华人铸就了美国太平洋铁路,推动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建设;抗战期间,华侨华人踊跃募捐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改革开放中,华侨华人更不甘落后,为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华侨华人在进一步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在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为祖国的统一与富强继续做着卓越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期间曾提出,要把一个更加美好的中美关系留给子孙后代。要实现这一目标,中美之间的青年交流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未来3年中资助两国5万名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美国则努力在2020年前实现百万学生学习中文。此外,中美还将在2016年举办“旅游年”。这些惠及两国民众的利好政策,势必将加深中美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使得中美友谊世代延续。上述这些方面也反映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是一次面向人民的友谊之旅。
马丁·路德·金博士曾经说过:“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的时机。”对于中美而言,正所谓“乘风破浪,顺势而为”。两国应该扎实落实两国元首此次会晤达成的诸多共识,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真正打造为21世纪的大国关系典范。而中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在2015年后发展议程,国际减贫与支持不发达国家发展,妇女权益,联合国改革,国际维和等方面续写国际合作新篇章。
张旭东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