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李成
摘 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通信工程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思路,包括基地组织管理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等内容,为通信工程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关健词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模式 通信工程 组织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促进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纽带。①
本文拟通过淮海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与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和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企业协同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进行地方院校通信工程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和和机制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组织管理体系构建
(1)建立校企联合型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由主管教学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负责人及企业专家组成,统筹协调解决实践教育基地的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实训设备的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二级学院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负责基地的具体建设与管理工作。
(2)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电子工程学院由一名主管副院长领导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负责本院实训教学管理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管理。
(3)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基地依托单位成立校企合作管委会,制定电子工程学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由通信工程系与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共同负责具体的基地教学工作管理,院领导专人指导监督,实行责任层层到人的管理方式,保证基地的有效运行。基地设立主任1名,全面负责基地建设与运营,副主任2名(学校和企业各1名),由校企合作管委会指定人员担任,负责执行基地的运营管理。
(4)建立了1套校企合作及实践教育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企业参与建设基地建设并进行监管,为基地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5)制定适合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企业摸式的管理制度、分工方法和奖励措施。以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针对专业发展最新动向和个性化要求进行实践能力的更高水平培养和最新前沿技术的培训。
(6)建立了定期召开实践教学会议的制度。定期召开实践教学研讨会,专题研究实验以及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7)完善了一系列考评制度和文件,对考评优秀的学生发给奖状、推荐读研、业绩和表现记入学生档案、向用人单位特别推荐,同时奖学金的评定与业绩和表现挂钩,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8)通过广大师生与群众共同参与完善公众监督与管理。
2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由电子工程学院和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共同制定通信工程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
(1)以通信工程学科教师为核心、学生为主体,以基地的企业化运行模式、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及培养方案为依据,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产品研发技能、独立创业技能、工程应用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的训练。逐步形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2)对于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采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讨论交流与激励”和“实例分析”的教学理念,将专业岗位技能与知识体系融入理论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为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高素质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②
(3)基地将实施“校企全程共建共担”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实施专业教学、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4)学校对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改革,采取校企“双导师”形式,以“公司化+导师制”运作促进技术创新与就业能力训练为主流模式,同时注重人才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③
(5)坚持“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内实训实践平台”的“1+1”实践教学模式,初步建成了校内外统一实训平台。学院采用电信运营商网上商用通信设备构建的集移动通信平台、网规网优平台、光传输平台、光接入平台、程控交换平台、计算机网络平台、综合动手区平台为一体的设备总值200万元的实景式现代化通信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可作为基地的校内实训实践平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或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开放实训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可开出实训实践项目150多项。
(6)校企共同优化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校内实训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技能培训等实践环节,强化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基地上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7)校企共同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对学生科技活动进行全程紧密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等。
(8)积极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建立通信工程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数字化实践教学网站,实现了基地实践内容和过程的视频资料及相关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实践视频培训资料、教学素材和职业技能资料等,实现了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提高显著。
3 建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学校和企业互聘员工,由企业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收集丰富的教学案例,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现代企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学校通过基地建设,聘请技术专家为学校实践教学指导顾问,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内容充实与完善提出指导性意见。endprint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授课和讲座,参与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专家进行现场培训、集中培训及课程教学。利用基地平台和资源进行师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为企业进行课程培训,实现学院教师“一师双岗”。
依托通信工程系,实行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队伍,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1名曾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过的人员任专业教师。通信工程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专任教师7名,副教授2名,高工/副教授1名,讲师4名;博士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5名。
兼职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均来自本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或合作企业一线,主要负责贴近一线岗位的专业技能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4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践课程建设
依据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实践基地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基地提供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地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
(1)基地实习项目:通信工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
(2)基地实训项目: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工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组网工程设计与调测、程控交换网络组网工程设计与调测、无线局域网(Wifi)组网工程设计与调测、光纤到户组网工程设计与调测、光缆熔接相关操作、用户宽带上网账号开通业务操作、软交换开通用户电话业务操作、GPON接入网的业务操作管理、通信设备信令流程测试(开放)、通信设备系统联调(开放)、现代通信工程设计(开放)等。
(3)基地课程实践项目:“移动通信”课程实践、“程控交换技术”课程实践、“通信原理” 课程实践、“通信网基础” 课程实践、“光传输技术” 课程实践等。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5)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强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5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条件建设
(1)为了保证在校外正常开展实习、顶岗实习、勤工俭学、课程实践、实训项目等实践活动,通信工程专业将依托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与通信信息公司共建校内外统一实训平台,学生可以从事通信管道建设、网络规划优化、通信系统联调、通信网络组网工程设计与调测、通信设备维护、电信配套工程实施、通信工程勘测、计算机网络工程、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等。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驱动的实践课程改革,为企业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教师可以通过实训平台完成实训、教学及科研需求,提升教师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实训平台的建设,培养及储备理想人才,确保企业竞争力。
(3)依托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组建学生科技社团俱乐部,聘请基地技术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担任技术指导,建立以电子工程学院为主体的日常管理机构,由学院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探索创新和科技服务,通过开展通信网络组网工程设计、无线网络环境测试、通信新业务体验与咨询、科普宣讲等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项目开发与成果转化
在完善校内实训平台的同时,与企业密切合作,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建立长期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④选派入选连云港市“521”工程的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技术顾问,聘任基地的技术专家担任大学生毕业设计、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同时与基地企业联合申报高层次的研发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7 结语
通信工程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体现了淮海工学院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通过近一年的基地建设及教学实践探索,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建设项目:2013年度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教高司函[2013]48号(196))
注释
① 覃铭,卿培林,刘淑辉.国内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J].南京:高校教育工程,2010(6):56-57.
② 张静,李成.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通信专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科技广场,2013(12):24-36.
③ 李泽,王巨丰,韦东梅,莫里克,蔡义明,杨达亮.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3-15.
④ 赖晓阳.大电类课程体系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人才培养探索[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5-47、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