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Q教学模式把学习权还给学生

2015-01-05 04:19汤朝晖李春忠
中国教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俄国探究评价

汤朝晖 李春忠

PEQ是基于高效课堂和教学实际而开发的教学模式。其中P为英语单词previewing(预习)的首字母,指课前预习和准备;E为英语单词exploring(探索)和evaluating(评价)的首字母,指探究学习和评价生成;Q为英语单词questioning(质疑)的首字母,指学习的质疑升华。PEQ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标志,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其指导理念是“两心一线”,即“学生为中心,思维为核心,质疑探究为主线”,其价值取向是“突出思维培养,人人走向深度学习”。

一、课前预习:激发主动性,获得学习主动权

PEQ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学生的课前预习(previewing)。这里的预习指的是,学生自主地与文本直接对话,通过这一过程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易懂点与盲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环节不仅可以事先扫除课堂中学生学习的障碍,还可以让他们在知识层面与心理层面都做好准备,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积极预习,而且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师的讲解、同伴的合作探究以获取答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为了提升预习的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上好预习指导课,传授预习方法,安排预习步骤;二是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作业,体现层次性、开放性;三是重视课前预习的展示与反馈,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

例如,在学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时,应用上述方法,学生可以基本了解和把握十月革命的史实,不仅可以梳理出事件发展的脉络,而且能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如“当时俄国人民需要的是什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的较量中,为什么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胜利?”这些问题切中要害,抓住课文内容的精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明确课上听讲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且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手资料。

从提出的问题还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减少,独立性增强,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逐渐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学习变得津津有味。

二、探究与评价:提升主体性,获得独立性生长

PEQ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探究与评价(exploring and evaluating)。这一环节一般分四步(根据学科、课型的不同而有侧重、取舍和变化):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初步检测;探究发现、达成共识。从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到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再到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生长,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学校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眼阅读、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等程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干涉、不包办代替;教师重在指导和疏导,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教师、学生的评价,即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动机的强度决定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并坚持下去。课堂中,对学生出现的合理学习行为可以采取赞扬、评分、竞赛等手段鼓励,激发学习动机。课后,还可以适时开展阶段总结性评价用以检验学生所学,其方式灵活多样,应用所学完成相应任务便是其中一种(例如制作小报,解读实事材料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练习巩固和知识运用。使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仍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的片段为例,详述探究与评价在课堂中的实施过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探究俄国的崛起、十月革命的原因。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及国际环境,让学生阅读材料,自主解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理解俄国十月革命是人民的选择。这种方法比教师单独说教更有效。

首先,从史料中选出的数据对学生更有说服力,可以形象地了解国际及俄国的局势,获取所需信息。本课中学生阅读材料,解读交流获取的信息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②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很大;③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矛盾尖锐。其次,学生分析和整合获取信息,得出认识:人们要求和平,退出战争;人们对沙皇政府不满,从而兴起革命浪潮。最后,指导学生组织已有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俄国社会形成两个基本民意:退出战争,取得和平;实行土地改革,农民无偿取得土地。(这实际上解决农奴制改革的遗留问题)

三、质疑:调动求异思维,开拓思维空间

“疑”在引发思考,促使学生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和促成学生大胆质疑。质疑由生疑、设疑、释疑和自疑四条线有机交织而成。学生在预习和学习过程中对文本、同伴、教师的疑惑,即生疑;教师设计各式各样的疑题,即设疑;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一起共同探究去寻求答案,即释疑;在释疑过程中,学生自己又不断地提出疑问,为这些疑问寻找答案,即自疑。这是质疑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自疑就学会了自己学习。同时,质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通过质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活跃的不平衡,激发求得新的平衡的动力,从而开拓思维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朝着创新学习迈进。

在学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教材描述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看起来很容易。一天之内革命士兵攻占了火车站、银行、电话局和冬宫。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学生抛出这一疑问后,紧接着另外一位学生讲述了出下面一个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的记者在参观冬宫时,问冬宫讲解员:“攻克冬宫时炮火连天,墙上一定弹痕累累,是什么时候修补的?”  讲解员是历史学副博士,她宽宏大量地对记者笑了笑说:“守卫冬宫的只有几百名女兵和士官生,没坚持多久就投降了。有史以来冬宫里就没开过枪,弹痕更无从说起……”(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盛世良发自北京)

这两位同学间的互动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问,而且通过材料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条件是成熟的,是民心所向。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充满了许多未知和疑问,即使有经验的和广博学识的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案时也不可能涵盖和解决学生的全部疑问。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和巧于质疑,摆脱浅层次的记忆性的发问。只有洞悉学生的疑点、难点之所在,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教学难点疑点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质疑只是学习的手段、方法,释疑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引领学生自己进行释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借助教材、工具书自己动手解决。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不断发表自己的独见、异见、疑见和创见,而不是沿着教材文本的思维轨迹滑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独立的主动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要让课堂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让学生创造课堂,使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充满生命的活力。

本文是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北京市第一中学PEQ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立项编号:BAB14024。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俄国探究评价
设问引导探究
七颗钻石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哥德巴赫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