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2015-01-04 07:37周灿
科教导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微信

周灿

摘 要 随着手机成为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媒体通过构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形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但同时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在微媒体环境下,通过提升教育者在微媒体中话语权威、丰富微媒体的内容设置、组建大学生微媒体管理团队,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 微媒体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媒体如微博、微信、QQ、博客、人人网等迅速兴起,微媒体既是信息科学技术,也是基于社交关系的流行文化,更是舆情传播、信息集散的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已经成为了现实。高校需要与时俱进地跟随微媒体革新的脚步,加强对新媒体的研究,因势利导,科学管理,善加利用,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微媒体的特点及使用现状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的微媒体,其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传播速度快。微媒体的使用方式便捷,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发布信息。微博、微信、QQ等微媒体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发布、转发以及评论信息,使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浏览和快速的传播。

(2)信息内容丰富多样。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纸质媒体或新闻媒体来传播信息,微媒体更是以其便捷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媒体使用门槛低,每个用户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这些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信息量巨大,信息内容丰富多样。

(3)参与广泛,互动性强。微媒体的传播具有极强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微信、微博、QQ等微媒体以其简便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各个年龄层的广泛使用,尤其以大学生的使用范围最广。微媒体既可以让双方进行实时的无障碍沟通交流,又可以共享信息,微博、微信和QQ的转发、评论功能更是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使不同的领域、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同一信息做出不同的反应和评价,并能在线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正是因为微媒体短平快的特点,使得它在众多媒体中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力量。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随着手机成为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网络端,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2 微媒体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微媒体通过构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依靠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依靠专职或兼职的心理专干老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随着微媒体介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它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形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

(1)搭建信息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偏见,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有的闭锁性,使得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受到一定的回避和抵触,教师难以及时、全面、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然而90后的大学生们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主力军,他们习惯在这些平台上抒发情绪,表达感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关注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和事件,了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某一问题成为大学生讨论的焦点并向情绪化方向发展时,可以及时给予舆论引导和干预,防患于未然。

(2)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利用微媒体开放、便捷、互动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微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变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为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微媒体沟通交流模式。通过微媒体的评论和共享功能,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整合。

然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过多的依赖微媒体的宣传功能和交流共享功能,也可能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弊端。

(1)微媒体弱化了教育者的调控能力,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集中、高强度、无干扰的信息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微媒体的使用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微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发布者,大学生借助新兴的媒介可以与社会大众直接互动和对话,分享各类资源。当认知出现偏差时,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媒介中舆论的影响,从而挑战教育者的权威。

(2)微媒体虚化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问题。90后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而他们作为微媒体的主力,容易受到微媒介上多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认知方面,微媒体中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会冲击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造成认知混乱。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沉迷于微媒体中的虚拟人际交往,依赖虚拟世界带来的自我满足感,从而放弃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追求,造成交际受阻。

3 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1)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水平,树立他们在微媒体环境下的话语权威。微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逐渐改变他们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模式,与时俱进、转变思维,主动融入微媒体环境,有效利用微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通过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舆论引导,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面对微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调控能力的弱化,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如果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会使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就无法及时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如果在微媒体中不会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易懂的语言表达,就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最新的传播技术,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对大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行引导,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微媒体环境中的权威。

(2)注重微媒体中的内容设置,发布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微媒体的表现形式多样,信息传播与更新速度很快,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上拥有自主权,他们的注意力大多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没有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微媒体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更谈不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丰富微媒体的形式时更要注重内容的设置。

内容设置应时刻跟踪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贴近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反映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利用微媒体自身的功能进行话题的设置、宣传与引导。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心晴部落APP(手机软件)的栏目设置中,除了常规的“心晴播报”、“心晴视窗”、“成长心路”等栏目外,心晴部落APP根据文学院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设置了“新生心晴”、“职通未来”、“三月女生”栏目;根据文学院的专业学习需求设置了“心语美文”栏目;根据文学院女生比例9:1的实际情况,为女生设置了“秘密花园”栏目;并且为了吸引同学们的主动参与,APP单独开辟了“心晴留言”互动栏目。正是因为这些栏目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心晴部落APP从2013年5月初创以来,仅在文学院试点推广就已吸引了常用活跃用户800余人,成为了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微媒体平台。

(3)组建微媒体学生管理队伍,培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大学生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采用符合大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念的内容与形式,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收集与传播过程中朋辈有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同龄人之间更能相互理解、互相信任,能更好的协助老师推广微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团学组织通过实名认证直接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受到了广大学生粉丝的热情围观和追捧。湖南师大百事通微信公众号、湖南师范大学星网微信公众号已经拥有了过万的关注量,单篇热门分享的阅读量甚至超过3万。2014 年5月才刚刚创建的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微媒体湖南师范大学心灵驿站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也已经拥有了8000多的关注量。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和做法,给予学生管理团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发挥学生中意见领袖的力量,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的微话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微活动等。在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总之,微媒体是集传播信息与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它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拓展了新领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培养微媒体学生管理团队、引导校园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微环境。

参考文献

[1] 申小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2] 黄小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4).

[3] 傅彩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1).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微信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微信
微信
微信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