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芝+过怡+夏虎成+董志学+顾万能1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不断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课证赛融合”就是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探索,将职业证书、竞赛项目与课程体系相结合,实施“课证、课赛” 双融通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过程化培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证融合;课赛融合;机器人竞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11-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1]: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文件指出: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和创新竞赛,构建国家、省、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体系,推进技能大赛国际化。从这些文件看出,各级政府部门对推进高等职业实践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重视。同时,《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指出:打造基于嵌入式技术和3G技术为核心的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
因此,作为苏州地方性的高等职业学校,苏州市职业大学肩负着为苏州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其专业设置应面向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进行错位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基于Android上层应用和底层嵌入式应用开发、测试以及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人才培养思路
高职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定位着眼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职业实践为主线,课程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技术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知识”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注重职业道德与素质训导,突出能力培养:
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根据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点、知识点及综合素质分析,进行专业改革和整合课程内容,制订和完善课程标准,采用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模式;
2)引入企业真实工作背景的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方式构建和岗位能力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大大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3)通过全面实施“课证”融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相互融合,力求使培养的人才能力标准符合社会广泛认同的行业岗位规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4)作为课程改革的有益补充,实施了“课赛”融通的教改方法,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学生创新团队等,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的电老鼠走迷宫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得了不菲的成绩,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竞赛来巩固和扩充他们的课堂知识,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竞争意识和荣誉感。
2 课证赛融合的探索
“课证赛融合”就是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探索,引入职业化培训理念,实施“课证、课赛” 双融通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教学,积极推进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在课程实施环境上,所有专业课程均在多媒体教室或机房内授课,奠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基础条件。
2.1 课证融合
课证融合就是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在分析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将职业资格标准的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一一对接,进行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和考核要求的设计,加强和规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3]。使高职教育能适应用人单位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和造就“高职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目前,本专业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结合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维护与升级、Android系统高级应用开发等课程(表1所示),引入了计算机高级操作员、计算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移动互联网)、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工等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苏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完全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形成了职业化的培训体系,系统化地提高了学生总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中,计算机导论为以证代考课程。
2.2 课赛融合
课赛融合是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赛训有机结合,从形式上为学生初步探索了一个人人参与竞赛的平台。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引入了5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比赛项目,竞赛项目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分布在大学3年。并将竞赛任务融入到所需的系列实训课程中(表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可以找到能参加的竞赛项目,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训练体系。实施中,是将竞赛项目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一个的子项目,再以分解后的子项目为主题融入到所对应的系列实训课程,进行实训任务书的设计。整个实训课程的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教师结合竞赛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4]。
下面,以中国“未来伙伴杯”智能机器人大赛家用吸尘机器人为例,介绍竞赛项目分解与实施。endprint
1)竞赛项目分解:依据家用吸尘机器人竞赛规则,要完成该项目,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硬件控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按竞赛规则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
2)竞赛子项目与实训课程对接:根据竞赛子项目对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同,对接不同学期不同的实训课程。第一学期:硬件控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与电子器件组装调试项目实训对接,第二学期: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与结构化程序设计项目实训,第三学期: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与单片机控制项目实训对接。例如:在电子器件组装调试项目实训中,完成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包含:微控制部分、传感部分、执行部分和外部扩展部分等电路的识别与分析。
3)竞赛子项目与实训课程融合实践:由于每一个竞赛子项目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很多,需要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因此,将子项目进一步分解为模块来设计实训任务,同时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模块。例如: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可以按照硬件功能不同将程序代码做进一步分解:电机驱动、碰撞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指南针、地面灰度检测、串行通信电路和路径规划算法等程序代码设计。
4)实训课程考评与竞赛团队选拔:考评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的综合评估。考评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媒体作品和小组答辩情况。小组答辩为展示交流过程:在多媒体教室,每个小组的讲解员, 在10分钟内通过幻灯片讲解和投影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汇报的内容包含课题名称、研究结论、资料来源、小组成员。通过这一途径,个体知识或小组知识将逐步演化成为人类社会的共有知识。在这个阶段,学习者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小组成果交流和评价[5]。依据每组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竞赛团队选拔:会说明每个硬件模块的功能与参数调试方法;能控制每一个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单一控制;能控制机器人按照比赛要求完成比赛。
3 总结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通过“课证赛”的融合,使学生对“赛”、“证”项目从知悉到深入,使“赛”、“证”项目从单一到综合融入到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互为支撑式发展,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过程化培养。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作业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9-09-23) [2014-08-12]. 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2]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2-06-29) [2014-08-12]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ghgy.html.
