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李晓君,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女性怀孕时脉象会有哪些变化,“脉诊验孕”是否真的有效?
古代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没有现代医学的化验、B超等方法来判断怀孕,所以医生们通过大量经验总结出脉象与怀孕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准确率。女性如果出现“滑脉”,即脉象圆滑如珠,流畅地滚动,并伴有停经、呕吐等症状,就有可能预示着怀孕。因为人在怀孕时,气血比较旺盛,需要供给胎儿,滑脉便是气血充盛之象。但这也并非绝对,当体内的正气和邪气都盛,相互斗争剧烈时,如痰饮盛、热邪盛的人,也可能出现滑脉。此外,身体健壮的人由于气血旺盛也可以出现滑脉。中医讲究“四诊合参”,就是要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地判断,不能单纯凭脉象百分百地确定。
对此次西医约战事件怎么看?
我对这种约战持反对态度,因为中医和西医都应当是包容的。脉诊断孕虽有一定的准确率,但它本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产物;西医有方便、准确的判断怀孕的方法,中医也愿意去借鉴和使用。西医常借助于仪器、化验结果判断怀孕与否或诊断疾病,但这些结果有时也难免出现误差。所以我认为这种约战无论输赢都没有任何意义,中医和西医都应该以治好病为目的。
脉诊的原理是什么,它在中医诊断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公元前5世纪就记载有“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的事例。中医认为,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体五脏的功能关系非常密切,若脏腑功能失常,就可能出现异常脉象。
中医常见的脉象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该如何调养?
临床最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音shuò)、细、滑等。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如水浮木”,一般轻取即得,重按后感觉脉搏稍减但不空。浮脉一般预示着病在体表,最常见的是感冒。若外感风寒,寒主收,则脉多浮紧;外感风热,血流急,则脉多浮数(快)。一般风寒感冒,如出现恶寒头痛、鼻塞声重、咳嗽痰白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来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如出现发热、头胀、鼻流黄涕、咽喉肿痛、舌红苔黄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来发散风热。
沉脉:可理解为深脉,“如石入水”,一般轻取不易察觉,重按至筋骨才觉察到脉象搏动。沉脉一般预示着病在体内,但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不一定是病脉。病理性沉脉的形成,分虚实两种。实证可能由气滞、血瘀、食积、痰饮所致,一般常用理气、理血、化痰药来治疗,如柴胡、当归、山楂、杏仁等;痰多者可适当按揉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处),有助化痰祛湿。虚证多因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所致,一般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人参、黄芪、地黄、山药等补益药。
迟脉:脉动迟缓(每分钟脉搏约60次以下),一般多见于寒证。因为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人体,阳气受损,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寒证一般会出现舌苔白、四肢冷、小便清等症状。若经医师判断体内有寒,可以辨证选药,或采取艾灸等方法来驱寒,如宫寒者可艾灸关元穴(肚脐下三寸)。
数脉:脉来急促(每分钟脉搏约在90-120次之间),一般多见于热证。热则气血运行加速,脉搏跳动快,一般容易出现发热、面红、舌红苔黄等症状,体热的人平时可喝些金银花茶、沙参茶等。
细脉:脉细如线,但是起落明显,一般多见于气血两虚或湿邪。血虚则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故脉细小无力,这种情况下一般用黄芪当归来煲汤喝,可补益气血。湿邪也会阻遏脉管,导致气血运行不利,脉细小而缓,体湿的人一般有口黏乏味、不想饮水、肢体困重、舌苔厚腻等表现,祛湿建议熬红豆薏米水喝,可祛湿消肿。
为了不影响把脉的正确性,去看中医前,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脉象容易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影响。一般临床上我们希望患者保持平静的情绪,如果患者急匆匆地跑过来,或因为怕自己有大病而十分紧张,都会影响把脉的结果。另外,饱餐后也不适合把脉。
中医把脉诊病有没有局限性呢?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肯定都是有局限性的。就脉象来说,存在很多个体差异,比如刚刚讲的浮脉和沉脉,一般瘦人容易出现浮脉,胖人容易出现沉脉,这都是生理性的差异,不能一概当作疾病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脉诊应与望、闻、问诊合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结论,不能单凭脉诊断孕或诊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