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华
【摘 要】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4例疱疹性口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8例治疗组和26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发热天数、治愈天数以及好转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患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疱疹性口炎;更昔洛韦;病毒唑;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109-01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于单纯疱疹病毒导致出现的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以簇集性小水疱为临床特征,具有自限性和复发性的特点。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8例疱疹性口炎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疗的54例疱疹性口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疱疹性口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8例治疗组和26例对照组。治疗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9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2±1.21)岁;病程4~7d,平均病程(4.20±1.42)d;口腔疱疹为1~3mm,平均大小为(2.02±0.54)mm;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24±1.24)岁;病程3~8d,平均病程(4.36±1.56)d;口腔疱疹为1~4mm,平均大小为(2.07±0.62)m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口腔疱疹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毒唑治疗,将10mg病毒唑加入到100~20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128;0.25g)进行治疗,将5mg更昔洛韦加入到100~200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5d。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溃疡、疼痛以及疱疹现象完全消失,经血常规检查,其白细胞值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疱疹、溃疡基本消失,疱疹消退不完全,疼痛症状依然存在,经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处于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溃疡消失不完全,有明显好转,疱疹显著减少,经检查,白细胞数量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溃疡、疼痛以及疱疹等现象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发热天数、治愈天数、好转天数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热天数、治愈天数、好转天数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发热天数、治愈天数以及好转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疱疹口炎患儿进行治疗主要给予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病毒唑和更昔洛韦等。病毒唑是一种常见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具有较强的RNA病毒作用,但是疱疹性口腔炎主要病毒为DNA,采取病毒唑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3]。更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能力。综上所述,采取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患儿,能够缩短治愈、好转以及发热天数,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蓉.更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32):371.
[2]凌永妹.更昔洛韦针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用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2,34(09):736.
[3]孙晓娟,张桂芹.更昔洛韦凝胶局部应用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10):1325-1326.
(收稿日期: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