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伟大 长城是一种精神

2015-01-05 04:15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
新商务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耕长城历史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 董耀会

长城伟大 长城是一种精神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 董耀会

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追求。这就是对和平的渴望,人心所向,不想打仗。所以,我们说长城是一种和平的象征

长城之伟大,可以用两个“长”概括。第一是长城体量的长,万里长城万里长。第二是长城历史的长,从春秋战国开始,长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长城到底有多长?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公布了长城准确的长度:明代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总长8851.8公里,其中1338公里在河北。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是2万多公里,河北历代长城总长度达25 5 7多公里。

中国长城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文献记载,长城从公元前656年就已经发挥作用,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明朝,有20多个诸侯国和王朝修建过长城。

为什么明长城8000多公里,中国历代长城总量达到2万多公里?这是因为,历代长城并非都修在一条线上,秦始皇长城和明长城就南北相隔数百公里。

不仅要理解长城体量有多长,历史有多长,还要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要付出这么多的艰辛,去建筑长城?修建长城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中国处在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地理空间。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并有来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安全的需要,伴随着人类始终。新石器时期,人类刚形成部落和部落联盟时,就开始建筑聚落环壕或石城来保护自己。

春秋战国时的兼并战争,进攻数量和规模不断升级,防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战国七雄都修建过长城,燕赵大地上的燕、赵两国既修建了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南长城,也于向北开疆扩土之后,修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北长城。此后的长城,主要是修建在农牧交错地区,那里宜耕宜牧。

长城的修建者,力图用长城规范双方利益,构建和平秩序

游牧和农耕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类型,游牧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就把牲畜赶到哪里。农耕是春种秋收,春天种下庄稼,秋天才能有收获。

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农耕和游牧民族,在既冲突又共存的地区,有着不同利益诉求。游牧经济很单一,对农业经济有很强的依赖。牧民穿皮袄,不可能穿一年四季。要用布匹、棉花,需要从农耕地区来获取。牧民喜欢吃肉,也不能一年365天顿顿吃肉。粮食,也要从长城以里获取。而获取这些生产、生活的必须用品,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贸易,通过畜产品和农产品进行交换;二是抢掠,这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几十个人可以骑着马进村庄抢一通,把需要的东西抢走,谁敢不给,就杀了他。几百、几千,乃至几万游牧骑兵,就可以横扫很大一片区域。抢掠若成为一种常态,哪个牧民还会赶着牲畜来进行贸易?农田若哀鸿遍野,哪个农民还敢在这里种地?

从个体战斗力来说,种地的农民与骑马的牧民相比,始终是弱者。河北北部,就属于这种宜耕宜牧的农牧交错区。这片土地上,饱受战争之苦,长城为这个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安全。

长城内外的游牧和农耕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但又有矛盾和冲突。长城的修建者,力图用长城规范双方利益,构建和平秩序。牧民在长城外放牧,农民在长城内种地,通过长城关口进行贸易交流。

从农耕和游牧民族碰撞与融合的意义上说,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追求。这就是对和平的渴望,人心所向,不想打仗。所以,我们说长城是一种和平的象征。

中国所有的长城,90%以上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一般人理解,长城是为打仗而修筑,我始终强调长城是为避免打仗而修筑。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战争的规模都大幅度地减少了。

陪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布什等外国政要参观长城时,我都要向他们介绍这一点。道理很简单,如果想打仗,就不会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修筑长城,长城的修建者不可能背着长城去打别人。

2007年1月10日,我陪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参观八达岭长城,他问我“为什么要把长城建得如此坚固?”我说:“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长城修建者,一种世世代代都不想打仗的愿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长城后,深有感慨地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的一座伟大的长城。”长城融汇了人类的智慧、毅力,长城凝聚了人类的精神意志。

历史上东西方都留下了很多伟大的建筑,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罗马斗兽场和中国的万里长城,都是伟大的奇迹。

创造这些奇迹的过程,无疑都是艰苦、旷日持久的劳动,劳动者为此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这种付出也主要通过制度对劳动者的某种奴役来完成,带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

但是今天解读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不论是当时的社会价值,还是作为人类奇迹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内涵都有很大的不同。金字塔、泰姬陵不过是当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罗马斗兽场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娱乐场所。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保障着长城区域生产和生活安全。

认识了长城的伟大之后,今天伟大长城的保护状态如何呢?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前几年刚公布:8851.8千米的明长城,保存较好的城墙只有不到10%。历史上修建最好,距现在时间最近的明长城尚且如此,其他朝代的长城基本上也就仅存遗址。

长城遭受破坏,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自然因素有地震、山体滑坡、洪灾、流沙、风雨侵蚀、植物生长等。人为因素破坏,则较为复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为破坏长城最严重。有的地方建水库,人民公社敲锣打鼓去组织拆长城。那时候不认为是破坏,认为是在做好事,在废物利用。

今天,如说修建公路,把长城扒开豁口;工程建设穿越长城时的破坏;长城旅游开发过程中,对长城构成了破坏等都时有发生。

前几年有一位市委书记认为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长城没有什么看头,下令把残破的石头长城拆了,用钢筋水泥按照八达岭的样子建了一段新长城。

破坏长城事件时由发生,光靠等待社会认识的觉醒还不够。长城保护不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修公路拆毁长城的最高罚款50万元。公路部门按照《长城保护条例》去做,打隧道穿越长城,要增加投资5000万元或更多。就可能促使人们选择交罚款,拆长城。对故意毁损长城的当事责任人进行刑罚,哪怕仅判他一年有期徒刑,不管是多大的国企,老总也不会选择先拆了长城,自己去蹲监狱。

保护长城,将长城给子孙承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长城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价值的深度和宽度,已经凝聚成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万里长城永不倒,建筑的长城不能倒,精神的长城更要永续长存。

长城伟大,因为长城是一种筋骨。读懂长城,就能读懂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长城伟大,因为长城是一种精神。读懂长城,就能读懂我们的现在,我们的未来。

猜你喜欢
农耕长城历史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守护长城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