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一、学业标准研究的背景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应达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要求。
《课标2011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四年级完成一级目标,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这样的要求只是概括地陈述了学段目标,并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各年级学业水平的具体需求。北京市海淀区作为课程改革试验区,在2001年就开始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课标2011版》及其相关文件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一年级起始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应如何设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使得海淀区各小学对低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直没有政策性的依据。此外,《课标2011版》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目标的描述比较粗略,缺乏具体内容的体现,教师难以把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因此,学校、教师和教研部门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中,一直存在着对英语课程标准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细化研究与执行的问题,亟须对基于区域实际的学生学业标准的研制。
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7月相继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下简称《改进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为了引导和帮助学校和教师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与理念,切实保障英语教学改革理念的落实,海淀区从区域层面也需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
综上所述,海淀区基于区域教学实际,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细化研究,制定《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学科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以下简称《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有关教研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责所在。
二、学业标准研究的意义
学业标准是对学生在不同学段所应学的内容(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进行描述,涵盖了学习内容标准和学生表现标准,它明确地告诉教师,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学业标准是从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制定的,因此,研制学业标准首先要研究学生。研制学业标准有助于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更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健康地达到标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学科素质教育。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于《课标2011版》理念的指导,对课程标准内涵进行解读、丰富和细化,使之具有区域本土特色,贴合实际教学情况,从而能真正地服务于学校、学生、教学,使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为海淀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依据,对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也为评价海淀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标准,促进了海淀区小学英语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研制和实践《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他们全面、细致、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学科教学本质,通过实践验证理念与理论,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锻炼出了一个个精于学科教学的教研团队,确保了海淀区的教育优质化。
三、学业标准研制历程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是基于《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有关文件,参照海淀区各小学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以下简称人教版《英语》)的教学内容,依据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有文献和有实证依据的调适。
(一)学习与调研
在课题组整体的安排与统筹下,小学英语子课题组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学习。课题组再次深入研究了《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文件,认真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和儿童心理学等理论,调研海淀区不同区域教学的实际情况,收集来自一线的教学经验与案例,梳理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体系与内容,并搜集国内外与英语课程标准、学业标准相关的资料(见图1),为《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提供了素材与参照。
(二)设计总体框架
在历经多次对标准维度、结构及重点内容的调研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总体框架,以课程标准解析、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四部分作为突破和探索的核心内容(见图2)。
(三)学业标准研制思路
1. 着力体现能力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
海淀区小学英语学业标准的维度与《课标2011版》的目标维度一致,即:学生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综合发展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在结合海淀区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将课标的一、二级目标细化为六个年级目标,提出具体年级要求。课题组对学习能力水平分层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通过明确学生学习后形成的能力表现的行为动词和针对具体教学设定学习任务的方式,着力体现学生学业水平的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此外,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因而,学习策略发展目标以学段制定,即:将课标二级的学习策略目标细化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目标。
以阅读能力为例,《课标2011版》对“读故事”的目标描述为:
<一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表1呈现的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中各个年级对“读故事”学业标准的进阶描述。
2. 全面体现英语课程价值导向,强调人文性课程目标的落实
《课标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强调了除英语语言能力之外,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等也是英语学业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是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北京市的相关指导意见,均还没有明晰的、显性的、依年级或关键年级呈现的人文目标标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在此进行了探索和突破,通过年级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等予以重点强调,帮助教师将人文性课程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1)年级学业标准
融合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维度,与具体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以话题形式呈现内容标准,并渗透跨学科能力、学习策略和方法,使英语学习切实融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避免人文目标“空、泛”的问题,便于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落实(见表2)。
(2)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
在教学关键问题与指导部分,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学科特征”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分别从“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转变观念,教学目标要指向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要关注人的发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等方面探索人文性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引领教学改进方向,实现课程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
(3)教学案例
在教学案例部分,借助插评和评析对如何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如何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进行标注和深度解读,以指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推进学科素质教育,切实减负。
3. 具有鲜明的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业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础能力,所以,“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特点和规律,明确反映英语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始终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研制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课题组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结合所研制的学业标准,又研究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课堂教学实例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为教师转变理念、落实标准、践行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见图3、图4)。
四、学业标准后续研究与修订方向
学业标准的研制是为师生教学实践服务、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为区域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其研制的过程绝不能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而是要经历“思考—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再实践”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工作。目前《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还处于初级水平,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予以检验和完善,针对此,课题组制订了后续研究计划(见图5)。
在后续研究和修订的过程中,课题组将对已经研制的海淀区小学英语学业标准有计划地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学生学业水平调研等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检验标准的合理性,固化优秀的教学经验,并通过专家的指导和教学改进予以逐步完善,以探索适用于海淀区本土特色的小学英语学科学业标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动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