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媛
又到了年底算账的日子,工信部在官网上公布的一份各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成果“欠账单”广受关注:按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申报计划,2013年至2015年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3.6万辆。而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仅3.86万辆。总体完成进度一成多一点。其中6城市完成进度为零。此前,四部委公布的政策中已明确提出要对各试点城市设立奖惩机制。但奖惩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在这份“账单”中,我们也注意到,推广计划完成最好的城市为合肥,完成进度72%。合肥科技局高新处戴兵主任曾表示,合肥应该能够完成今年的推广目标。而且,“在2015年,合肥市会在市内推广1万辆,向市外推广2万辆……到年底,将建设直流充电桩1000个,交流充电桩2万个,合肥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以5公里为半径的充电站(桩群)。”近期,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明义在“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际论坛”上再度明确了合肥市明年的发展目标,未来全市新增或更新公交、公务、物流、环卫、出租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低于30%。另外,县区、开发区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原则上采购新能源车。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新增的公务用车,原则上采用新能源车。
至少在推广总量上,合肥自2009年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城市以来一直位居前列。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9100辆,有望很快“破万”。为什么合肥会走在前头?这座城市又将如何确保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希望从有限的信息中找到一些答案,这对于今后新能源汽车的事业而言才是最重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