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
由于不少颅内疾病均有头痛、抽搐、昏睡、昏迷、呕吐等表现,仅靠这些“共性”表现作依据,往往容易误诊,因此就需要进行“脑海”探险,抽取少量脑脊髓液(CSF)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结合分析,那就基本上可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脑子“有水”才正常
人们常常用“脑子进水”来形容思维不正常的人,而实际上,脑子“有水”才是正常状态。众所周知,汉语中的“脑海”即“脑子”的意思。从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角度看,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3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CSF,我们遂称它为“水囊”或“脑海”。这种“水囊”能够保护脑和脊髓不受外力冲击而受伤。我们经常看到足球队员用头顶球射门,大脑并没有受伤,就是这个原因。
CSF主要是由两个侧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CSF一道,经中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CSF,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使脑、脊髓和脑神经、脊神经根均被CSF浸泡。然后,CSF再沿蛛网膜下腔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CSF平均每8小时更换1次,每天分泌约500毫升。
CSF除了为大脑提供浮力, 以免外力冲击而直接伤脑外,还能运送营养物质至神经组织,并排除其代谢产物;调节颅腔、脊髓腔的容积,保护颅压的相对恒定;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碱储备,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
疾病“飓风”会引发“脑海暗潮”
不少颅内疾病,均可导致脑脊液的变化,包括压力、颜色、细胞成分和数量、生化成分及细菌培养等。这时就有必要对CSF进行抽样,做物理、化学、细胞学及微生物学等检测,以协助诊断。
抽取CSF乃是用一根带有针芯的腰椎穿刺针,由腰椎间隙刺入,放出约2~3毫升“脑水”(简称腰穿)送做化验检查。很多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检查很不理解,认为腰穿抽脑脊液会使人变傻,或造成瘫痪等。于是,当医生提出要给患者进行腰穿时,经常遭到拒绝。其实,腰穿损伤不到脊髓,更损伤不到脑子。因为临床做腰穿的部位距离脊髓末端还有相当的距离;脑子和脊髓的外边有颅骨和软膜三层被膜保护;抽取2~3毫升,根本不会影响颅内压。因此,如果病情需要做腰穿检查时,患者和家属应和医生很好地配合。
在CT问世以前,诊断脑血管病,腰穿基本上是要进行的,自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虽然腰穿检查相对的少了一些,但CT检查仍不能完全代替腰穿检查。有些脑血管病还必须通过腰穿检查,才能诊断和鉴别诊断。比如,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时,通过CT检查无法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是脑膜炎,而腰穿检查却能一目了然。同时,如果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腰穿时放出5~10毫升脑脊液,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腰穿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或做腰麻,并可通过“抽”(如对脑积水抽放脑脊液)、“注”液体(生理盐水)的方法来调整脑脊髓腔内的压力等。
揭秘“脑海暗潮”
抽取的CSF标本必须立即送验,接受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等。具体项目包括——
1.压力:颅内出血、肿瘤或发生炎症病变,往往会导致CSF压力增高。
2.透明度:正常CSF应是清彻透明的,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的CSF也可呈透明外观;结核性脑膜炎常呈毛玻璃样微混;而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
3.颜色:正常的CSF是无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SF会呈血红色,陈旧的出血则呈黄色;细菌性脑膜炎CSF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
4.细胞数:正常CSF无红细胞,可有极少数的白细胞(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109个/L以下,主要为小、中淋巴细胞)。脑炎的CSF细胞数增多,化脓性脑膜炎则更多。
5.蛋白质: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CSF蛋白质含量增加。
6.葡萄糖:颅内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这些病原体或被破坏的细胞都能释放出葡萄糖分解酶使葡萄糖消耗,而使CSF中葡萄糖降低,尤以化脓性脑膜炎早期降低最为明显。结核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的CSF中葡萄糖降低多发生在中、晚期。病毒性脑炎时CSF中葡萄糖多为正常。
7.氯化物:氯化物减少见于脑膜炎,尤其以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通过腰穿进行“脑海探险”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过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严格掌握腰穿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般是安全的。有经验的医生是绝不会给脑疝或颅内压极高有发生脑疝倾向的患者进行腰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