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产业发展与语言类人才需求的关系

2015-01-05 12:02赵惠王红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赵惠+王红成

内容摘要:本文以语言经济学为框架,对江苏省语言产业的相关业态进行调查,包括多种语言产业的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结构,对语言产业的发展和语言类人才的需求展开了相关性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语言类人才结构和语言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对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语言产业 语言类人才 专业结构

一.引言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的产业形态,如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及奥运会、世博会的各语种翻译等,横跨语言学和经济学两大领域。语言的需求会导致语言产品的消费,从而产生语言经济行为,而语言经济行为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形成了语言产业。目前较为典型的语言产业形态主要包括:语言培训业、语言出版业、语言翻译业、语言艺术业等。

江苏省的语言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且省内高校众多,新型产业居多,具有语言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但数据显示近几年省内高校语言类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在麦可思(MyCOS)2013年的就业报告中语言类专业被亮红牌和黄牌,这一形势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语言产业发展与语言类人才需求关系展开研究。

二.语言产业研究回顾

从经济学的视角诠释语言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沙克于1965年就指出了语言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借助人力资本理论和相应的教育经济理论进一步阐释语言,认为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个人的语言习得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收入水平,这些理论成果对美国、英国等国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了参考,如GRE、IELTS等语言考试是留学门槛准入的重要尺度。

“语言产业”在我国很早就进入语言经济学者的研究视野。结合我国语言业态的发展状况。2008年,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成立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发表对我国的语言经济研究和语言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2012年,贺宏志等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言产业著作——《语言产业导论》,把与语言资源有关的、分散的产业要素聚集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产业并推动语言产业的发展。

三.江苏省语言产业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值2012年占全国10.2%,占全省经济生产总值43.6%(江苏统计年鉴2013),新兴产业居多。但语言产业目前还是处于开始阶段,产业链包括了笔译、口译、语言技术工具的开发、语言教学、培训等。根据江苏企业信息网统计,近几年省内语言服务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也大幅增加,这些都表明语言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1.语言教育服务市场

1)语言考试、出国培训

江苏是一个教育水平整体靠前的大省,并且和其它国家在教育、经济上的交流非常活跃。省内出国学习和就业的人数每年都呈递增趋势,他们对语言考试和出国培训的需求量大;同时省内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对外语非常看重,他们对外语考试培训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的需求量也很大;另外由于省内外资企业较多,很多求职者或在职员工也都有外语培训的需求。因此各种语言培训机构包括新东方、昂立等在江苏特别是省会南京发展迅速,教育培训类的语言人才也处于急需中。

2)少儿英语培训

江苏教育资源丰富,但同时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很大。以省会南京为例,学生从小在学习上有很大的竞争压力,小孩很小就接受各种培训尤其是英语,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目前的培训市场现状来看,少儿英语培训还是一块非常火热的天地,一方面要求更多的英语教师,另一方面急需开拓相应的英语教材市场,这些也对语言类人才提出了需求。

2.语言翻译服务市场

近年来,江苏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大,经济、旅游、文化等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翻译不可缺少,很多翻译企业应运而生。在整个翻译行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对翻译人才的渴求也非常强烈,随着江苏特别是南京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资企业纷纷进入,翻译人才需求明显增多。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翻译人才需求日渐增长,另一方面翻译不仅要语言功底要过硬,还要有熟悉各行业、各领域的知识,而当前应聘的很多毕业生不能满足要求,这就使得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

另外,随着亚青会、青奥会的召开,南京带动整个江苏在国际社会上知名度不断提升,很多小语种国家在经济上和江苏的合作将会日益紧密。因此,小语种翻译在江苏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及前景,这类的翻译人才也将处于急需中。

3.语言平台服务市场

语言平台服务市场是指依托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语言服务,如机器翻译软件产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以及语言测试等,其中还包括外语语料库和题库的建设。如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并且在国内语音技术市场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充分说明语言支持服务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江苏高校众多,在语言学习、语言测试和语音识别方面有很大的市场,而这一领域针对专门的语言类人才也将有很大的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语言产业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这要求高校和政府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形成语言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语言产业优化模型的整体思路。

(一)学校和产业间的双向对接激励机制

语言类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成正比,市场开始对语言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很多的高校开始研究并逐步优化自己的语言类专业结构,以满足当前语言产业化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布局

高校可以根据语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语言类专业,按照语言类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来优化专业结构。如速录员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在有些高校里出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现英语专业与民航专业的有机结合、英语专业与经贸专业的相互融合开设了英语(国际贸易)和英语(民航业务)两个本科方向专业;南京财经大学把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建成了该校特色专业;东南大学则把汉语专业分成了对外汉语、新闻学、戏剧影视等专业。

2.校企互动满足语言类人才需求

高校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与企业互助互利,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环节,针对语言类专业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改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语言类复合型语言类人才必须依靠复合型教师来培养,要建立以薪酬为主体的多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并参与实践活动,同时展开跨专业、跨领域研究以了解产业动态和人才结构需求结构。

(二)政府层面的“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

1.重视语言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普及

政府要树立语言经济、语言产业的观念。语言的学习、服务以及相关的成果及其应用可以作为产业来发展,有可能为经济生产总值增长起到很大的贡献,并起到扩大就业面、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作用,而只有准确的理解区域内语言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重视语言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才能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语言产业发展规划。

2.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统计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与学术机构联合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机制和统计指标体系,对语言消费展开科学有效的调查,清晰地界定语言产业各种业态,对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进行有效判断,对语言行业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既有利于企业把握语言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指引了语言类人才培养方向。

五.结语

本文对江苏省语言产业自发的、分散的相关业态进行研究,涉及到翻译、培训等领域语言产业的发展,同时对相应的人才结构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对二者展开了相关性研究;并同时提出了从政府和高校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虽然目前江苏省语言产业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并没完全对应,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语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语言类人才的高效培养将完美结合。

[本论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苏社联发[2014]42号,项目号14SWC-079)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鹏.语言产业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3).

[2]贺宏志,陈鹏.语言产业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王红成.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验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2).

[5]王红成.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试验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

[6]徐大明.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