[3] 勾荣,姜春艳,刘伟彦.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43-144.
[4] 孔欣.论以赛训结合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5):154-155.
[5] 刘文芝,刘昭斌,过怡,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嵌入式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2-34.endprint
1)竞赛项目分解:依据家用吸尘机器人竞赛规则,要完成该项目,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硬件控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按竞赛规则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
2)竞赛子项目与实训课程对接:根据竞赛子项目对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同,对接不同学期不同的实训课程。第一学期:硬件控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与电子器件组装调试项目实训对接,第二学期: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与结构化程序设计项目实训,第三学期: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与单片机控制项目实训对接。例如:在电子器件组装调试项目实训中,完成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包含:微控制部分、传感部分、执行部分和外部扩展部分等电路的识别与分析。
3)竞赛子项目与实训课程融合实践:由于每一个竞赛子项目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很多,需要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因此,将子项目进一步分解为模块来设计实训任务,同时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模块。例如: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可以按照硬件功能不同将程序代码做进一步分解:电机驱动、碰撞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指南针、地面灰度检测、串行通信电路和路径规划算法等程序代码设计。
4)实训课程考评与竞赛团队选拔:考评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的综合评估。考评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媒体作品和小组答辩情况。小组答辩为展示交流过程:在多媒体教室,每个小组的讲解员, 在10分钟内通过幻灯片讲解和投影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汇报的内容包含课题名称、研究结论、资料来源、小组成员。通过这一途径,个体知识或小组知识将逐步演化成为人类社会的共有知识。在这个阶段,学习者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小组成果交流和评价[5]。依据每组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竞赛团队选拔:会说明每个硬件模块的功能与参数调试方法;能控制每一个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单一控制;能控制机器人按照比赛要求完成比赛。
3 总结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通过“课证赛”的融合,使学生对“赛”、“证”项目从知悉到深入,使“赛”、“证”项目从单一到综合融入到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互为支撑式发展,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过程化培养。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作业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9-09-23) [2014-08-12]. 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2]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2-06-29) [2014-08-12]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ghgy.html.
[3] 勾荣,姜春艳,刘伟彦.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43-144.
[4] 孔欣.论以赛训结合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5):154-155.
[5] 刘文芝,刘昭斌,过怡,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嵌入式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2-34.endprint
1)竞赛项目分解:依据家用吸尘机器人竞赛规则,要完成该项目,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硬件控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按竞赛规则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
2)竞赛子项目与实训课程对接:根据竞赛子项目对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同,对接不同学期不同的实训课程。第一学期:硬件控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与电子器件组装调试项目实训对接,第二学期: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与调试与结构化程序设计项目实训,第三学期: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与单片机控制项目实训对接。例如:在电子器件组装调试项目实训中,完成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认知和分析,包含:微控制部分、传感部分、执行部分和外部扩展部分等电路的识别与分析。
3)竞赛子项目与实训课程融合实践:由于每一个竞赛子项目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很多,需要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因此,将子项目进一步分解为模块来设计实训任务,同时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模块。例如:硬件模块的控制程序代码编写可以按照硬件功能不同将程序代码做进一步分解:电机驱动、碰撞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指南针、地面灰度检测、串行通信电路和路径规划算法等程序代码设计。
4)实训课程考评与竞赛团队选拔:考评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的综合评估。考评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媒体作品和小组答辩情况。小组答辩为展示交流过程:在多媒体教室,每个小组的讲解员, 在10分钟内通过幻灯片讲解和投影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汇报的内容包含课题名称、研究结论、资料来源、小组成员。通过这一途径,个体知识或小组知识将逐步演化成为人类社会的共有知识。在这个阶段,学习者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小组成果交流和评价[5]。依据每组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竞赛团队选拔:会说明每个硬件模块的功能与参数调试方法;能控制每一个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单一控制;能控制机器人按照比赛要求完成比赛。
3 总结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通过“课证赛”的融合,使学生对“赛”、“证”项目从知悉到深入,使“赛”、“证”项目从单一到综合融入到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互为支撑式发展,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过程化培养。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作业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9-09-23) [2014-08-12]. 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2]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2-06-29) [2014-08-12]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ghgy.html.
[3] 勾荣,姜春艳,刘伟彦.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43-144.
[4] 孔欣.论以赛训结合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5):154-155.
[5] 刘文芝,刘昭斌,过怡,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嵌入式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