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夫]
柴静在她的博客上写:“四年前,我还不认识他(野夫),有天工作完,街边店里吃点东西,带了他的书随翻随看。看他写的外婆,好像一生的气力用尽。我坐在人声鼎沸的地方,看到“十年后,他掘开坟墓,开棺捡拾遗骨,偿还她的旧愿——背着她回到千里之外的平原”,把筷子搁在碗上,起身走出去了,怕当众放声哭了出来……”
那年我21岁。在那个秋天,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外婆——也是一生给我影响巨深、爱最多的亲人,终于走完了她70年的艰难岁月,忽然离我而去了。在那之后的若干年里,我几乎仍然沉浸在那种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
那时土家族的丧俗还保留着古老的礼仪,在入土后的七七四十九天里,每到黄昏,亲人要到坟前送灯——意在为逝者照亮那漫长的冥路。父母是所谓干部,刚获“解放”未久,还不敢遵守这种隐含迷信的礼制。我担心外婆的孤独行程,遂在每个薄暮点亮灯盏,黯然行进于那墓碑林立的山道上,去为外婆送上一盏坟灯。
每在夜色中依依惜别外婆的孤坟时,总要频频回眸遥看那盏星火,我生怕它在我转身之际就熄灭,我需要它照亮外婆的异乡长夜,更需要它永远照亮我此后的黑暗命途。
外婆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市田二河镇的一个中等人家,她是长女,取名叫成凤林。几岁时她的生母就病逝了,其父是个读书人,正忙着要东渡日本求学,就把她送到了武穴姨妈家抚养。外婆有过孤独或者委屈的早年,在我童年时她每提起她的童年,总要老泪纵横。
外婆在土改时被划为贫民手工业者,加入了镇上的缝纫社。母亲在利川剿匪土改,与我父亲在危险岁月中结为伉俪。外婆原本是不想离乡背井进山的,鄂西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地名,于她心中肯定还有某些无法言说的痛。但母亲作为唯一的女儿,不能将她苦难的寡母弃置远方。那时大姐即将出生,母亲需要外婆的帮助,而这一理由则是外婆永难回绝的。
外婆的到来实在恍若救星,她几乎没有享受到女儿的幸福,却无端地分担了太多的灾难和屈辱。她拖着浮肿的身体在山野开荒,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撒求生的种子,这些荒年中的杂粮啊,竟被外婆熬成了一家五口丰盛的晚餐,成为穴居时代最温馨的回忆。
母亲在监督改造的羞辱中生下了一个儿子——不是我,是我早夭的哥哥——才几个月,就被乡村的庸医一针毙命。父亲的愤怒无处发泄,家庭危机顿现,他与刚烈的母亲几不两立。又是外婆以她的慈爱和智慧劝慰母亲,她说:以我看啊,这个男人虽然脾气暴烈,但心地很善良。是啊,还有什么比善良更好的品德呢?外婆一生坚持善,看重善,与生俱来的善终于挽救了这个濒危的家。
于是,1962年,我才得以呱呱落地。父亲在我的放肆哭声里开怀大笑,母亲的泪水则显得悲欣交集。我成了外婆的至爱心肝。
外婆首先让我学会的就是善良,她第一次让我给街上的小乞丐送饭后,我竟然后来见乞丐就往家里拉。幼稚的我并不清楚自家的窘迫,外婆总是尽量满足我童年的乐善好施。后来母亲实在忍不住经济的压力——那时乞丐太多了——开始干预我的善行,我不谙世事的委屈大哭,外婆则依旧呵护着我的自尊。
因为外婆的存在,我在四岁以前仿佛就已经享尽了我一生的幸福。之后“文革”爆发,我才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人世间原来竟然还有那么多的艰难和无奈,需要我用余生去面对。
某日一造反派来家训斥父亲,我不懂事地在一边嬉闹,太过压抑的父亲借我发泄他的愤怒,第一次用木棍暴雨般毒打我,没有人敢阻拦狂怒的父亲,外婆哭着用身体包围着我,结果左手无名指被误伤一棍,竟被打得骨折。她一直隐忍着也未医治,至死时那个手指依旧弯曲着,我怎么也无法抚平那陈年的创伤。
父亲继续遭受迫害,然后肺结核穿孔被煤炭厅保护到武汉治疗,我和母亲搬到供销社的一个单间房里苟延残喘。母亲在单位是监督改造的“右派”,完全无暇管理我的生活,我一天天消瘦,每晚的夜咳惊醒着母亲。惊觉的母亲带我进城到县医院检查,同样肺结核穿孔的结论几乎让她骤然垮掉。
母亲只好去信给外婆,想要她回来照料我的生活。外婆是在山里受伤而返乡的,她在她的故乡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安宁而不被欺侮的日子,她实在不愿再回这片伤心之地了。最后大姐给母亲来信说——让弟弟自己给外婆写封信吧,只有这样她才有可能回。于是我给外婆写了,现在我已经无法记得12岁的我究竟写了些什么,若干年后大姐说,外婆边读边哭,每天从枕头下拿出再读再哭,一个月后决定再次进山,她要来挽救她一生至爱的我。
外婆的善良和慈悲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品质,天生具有佛性。她是一个没有仇恨的人,既不恨抛弃她的丈夫,也不恨迫害过我家的那些人,永远对人恭谨热情。她不求人,但任何人求她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她所到之处,皆会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包含那些对我父母有意见的人,都会在背后夸耀她的美德。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过有谁,真正具备她那种完全发自内心的博爱。她常对我说,要做一个明理的人,她永远相信在天地之间,有个叫做“理”的东西在维系着世间的共和。
家父是一个身负剧变奇耻的人,一生暴烈,情不外露,身边人皆很怕他,但他永远尊敬外婆。我高中时即爱和父亲厂子里的工人摔跤比武,一次把踝骨摔折了,父亲一怒之下把那工人骂了一顿。外婆是从来不说女婿的,但这次她却轻言细语地告诫——说不该责怪别人,一定是孩子自找的,否则工人怎敢摔坏你的孩子。父亲诺诺无言,他是服理的。外婆去世后,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涕泗交流,他是真正地感恩这个具有高贵教养的老人。
许多见过我外婆的人,偶尔见到我还会感叹——好人啊。可是好人从无好命,这几乎已经是这个罪恶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