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平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应用的根本常识,是知识结构的贯通点,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概念是用精练的语言高度归纳出来的定理和反应规律等,每一个词语都有严密的逻辑。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概念却存在不少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其中的原因,掌握解决的策略。
一、抓好概念中主要的字和词
教师在教学化学概念时,要把握好表述的周密性和准确性,不仅要抓好概念中的关键点,还要及时纠正一些学生用词不当的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如在给学生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必须紧扣住表述中出现的“纯净物”三个字。又如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酸的具体表述是“电离时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在这句话里面,“全部”两个字就是酸这一概念的教学切入点,像硫酸氢钠之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会产生阳离子H+和Na+,就不能称之为酸。所以,在讲酸和碱的概念时,要将“全部”这个词重点指出来,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酸、碱与酸式盐、碱式盐的区别。再如讲氧化物,定义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时我们就要把“两种元素” “化合物” “一种是氧元素”这些词语讲清楚。
二、将新概念与旧概念做对比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新学习的化学概念时,可将之与已学过的、有联系的概念做对比,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差异,避免学生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如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区分点就在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而“分子”和“原子”的区分,则在于化学反应中能不能再分;“单质”与“化合物”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单质是由一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
三、把握一些变式技能
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对有些概念如果没有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在应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困难,若能根据概念的内容表述成公式,或者以别的形式来表示,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以用如下形式来表述:化合反应可表述为A+B=AB,分解反应可表述为AB=A+B,置换反应可表述为A+BC=AC+B。运用这样一些形式的变换,就使抽象复杂的概念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四、讲清化学概念中的内涵
初中学生在理解和使用化学概念时,有时候不能精确、全面地理解定义中的意义。教师就要深层次分析概念的内在观点和延伸意义,力求把概念讲得全面、透彻。如在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教师要讲清楚以下四点:第一点是条件,“一定温度下”;第二点是溶剂的量,“100克溶剂”;第三点是溶液的状态,“达到饱和状态”;第四点是表示方法,“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五、把握好化学概念中的逻辑性
基于初中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对化学概念的阐述主要是要让他们去理解其中包含的逻辑性。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概念的内容进行分解,分成不同的层面进行阐述:质量总和指的是反应物,且指彻底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生成物指的是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类型没有变化,原子的数量与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六、用做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的根本是实验。老师在进行实验课授课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用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致。一些不是太复杂的定义,可以用做实验的办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时,我拿出一根蜡烛,在点燃前先让它加热熔化,这是物理变化;熔化后再点燃,让蜡烛燃烧起来,同时让学生观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比较。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于概念简练而概括的文字表述,学生没必要死记硬背,应重在理解。学生对概念的把握程度,对其化学内容的学习与解题技巧的运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将概念教学用到具体的化学学习之中,让较复杂的定义形象化,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把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取对照辨析的方式学习,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加深理解。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