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萍
【摘 要】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在改善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呕吐痰涎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半夏白术天麻汤;苯磺酸氨氯地平;痰浊中阻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65-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笔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患者59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及分级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中医辨证痰浊中阻为型,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痰浊中阻证标准。并且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以及其他肝肾损害和精神疾患,及试验过程中因故退出者,依从性差的患者。全部病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0~65岁,平均(58.12±12.14)岁;病程3~13年,平均(5.08±1.66)年;收缩压(21.70±1.376)kPa,舒张压(13.12±0.993)kPa。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4岁,平均(58.10±12.16)岁;病程2~14年,平均(5.02±1.70)年;收缩压(21.65±1.379)kPa,舒张压(13.10±0.982)kP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低盐低脂饮食等基础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货物名称:蓝迪,批准文号:H20020468,规格:5mg/片),每日晨起口服5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天麻、石决明、姜半夏、黄芪、白术、茯苓、石菖蒲、杜仲、紫丹参各15g,陈皮、川芎、僵蚕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降压效果。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降血压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服药前和服药后的血压,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等临床症状,同时观察服用药物时可能引发的不适、毒性及变态反应等。并对两组症状改善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
1.4 疗效标准
1.4.1 降压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标准进行判断。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且下降幅度≥10mmHg,或舒张压下降幅度≥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 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采用积分法,依据病人症状轻重程度分为轻(0~2分)、中(3~5分)、重(6~8分)。临床痊愈: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的患者;显效:指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的患者;有效:指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的患者;无效:指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的患者。
1.4.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4 不良反应 主要观察服用药物时可能引发的不适、毒性及变态反应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症状分析 服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组降血压的有效率高,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P<0.05);同时治疗组对眩晕、头痛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和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咳嗽,但程度不重,未作特殊治疗,坚持完成全疗程。
3 讨论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严重危害者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血压在中医学属于 “眩晕”范畴[5],《丹溪心法》有“无痰则不作眩”、“头痛多主于痰”只说,强调了痰湿这一病机。对于痰湿的形成,前人有“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的说法。形体肥胖之人易于生痰生湿,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过劳等引起脏腑损伤,使水湿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清窍失于儒养,故头目眩晕。痰浊中阻型高血压在临床较为常见,治疗予以平肝化痰,益气通络之法。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中天麻、僵蚕、石决明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以止头眩,又以制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除湿;川芎、丹参活血祛瘀安神;石菖蒲通阳开窍,杜仲补益肝肾;合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除痰,使痰湿不留,眩晕自止。全方共奏平肝息风化痰,健脾除湿、活血通络之功。并以调整肝脾肾脏腑功能,使人体阴阳气血平衡,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浊中阻型取得了满意疗效。
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内钙通道进入细胞,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发挥降压作用,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但有头痛、头晕、水肿、腹痛、面红、疲劳、失眠、恶心、心悸等副作用。
西医和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有所长,西药降压作用较强,降压迅速,但几乎所有的降压药均存在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而单用中药多数患者虽自觉症状可有效改善,往往起效缓慢,降压效果短期不理想。本人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在有效降压同时,益气健脾、祛湿除痰,明显缓解患者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食少、舌胖苔腻、脉滑等症状,且服用药物时无引发不适、毒性及变态反应等,较单独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张廷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WHOOSH)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3):177-1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8,4(4):245.
[5]谢阳谷,曹洪欣.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3.
(收稿日期: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