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霖琳+臧建林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政务的逐步深入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缺乏有效评估体系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对照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特点,不难发现,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多侧重以政府网站为评价对象,而国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鉴于此,青岛市积极做出有益探索,从2009年起,将综合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和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
评估体系的构建基础
长期以来,青岛市的电子政务发展一直实行“四统一分”高度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集约化发展模式。
在这种体制下,青岛市统一建设了全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简称“金宏网”)和电子政务共享平台。2012年,建成全市机关共享共用的电子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集中度达到70%以上。2012年6月,随着《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也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低建设投入、大应用规模,低运行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使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实现了深度融合。
在应用系统上,青岛市建成了全市政府部门统一使用的金宏网上办公平台、网上审批平台、网上执法平台、全市部门网站平台等,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全市政府部门从本部门工作需要出发,相应建设了本部门专有业务系统,如电子监察系统、应急管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等。
评估体系的指标设计
青岛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总目标是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推动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统筹整合,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衡量内容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完备程度和政府部门职能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实现程度。其中,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完备程度主要考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如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等;政府部门职能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实现程度主要考虑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经济调节等职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实现情况。
根据绩效评估的主要衡量内容,青岛市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从四个方面选取指标:一是部门网络基础设施情况;二是部门应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服务的情况;三是部门专有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情况;四是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情况。同时,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分值占比的确定,构建指标体系如右图所示(第二级和第三级仅列出部分指标以示例)。
绩效评估的优化调整
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应用上述考核指标体系,2013年青岛市共考核了60个市直部门,结果显示,各部门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政务内网/专网/外网、网络安全、认证安全)、审批服务信息公开、网上政务公开投诉处理”6项指标上得到满分。经统计,95%的市直部门实现网上办公,90%的市直部门实现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和涉税信息共享,25%的市直部门没有开展网上直办,33.3%的市直部门没有网上执法业务,35%的市直部门没有网上审批业务。
根据此次评估结果,反映出青岛市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政府部门职能不同,“一刀切”的评估方式无法较为公平地进行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绩效的横向比较;二是部门专有业务系统信息化考评准确性不高;三是有个别部门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通过考核评估,排名反而落后,出现了评估结果和部门实际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相背离的情况。
通过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可行。
按照职能对各政府部门进行分类评估。考虑到各部门职能的差异性,对各部门根据其职能及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如根据部门职能可以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根据审批权限可以分为有网上审批、无网上审批等。按照分类相应调整评估内容,从而较公平地进行部门间电子政务绩效的横向比较。
改进部门专有业务系统信息化评估方法。部门专有业务系统信息化评估是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部门业务信息化是根据各部门上报的专有业务系统进行考评,实际测评中,由于专有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和范围较难确定,考评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下一步将对政府部门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各专有业务系统功能及应用范围,以便对测评的结果进行定量处理。
将绩效评估的计算模型应用到实际测评中。目前,青岛电子政务绩效评分主要通过专家打分和抽样调查等形式,下一步将建立以部门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评分办法。同时,可以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理论等模型进行更合理的统计分析和评比排序。
(作者单位: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