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芙蓉
【摘 要】 目的:观察蒙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蒙药结合蒙医灸疗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80例患者,治愈:5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结论:蒙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蒙药;蒙医灸疗治疗;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04-01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慢性胃炎通常是指慢性非萎缩(浅表性)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常可以同时存在。慢性胃炎在蒙医属“胃虚病”的范畴,是以上腹疼痛,多为隐痛,饱胀、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经胃镜检查较容易确诊。蒙医一般分为巴达干盛行者和赫依盛行者两类,在临床上巴达干盛行者比较多见。笔者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应用蒙药结合蒙医灸疗治疗慢性胃炎80例总有效率达96.2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80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30岁,10例,30~40岁35例,40~50岁30例,50岁以上者5例。均为胃镜检查确诊病例。
1.2 诊断标准[1] ①症状: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②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示:慢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
1.3 治疗方法
1.3.1 蒙药治疗 早服安置精华散(五位清浊丸) 2g,温开水送服;中午服六位安消散2g,温开水送服,加六位木香散2g,温开水送服;晚服寒水石六味散2g,温开水送服。疗程1个月(蒙药均为本医院的院内制剂)。
1.3.2 蒙医灸疗 在巴达干穴和胃穴给予艾条灸疗。根据病情选择灸疗时间及疗程,症状重者1天2次,每次15~20min,14天1个疗程;轻者1天1次,每次15min,7天1个疗程。
1.3.3 治疗中需注意 在口服蒙药期间不得食用辛辣食物及生冷食物。在灸疗过程中需要在选择的穴位上贴一层厚约3mm的新鲜姜片再固定好艾条来灸疗,注意不要烫伤患者的皮肤。
1.4 疗效标准[2] 基本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胃镜复查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偶有复发者(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萎缩性病变有逆转恢复的表现);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未改善者。
2 结果
临床治愈 58人,占72.5 %;好转:19人,占23.75 %;无效3人,占3.75 %。总有效率96.25%。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按时口服药物,病程短,否则疗效欠佳,疗程长一些。
3 典型病例
朝某,男,57岁,2013年1月2号来我院初诊。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泛酸半年余。患者从半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泛酸,有时食用生冷食物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黑便史,未曾系统治疗过。今患者为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经查体:患者四肢厥冷,颜面苍白,脉沉弱,舌苔薄白,尿白,上腹部剑突下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其他查体(-)。辅助检查:胃镜和胃黏膜活检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该患者诊断为 慢性胃炎(巴达干盛行者)以祛寒,助火,健胃原则,给予早服安置精华散(五位清浊丸)2g,温开水送服;中午服六位安消散2g温开水送服加六位木香散2g温开水送服;晚服寒水石六味散2g温开水送服 。同时患者巴达干穴,胃穴给艾蒿灸疗一周。患者口服按上述蒙药连续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好转,结合饮食调节后一年后复诊症状完全消失。
4 讨论
蒙医认为慢性胃炎属“胃虚病”的范畴,胃虚病系胃功能衰弱而水谷不化的疾患,或称“胃衰”,主要起因为巴达干、赫依互结寒盛,挫伤胃火,致饮食不化所致。食无定时,过食生冷而不易消化之物,长期心劳过度或过饱、过饥等均为诱发本病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食物不消化,胃部胀满,嗳气频作,呕吐白沫或食物,吐后觉安,体虚神萎,得热则舒,遇寒加重。治宜以祛寒,助火,健胃为原则[3]。在临床上巴达干盛行者为最多,本次临床观察病例主要是巴达干盛行者为主,给予早服:温胃消食,安置精华之功效的五位清浊丸;中午服:健胃、化积、通便之功能的六味安消散加服安胃止吐、温胃散寒的六位木香散;晚服:温胃行气,除烦止吐之功效的寒水石六位散 [4]。蒙医灸疗是利用艾蒿点燃后的温热作用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特别对巴达干盛行的胃虚病的患者在巴达干穴和胃穴上用艾条烧灼、熏熨的治疗,能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的目的。综上所述,蒙药结合蒙医灸疗治疗慢性胃炎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1:382-386.
[2]阿拉腾格日勒.蒙药治疗260例慢性胃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2:10.
[3]白清云. 中国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2:83.
[4]扎.乌力吉,韩福印.蒙古贞常用蒙药方剂[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7:162-163.
(收稿日期:2014.04.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